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能够根据独立的现实构建虚构的世界。本文通过对《沙之书》和《骑桶者》这两篇外国小说的研究,可以让学生对小说的“虚构”特点有深入的了解,让他们明白艺术“虚构”是如何体现具体细节、场景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而这些都是以生活逻辑为基础,是艺术真实性的表现。本文主要以《沙之书》和《骑桶者》为例,探讨小说虚构的意义,让学生们通过小说来感受作品的艺术真实感。
简介:如果把唐宋诗中所咏及的历史人物作一个数量统计的话,贾谊和王昭君多半是名列前茅的。对贾谊这位怀才不遇、哭泣而死的才子和王昭君这位远嫁异国、至死未返的美女,诗人们不知倾洒了多少同情的泪水。那么,为什么贾、王二人的遭遇能叩动千载之后的诗人的心扉呢?事情应该先从古典诗歌的两个传统谈起。
简介:<正>十九世纪英国有一位勤奋写作的作家,他每日清晨五点起床,五点半修改前一天写下的文稿,六点开始创作,案头放一钟表,规定每一刻钟必须写出两百字,一直写到九点半,然后去邮政总局上班,即使在出差或旅行途中,他也严格遵守这一写作规定。就这样他一生共写出47部长篇小说,再加上
简介:<正>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是布拉格出生的德语作家,但是德国人在二次大战后开始普遍读他的作品时,这些作品却是由英文或法文翻译过来的。原来,卡夫卡的作品在法国和美国风靡一时以后才回流到德国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当卡夫卡的难懂的作品尚未为人所知时,希特勒已统治了德
简介:<正>2012年7月18—19日,由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全国"新世纪英语文学研究现状和趋势"专题研讨会在湖南湘潭梦泽山庄隆重召开。来自全国近4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艳钰教授致开幕辞。她以一位学生在QQ中向她提出的困惑为引,就"文学研究的前景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中国学者的声音又是什么?"等问题诚恳地向各位专家征询
简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第四届年会将于2015年6月12日-6月14日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承办,诚邀全国高校从事英语文学研究与教学的专家学者踊跃参加。
简介:诗歌具有同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性,它在语言外在形式上体现为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在内质上体现为诗人情感的起伏与心灵的律动。"九叶"诗人陈敬容注重诗歌的韵律、节奏等外在形式,更关注诗歌的内在音乐性,其诗依情感之需要,发生或长或短、或疏或密、或整齐或参差的变化,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对史学的分期界定大多是以革命史的范式来建构的,这种界定的方式必然会得出学术依附于政治的结论,但学术必定有自身内在发展的理路,而按照学术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学术则应该走向独立的方向。中国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一直在为学术独立而不断努力,但由于中国传统儒学同政治和人伦有着天然的亲合力,所以中国的学术很难完全独立。
简介:色彩运用是方文山"中国风"歌词的一道亮丽风景。他以整个中国文学和艺术传统为后盾,在色彩选择上体现出鲜明的传统东方主义色彩观,在用色技巧上讲求粗中有细,化静为动,通过色彩的对比、调和、铺陈、点染等水墨画手法,使歌词的色彩吻合听众传承而来的审美趣味。但是,刻意保持东方色彩和古典情韵也使其色彩选择的范围和表现形式不免有狭窄之嫌。
简介:12月7日.访问香港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代表团的3名航天英雄与2500名香港中小学生真情对话.表达出对下一代的祝愿及期望。他们寄语下一代.为实现理想需要“坚持再坚持”,其中出身农民的景海鹏表示,在高中时代需要徒步走35公里到学校上课.在校每天三餐只吃馒头咸菜,晚上灯光不足秉烛夜读,
简介:德国德语文学研究专家沃尔夫冈·布劳恩加特教授的最新力作探讨文学与宗教从1765年至今的关联与流变,旨在为研究文学中的宗教美学开辟新路。全书主体的三部分分别题为“人类学转向:为人的艺术——同样为人的宗教”“艺术-宗教与宗教-艺术”“审美的合群性”。本文依次做一梳理评析,并指出这部德语文学专著的独创性及其为跨学科研究模式带来的启发。
简介:
简介:艾伟以其《国语问题》《汉字问题》对语文阅读心理系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为中国语文教育科学化、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堪称“语文教育科学研究中国化的典范”。本文在评述其识字心理、写字心理、阅读心理、作文心理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他的研究对今天的语文教育研究仍有如下启示:(1)阅读心理是一个可以从形式角度加以分析的生成系统;(2)阅读心理研究是语文教育研究及语文教育的基本依据;(3)语文教育研究必须要科学化、中国化;(4)语文教育科学研究中国化必须不忘初心,奋力为之。
简介: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首届专题研讨会将在苏州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外国文学研究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主办,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简介:本文旨在以文化不可译理论为依据,以导致文化不可译的因素为切入点,通过对《许三观卖血记》的中文原版本与英译本ChronicleofaBloodMerchant的对比研究,揭示英译本中存在的诸如姓名、习语、宗教与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翻译缺失,并提出一些可采用的翻译策略,希望为译者的翻译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将文化的不可译性转化为可译性,从而促进两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简介:路遥正是以巨大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将《平凡的世界》的阅读领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路遥在小说中悲剧人物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完成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行为,而是超越了自己反抗自己苦难的一种激情下的心血灌输,使得小说中的每一个悲剧人物都能得到生活的验证、时间的佐证,让人物形象丰满,对其的考量无论是肉体还是灵魂,都是完整的、统一的。
浅谈小说虚构的意义——以《沙之书》和《骑桶者》为例
怅望千秋一洒泪——浅谈唐宋诗中的贾谊和王昭君
朴实无华 抑恶扬善——浅谈特罗洛普的中、短篇小说
荒诞梦幻中的现实主义——浅谈有争议的现代作家卡夫卡
在困惑中探寻真理——“新世纪英语文学研究现状和趋势”专题研讨会侧记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第四届年会通知
诵之行云流水 听之金声玉振——浅谈陈敬容诗歌之音乐美
浅谈中国现代学术的“独立性”——读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要略》有感
泼墨浅白中的东方韵致——浅谈方文山“中国风”歌词语言的色彩运用
景海鹏:航天英雄们与香港中小学生真情对话
永无终结的寻觅与生生不息的对话——评德语文学研究专著《现代时期的文学与宗教》
“家园意识、种族政治与现当代英语文学的流变”全国学术研讨会将在浙江师大举行
艾伟的阅读心理研究对语文教育研究的启示——书艾伟《阅读心理·国语问题》《阅读心理·汉字问题》后
2009年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首届专题研讨会通知
从文化的不可译性角度浅谈《许三观卖血记》英译本中的翻译缺失
从美学范畴浅谈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悲剧美学观念的构架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