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腺癌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足8%。胰腺癌对放化疗不敏感,寻找新的药物治疗方式十分重要。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和黑色素瘤等疾病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胰腺癌中大量的作用靶点亦有所尝试,如基因突变靶点、重要信号通路靶点、受体靶点等。这些靶向药物的单独或联合使用在临床前模型和部分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效果,部分方案已成为胰腺癌患者的规范治疗方案,尚未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其他方案也为未来胰腺癌靶向治疗提供了多种潜在可能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基因突变 信号通路 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分子靶向药物是肝癌系统治疗的首选方法,在过去的10年里,已有数种抗肝癌靶向药物问世。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肝癌全身治疗领域一颗耀眼的新星,先后有纳武单克隆抗体和帕博利珠单克隆抗体获批二线治疗索拉非尼经治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但是,晚期肝癌单药物治疗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肝癌的分子靶向药物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已有数种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方式显示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将肝癌领域几种分子靶向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癌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患者,68岁。因尿频、尿急、肉眼血尿1个月就诊。初诊PSA 72.72 ng/ml,碱性磷酸酶(ALP)114 U/L。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即刻接受药物去势治疗基础上的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化疗,累计化疗6次。后外周血游离DNA(cfDNA)基因检测结果示CDK4基因扩增1.99倍。化疗后加用哌柏西利治疗。治疗后3、6个月骨扫描检查提示骨转移灶数量持续明显减少,浓聚程度减低;ALP和PSA持续下降。治疗后随访1年,PSA 0.05 ng/ml,ALP 59 U/L,盆腔MRI和全身骨显像检查提示病灶稳定。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化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类生物治疗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CRS)的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CRS的生物靶向治疗正逐渐走入临床。本文介绍了CRS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讨论了生物靶向治疗的患者选择和疗效评估,并展望了生物制剂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的长期预后。随着TKI多样性的出现及CML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由此带来了新的治疗问题及挑战:如何通过规范化和个性化的治疗选择、克服TKI的不耐受及耐药进而部分实现无治疗缓解,以及如何提高规范的慢性病管理水平等,是CML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只有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CML患者的长期无病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本文将对CML靶向治疗的现状及挑战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白血病,髓样,慢性期 慢性病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重度哮喘更是加重了患者的身心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增加医疗费用。近年来,研发了包括抗IgE单克隆抗体、抗IL-5/抗IL-5R、抗IL-4R、抗细胞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单克隆抗体、抑制KIT原癌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等用于重度哮喘的生物靶向治疗的新药。本文对重度哮喘生物靶向治疗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重度哮喘诊治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障碍参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生和发展,线粒体靶向治疗在慢性肾脏疾病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们总结和综述了线粒体损伤在CK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线粒体靶向治疗CKD的临床价值与未来方向。

  • 标签: 线粒体 肾功能不全,慢性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EGJ)癌是一类较特殊的消化道肿瘤,且患者预后往往不良,靶向药物在这种疾病中的使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文章通过结合EGJ癌的靶向治疗试验对针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ET、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等靶点的药物及疗效进行归纳,并对MTOR、Claudin 18.2、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癌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及预后差为特点,临床诊治极具挑战性。由于其遗传异质性显著,不同患者之间在疾病进展、临床疗效、放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等方面差异巨大,深入探讨胰腺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发相应的靶向药物,是胰腺癌从传统形态学分型转变到分子分型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从"异病同治"到"同病异治"精准治疗模式转变的前提。在分子靶向时代,胰腺癌的治疗模式转变为综合诊治,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的突破口。

