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各种不同的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病理生理特征和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发病率较高,容易误诊,漏诊,目前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收到遗传因素和获得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PTE病人大多数为不完全恢复,但无临床症状;少数解剖、血流动力学完全恢复正常;极少数发展为肺动脉高压。除血流动力学完全恢复病人,其余均伴有肺血管重建,但目前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明了,深入研究对于临床的诊疗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以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普外科收治的57例青年胃癌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45例为对照组,通过青年患者与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对比分析,探讨青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青年胃癌好发于胃窦部,其发病率远远高于老年人;而胃体部、贲门及胃底部的发病率低于老年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胃癌以腺癌为主,但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其发病率高于老年患者,老年则以中分化腺癌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程度偏高的印结细胞癌,青年发病率也高于老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黏液腺癌、未分化癌的发病率没有差异。结论青年胃癌病理分化程度差,预后相对不良,提高患者的早期发现率是提高预后的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10年40岁以下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001年1月一2010年12月88例肺癌病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88例肺癌中男性50例,女性38例。发病年龄为24-40岁,平均年龄35.7。左肺41例,右肺47例。鳞癌27例,腺癌38例,小细胞癌10例,低分化癌6例,肉瘤样癌2例,唾液腺肿瘤2例,其它3例。结论10年来青年人患肺癌中女性发病比例明显升高(P<0.05)。病变类型腺癌发病高于鳞癌,男女患肺癌的病理类型具有显著差异,男性以鳞癌为主,女性以腺癌为主(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改善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流动力学状态和组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感染性休克病人,基础疾病为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胆囊炎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用药均相同,研究组加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对照组加用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对比两组治疗后6小时内复苏成功率及住院1月死亡率;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6小时内复苏成功率及住院1月死亡率分别为(90%、20%)、(50%、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更能够改善感染性休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组织氧代谢。
简介:摘要四气五味是构成中药性味的两个方面,它是说明药物功效的一种依据,简单的说就是药物功效。由于每一种药物都有它自己的气和味,一般情况下,气味相同,作用也就比较相似,例如具有较好的解表散寒作用的主要是辛温药,而用于清热泻火的主要是苦寒药;气同味异的药,例如同是辛味药,虽然它们都具有收散的共性,但存在着辛温、辛凉之别。此外,还有些药物有一种气味,但是它有多种味道,常见的芒硝就具有苦、咸、寒等味道。可见,中药的性味不是一个单一的组成结构,其错综复杂也就说明了我们要熟悉中药的性味,从而了解其功效。随着中药学的逐渐发展,现代药学的进步,我们要在掌握中药性味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中药学的理论,不断的研究中药性味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并且将中药性味和现代药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将其很好的用于临床实践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对其生理应激的影响及对出院满意度的提高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均采用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均行个体化护理干预;选取同期住院手术患者52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率、血压、肾上腺素水平及出院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心率、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升高、心理增快等生理应激反应,降低围手术期的疼痛感提高出院满意度,促进术后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celldeath-1,PD-1)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celldeath-ligand1,PD-L1)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例组(172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82例对应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与对照组(50例癌旁组织及50例非肿瘤肠黏膜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PD-1、PD-L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细胞中PD-L1表达与年龄密切相关(P<0.0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PD-L1表达与年龄、TNM分期以及浸润深度(P<0.05)密切相关。癌间质PD-1表达与性别和肿瘤大小(P<0.05)密切相关。结论结直肠癌中PD-1、PD-L1表达显著升高,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二者可能成为预测结直肠癌进展和预后的新分子标志物,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人对疾病知识掌握与护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地选择医院2009年与2010年的支气管患者的资料各80例,2009年的患者属于对照组,2010年的患者属于观察组,整理资料显示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因2010年科室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所以观察组所有资料显示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有进行过健康教育,通过整理资料对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支气管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程度资料比较分析。结果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中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病人平均住院天数比较中观察组要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的满意率中观察组为92.3%,对照组为67.9%。结论因为2010年我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其中重要一项就是对支气管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健康教育护理可以让患者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疾病的复发,使患者支气管哮喘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提高,缩短住院天数,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节约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