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的CT影像特征。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病理检查证实8例血肝脏血管肉瘤和24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CT检查情况和影像学特征。结果肝血管瘤和肝血管肉瘤的瘤周动静脉短路、CT值和早期强化位置出现几率比较,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延迟期肝血管肉瘤与肝血管瘤可见明显等密度或是高密度患者比例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血管肉瘤和血管瘤均存在明确的CT影像特征,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与干扰素二联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09年2月-2012年1月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1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69例)和联合治疗组(68例),分别采用干扰素单用和丙种球蛋白与干扰素二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改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等。结果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患儿临床改善总有效例数分别为44例,59例,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3.8%,86.8%;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高热消退、淋巴结肿大缓解、咽峡炎改善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白细胞计数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白细胞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与干扰素二联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学指标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41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抗体,欧蒙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Anti-Sm)、抗核糖核酸蛋白抗体(Anti-ribosomalproteinantibody,Anti-RNP)、抗SSA抗体(Anti-SSA)、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antibody,Anu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antibody,AHA)、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osomalp-proteinantibody,ARPA),魏氏法检测的ESR,免疫比浊法检测的补体C3、C4及免疫球蛋白(Ig),各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NA、抗ds-DNA、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6%、58.5%、41.5%、24.4%、39.0%、29.3%、26.8%、34.2%。ESR、IgG明显明显增高,C3、C4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凡疑似SLE的患儿,尤其是较大年龄的女性儿童应尽早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以提高儿童SLE的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近视儿童戴镜依从性与家长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11月我科视光门诊复诊的6~14岁近视儿童268例,采用问卷调查孩子的戴镜情况,家长对近视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共15项,比较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本组病例中,戴镜依从性好者86人(32.1%),家长知信行得分73分(84.9%),依从性一般115人(42.9%),家长知信行得分75分(65.2%),依从性差者67人(25.0%),家长知信行得分34分(50.7%)。结论近视儿童戴镜依从性较低,家长对近视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无良好的防控意识和行为。
简介:摘要周围型面瘫为耳科重要疾病,常见的病因有中耳乳突疾病、颞骨骨折、手术、损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等。因为解剖原因,幼儿此处的面神经管骨质约1/3的标本有先天性缺损。即便是完整,又由于幼儿骨质菲薄、疏松、存有裂隙,相对成人抵御外部感染能力大大减弱。幼儿中耳粘膜组织中血管和淋巴管丰富,细菌感染后极易发生充血、水肿和组织坏死,造成咽鼓管堵塞,影响中耳腔的通气和引流,使病变加重。小儿急性中耳炎早期并发面瘫绝少由面神经受压所致,所以我们主张采取保守治疗,即静脉给予广谱抗素及鼓膜切开等。本例病例中,患者入院后立即行鼓膜置管手术引流中耳液体,控制感染,激素抗炎及营养神经,同时配合理疗及针灸治疗。如3个月内无法恢复,可行乳突上鼓室开放术,最保守地清除面神经周围的炎症组织,再进行抗炎及支持、营养神经治疗,而不需行面神经减压术。同时应采取积极的治疗,面瘫时间越长痊愈率越低。时间愈长面神经病损愈重恢复愈困难。因此儿童中耳乳突炎伴发周围性面瘫既要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也要尽量避免过度医疗对患儿带来的不必要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鼻炎鼻窦炎同分泌性中耳炎的联系,以为疾病治疗与预防提供良好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2例鼻炎鼻窦炎患儿为研究组,1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给予两组患儿都行鼓气耳镜及耳镜检查,对两组鼓室压分型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鼓室压图正常(A型)41例(33.61%),同对照组85例(70.93%)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B型曲线与C型曲线异常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同儿童鼻炎鼻窦炎相比联系紧密,因此可对鼻炎鼻窦炎患儿进行耳部检查,以尽早诊断出分泌性中耳炎,以防治患儿听力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儿童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其中粘连索带卡压小肠11例,肠道相互粘连2例,肠道与切口粘连成角2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患儿年龄为1岁5月到8岁,平均年龄4.5岁,手术时间45至142分钟,平均93分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8到52小时,平均31小时,术后12小时患儿可下床活动,切口均甲级愈合,住院时间7到10天,平均8.2天,随诊1到48个月,平均28个月,无复发。结论选择适宜的患儿,在严格控制手术指证及时机、操作规范及掌握好中转开腹指证的前提下,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可行。具有患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好等优点,是传统开腹手术的有益补充和良好替代。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腹泻儿童感染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情况及药敏结果,为制定预防措施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及门诊腹泻儿童组450例,通过增菌、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DEC的常规血清分型、耐药率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结果450份样本中检出29株DEC,检出率为6.4%,血清分型以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占DEC的75.9%。耐药率>50%的抗菌素有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而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有较好敏感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DEC的44.8%。结论本地区腹泻儿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主,未检出肠出血大肠埃希菌。DEC对氨基西林及其复合剂、二代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接近一半DEC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儿童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材于近两年(2015—2017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浅表性胃炎儿童患者,数量为70例,将选取患儿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使用药物复合凝乳酶胶囊进行治疗,另一组则使用药物麦滋林-S颗粒进行治疗,统计两种不同药物作用下患儿的病情改善情况,分析不同药物的作用效果差异。结果两种不同药物的作用下,患儿的腹痛、腹胀以及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都得到有效的改善,两种药物治疗有效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在食欲改善方面复合凝乳酶胶囊的作用效果明显更佳(P<0.05)。结论复合凝乳酶胶囊具有和传统治疗药物不分伯仲的作用效果,但是其还能够明显的增强患儿的食欲,综合的应用价值与传统治疗药物相比更高,值得在治疗儿童浅表性胃炎时优先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