  • 标签: 胰腺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复发后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复发的PR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病理学及影像学的特点、治疗方法等。结果此患者手术完整切除+膈肌部分切除术+膈肌修补术,术后病理提示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3个月复查时肿瘤复发,行依维莫司靶向药物治疗。结论手术完整切除+靶向药物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有利于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靶向引导胃肠间质瘤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2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医学科接受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胃肠间质瘤患者29例,其中11例行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18例行超声造影靶向引导穿刺活检。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记录增强模式、强度、增强消退时间、达峰时间及内部灌注特征,选择安全路径及高灌注实性区域进行靶向定位。每个肿块穿刺2~3次,所获组织达到病理学诊断要求为取材成功。比较常规超声组与超声造影组的取材成功率、取材阳性率、诊断符合率及穿刺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9例患者,胃肠间质瘤肿块最大径范围7.3~30.2 cm,平均(14.8±6.2)cm。超声造影引导者18例,均表现为不均匀高增强(18/18),内部多见造影剂无灌注区(17/18),部分可见粗大迂曲血管灌注(11/18),少数可见向心性灌注(4/18),开始增强时间(14.1±4.2)s,达峰时间(23.8±5.8)s,消退时间(32.3±8.8)s,肿块增强模式表现为"快进慢出"型。常规超声组11例穿刺活检取得组织条26条,超声造影组18例取得36条,取材成功率分别为69.2%、94.4%,取材阳性率分别为69.2%、94.4%,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7%、100.0%,超声造影组穿刺取材成功率、取材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超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8、0.045)。2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体积较大的胃肠间质瘤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超声造影靶向引导胃肠间质瘤穿刺活检较常规超声引导效果更优,对术前定性诊断、指导胃肠间质瘤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胃肠肿瘤 超声造影 活组织检查,针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570-3p调控肝胆管癌细胞凋亡的潜在机制。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确诊为肝胆管癌患者30例,收集胆管癌患者癌组织样本(胆管癌组)和癌旁组织样本(癌旁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30例肝胆管癌患者癌组和癌旁组中miR-570-3p的表达量,同时过表达或敲低miR-570-3p后,Annexin染色测肝胆管癌细胞的凋亡。过表达或敲低miR-570-3p后,检测这些潜在底物的表达量过表达或敲低潜在底物,检测其对肝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胆管癌组与癌旁组使用Mann-Whitney检验分基因表达量差异。结果胆管癌组中miR-570-3p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组(0.76±0.14比1.91±0.34,U=42.123,P<0.05)。过表达miR-570-3p后,过表达组的肝胆管癌细胞RB3的凋亡水平高于对照组(0.79±0.20比0.21±0.05,t=4.873,P<0.05);敲低miR-570-3p后,敲低组中爪蟾运动蛋白样蛋白2靶向蛋白(TPX2)和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酯酶CB1(PLCB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34±0.28比0.32±0.28,t=4.462,P<0.05;0.39±0.13比0.14±0.04,t=3.184,P<0.05),过表达miR-570-3p后,过表达组中TPX2和PLCB1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4±0.28比2.06±0.33,t=2.882,P<0.05;0.39±0.13比1.43±0.39,t=4.382,P<0.05);敲低TPX2和PLCB1后,敲低TPX2组中肝胆管癌细胞RBE的凋亡水平高于对照组(0.72±0.13比0.21±0.05,t=6.342,P<0.05),而敲低PLCB1组中肝胆管癌细胞RBE的凋亡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3±0.04比0.21±0.05,t=0.541,P>0.05)。过表达TPX2后,过表达TPX2组中肝胆管癌细胞RBE的凋亡水平低于对照组(0.04±0.01比0.21±0.06,t=4.841,P<0.05);同时,胆管癌组中TPX2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1.25±0.15比0.59±0.04,U=85.152,P<0.05)。结论miR-570-3p靶向TPX2的3端非编码区,减少了TPX2的表达,最终增加了肝胆管癌细胞的凋亡水平。

  • 标签: 微小RNA-570-3p 爪蟾运动蛋白样蛋白2靶向蛋白 肝胆管癌 凋亡
  • 简介:摘要瘢痕尤其是病理性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影响相关组织或器官的生理功能,导致畸形和功能障碍。目前有多种预防和改善瘢痕的方法,局部外用制剂如硅酮类制剂与植物提取物类制剂等,因使用方便、价格合理等原因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现对预防和改善瘢痕的局部外用制剂种类及其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瘢痕治疗的局部药物应用提供思路。

  • 标签: 瘢痕 外用药 投药,局部 药用制剂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益生菌制剂可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治疗相关疾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现就近年来益生菌制剂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和慢性肝病等常见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为更好地开发和医用益生菌制剂奠定基础。

  • 标签: 益生菌 消化系统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天麻素制剂在治疗眩晕、头痛以及心脑血管病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广泛,受到多个指南及专家共识的推荐,它既可以作为单用治疗药物,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共识旨在总结天麻素制剂在眩晕、头面痛、心脑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规范天麻素制剂的临床应用,为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和基层医务工作者临床应用天麻素制剂提供循证专家共识建议。

  • 标签: 天麻素 眩晕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益生菌制剂可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治疗相关疾病,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上得到验证。现就近年来益生菌制剂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和慢性肝病等常见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概述,为更好地开发和医用益生菌制剂奠定基础。

  • 标签: 益生菌 消化系统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从实现全球结核病防治目标的进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全球结核病防控的影响、全球结核病疫情的现状、全球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现状、全球结核病的预防、结核病筹资、结核病的研究和创新等7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本研究系统解读报告的要点内容,并结合我国结核病防治的相关领域进展情况进行分析,为指导我国下一步结核病防治工作方向提供参考。

  • 标签: 结核 世界卫生组织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合并肺结核/结核性胸腔积液(TPE)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2月至2020年2月MPM并肺结核/TPE患者病例资料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特征等,以总结其特点。结果剧烈且进行性加重的胸痛为MPM合并肺结核/TPE患者突出症状;胸腔积液以黄色渗出液多见,且易出现在TPE同侧。血清/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阴性,细胞角蛋白21-1片段升高。胸部CT提示MPM患侧胸膜呈不规则环形增厚,结节状增厚,掩盖了原有结核性胸膜炎征象。12例患者经CT引导下胸膜活检确诊MPM,2例经胸腔镜检查确诊MPM。结论MPM合并肺结核/TPE的患者临床表现及胸腔积液常规检查缺乏特异性。剧烈而进行性加重的胸痛症状、癌胚抗原阴性,细胞角蛋白21-1片段升高、胸膜增厚明显均提示应警惕MPM诊断;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增高提示TPE。及时行CT引导下胸膜穿刺活检术或胸腔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有效策略。

  • 标签: 诊断,鉴别 恶性胸膜间皮瘤 结核,肺 结核性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全球结核病疫情的严重性使抗结核新药及疫苗的研发刻不容缓。近年来,利奈唑胺、环丝氨酸等被逐步纳入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的核心药物行列,抗结核新药贝达喹啉、德拉马尼也将被逐步用于临床,另外还有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的抗结核新药及进入临床试验的12个疫苗正在研发中。世界卫生组织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意见在不断调整中,但与我国实情存在一定差距,故我国需要加快基础创新研究及临床研究的步伐,为提高我国耐药结核病的防治水平提供可靠的研究数据。

  • 标签: 结核 耐药结核病 新药研发 进展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