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日本实验电子乐手YoshihiroHanno(半野喜泓,下称YH)是近些年涌现并活跃于日本前卫乐界的一位红人,在日本新音乐尤其是纯粹噪音音乐如日中天的现今,YH以巧取胜,以灵制人,在他的音乐里,简约中透着一股清新,活泼里不乏阵阵的机智,碎珠洒落玉盘的洒脱,频频翻腾的IDM智能游戏,幽美凄楚的丝丝凉意,干净利落的极简处置,这些如诗如画的音景在备受乐迷青睐的同时,自然也定会得到诸多同行的称道.……
简介:以1949年为时间界限,之前,中国二胡界就有“南陆北蒋”之说;之后,于1954年,“蒋派”一说由南派二胡奠基人陆修棠教授正式提出。“‘蒋派’二胡艺术特征研究”通过四篇系列性论文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梳理蒋风之的二胡艺术特征。该系列论文从2004年动笔,最初是笔者受约为中国音乐学院建院40周年院庆日而作,也是为“蒋派”二胡50周年问世日而作;后来,笔者又被邀请担任蒋风之研究所名誉所长。更觉有义务或责任作一系统研究。现借蒋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将此文公开发表,以表达笔者对蒋先生敬佩之情和对挚友蒋小风(蒋先生之长子)、蒋巽风(蒋先生之次子)两先生的深厚友情。
简介:20世纪以来,现代音乐创作的突破口与着眼点主要集中在音高、节奏、音色等方面,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刘健的《风的回声》则另辟蹊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复杂的音高逻辑,繁复的节奏组织,斑斓的音色调配基础,主要是在16支大竹笛所构成的同一音色基调上,通过“常规”、“颤音”、“气声”以及“花舌”等四种主要演奏法所分别形成的音色“旋律线”,并以复调特别是微复调的方式所编织的不同音色“织体”,在空间中的“传递”、“渗透”、“扩散”、“分层”,来形成“声音/画面”的运动感。本文主要通过对《风的回声》各段落织体的纵向构造形态与横向运动方式的考察,揭示作品各种织体形态——作为这部作品的首要结构力要素——整体上有机布局的内在逻辑,从而全面地展示作品微观与宏观层面上的结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