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8例,分别采取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MRI检出阳性率为90.74%,高于CT的75.93%,有显著差异(P<0.05)。CT在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检出率高于MRI,MRI在脑挫裂伤、脑深部挫伤、中后颅窝损伤中的检出率高于CT,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RI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总体检出率高于CT,但二者在不同损伤类型的检查中各有优势。临床上可采取CT和MRI联合检查的方法,能使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诊断及其与CT诊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方法:选26例经病理穿刺或临床手术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MR及CT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26例患者中,MR清楚显示病变者有25例,CT清楚显示病变者为22例,在外生型、管内型、浸润型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中,MR的检出率分别是100.00%、80.00%、100.00%,CT的检出率分别是92.31%、60.00%、87.50%。结论:在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检查过程中,MR诊断与CT诊断均可清楚的展示出肝门胆管的扩张情况,但MR在诊断类型中的准确率相比CT诊断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主动脉夹层诊断过程中,分别使用CT以及核磁共振的具体影响特点,探究不同技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价值与思路。方法:案例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我院所接诊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且全部采用采用传统CT诊断以及核磁诊断方式,判断两种技术的影像学特点,进而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针对患者采用两种诊断方式对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都比较高,并且可以从不同程度显示出主动脉夹层的具体范围、分型、内膜片、主动脉扩张情况、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等。结论:针对怀疑状态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CT以及核磁诊断方式进行检查,两种技术的应用以及整体显示相对比较相似,但是从内膜片判断、主动脉整体分支受累情况方面的显示来看,核磁诊断方式明显优于传统CT。而针对内膜、主动脉壁钙化、危重症检查,则传统CT效果优于核磁诊断方式。
简介:摘要:乳糜胸,通常也可称为乳糜性胸腔积液,是胸腔积液的一种罕见形式,定义为胸膜腔中存在乳糜。大多数外伤病例是由与胸导管密切相关区域的手术或侵入性操作而引起的。在众多非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是淋巴瘤。胸水甘油三酯水平>110 mg/d L仍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其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中链脂肪酸饮食或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或奥曲肽减少淋巴液生成及流动;手术治疗方面,胸导管结扎术、胸膜粘连术均安全有效。因为乳糜胸为临床相对少见的疾病,且病因复杂、临床症状较重,如不能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死亡率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其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MR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15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进入我院23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作为实验组,同期收集21例肿块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了解病灶的MR形态学、ADC值。结果实验组的TIC类型以Ⅱ型平台型为主(73.91%),Ⅰ型、Ⅲ型分别为3例、3例,对照组TIC类型以Ⅲ型平台型为主(71.43%),Ⅰ型、Ⅱ型分别为2例、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6,P<0.05)。实验组ADC值范围为(1.089±0.299)×10-3mm2/s,对照组ADC值范围为(0.942±0.168)×10-3mm2/s,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MR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有着良好价值,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