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菲律宾一直积极支持世贸组织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尽管它全心全意致力于实现东盟的经济一体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它实行了重大的贸易改革,旨在放宽贸易限制和开放经济(诸如农业和一些制造业等敏感部门除外)。菲律宾还积极支持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并基本上履行了其对于削减关税的承诺。虽然菲律宾政府最初对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外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感到担心,但现在它越来越认识到,这些东盟外部的贸易协定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菲律宾政府具有民粹主义的性质并通过机构间的途径来进行决策,这使其决策过程一直缓慢而小心翼翼。贸易更加自由化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菲律宾能否战胜其经济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简介:中国因历史、地理、科技和意识等原因,积累了较多的海洋问题。为解决这些海洋问题,中国提出了具体的海洋政策,包括优先使用政治方法解决海洋争端,兼顾他方立场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合作制定规则、管控危机、资源共享的基本政策,坚持"双轨思路",提出"和谐海洋"理念等。它们蕴含丰富的文化要素,体现了中国文化以和为贵的特质。同时,中国的这些海洋政策,不仅具有国际法的基础,而且经实践检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符合国际海洋发展趋势。为此,国际社会应积极支持中国的海洋政策,使中国在搭建海洋平台、加强海洋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维护海洋安全和秩序、实现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处作出更多的贡献,以确保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国际法制度和国际秩序。这是国际社会的重大责任和应有职责,也是传承中国文化的应有之义。
简介:美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看法,在2005年以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界和战略分析界此前没有太多的关注,其后不仅重视程度提高,且敌视和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这将影响美国对上合组织的政策变化。
简介:1997年缅甸加入东盟之后,东盟对缅甸采取了“建设性接触”政策,主要采取劝说、鼓励以及有限施压的方式。推动缅甸问题的解决。受东盟自身制度性、结构性制约,“建设性接触”政策未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缅甸新政府上台后启动的民主化改革表明,东盟及其一些国家长期对缅甸实行的接触、引导和鼓励对缅甸政策变化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