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9 个结果
  • 简介: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宣称,理性在自我清算已终结自身,因此置批判理论于困境之中。哈贝马斯背离传统理性观,通过合理重建为理性寻找新基础.以挽救启蒙传统批判能量,激起了广泛批评。在超越了“理性启蒙”和“理性他者反启蒙”时代而进入“理由”时代后,哈贝马斯召回慎思纠缠认知主义时刻.诉诸“理性评判”和“给出理由”。从而达成合理共识,彰显了交往合理性价值;但将合理化扩展至社会领域时,对理性社会功能,依然需要保持警惕。,

  • 标签: 批判理论 合理重建 理性评判 法兰克福学派
  • 简介:自从西学东渐、西方传统逻辑传人中国以来,中国学术界直存在中国古代有无逻辑疑问。随着中国逻辑史研究全面深入地展开,中国古代无逻辑声音也同时放大。近年来,程仲棠教授相继发文最后集结成书《“中国古代逻辑学”解构》,

  • 标签: 中国学术界 逻辑史研究 教授 西学东渐 传统逻辑 古代
  • 简介:近四十年来,大陆宋明理学研究贯穿几条线索,主要包括反理学研究、西方哲学援入对话、思想史视野融合、理学经学交叉研究等。其中反理学研究在不同阶段又分别表现为气学、实学和启蒙思潮研究等。这些研究取径在理学研究方面创获颇多,但偏于外在路径,存在不少问题。未来理学研究仍将多元发展,而内在径路研究才是理学研究之本。

  • 标签: 反理学 中西对话 思想史 经学向度 内在径路
  • 简介:石永泽(以下简称“石”):俞老师,您好!关于您故事我们听到过不少,这次想请您谈谈您学术生涯,相信对我们这些后辈会有启迪。您是如何走上哲学研究道路?从您发表作品我们知道您从事哲学研究从海德格尔开始

  • 标签: 哲学研究 研究员 学术生涯 海德格尔 “石”
  • 简介:在日常生活,尤其在争辩,人们常常需要说理。从“道理”“真理”概念分疏出发.建议用“讲道理”来取代“讲真理”说法,并在存在论上放弃具有绝对性和独无二性传统真理概念。但是,在哲学存在论上放弃真理概念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实践可以非理性地“蛮不讲理”或根本“无理可讲”。而是说.生根和生长在中国思想传统和生活实践“道理”概念,比较起西方哲学正统“真理”概念,应该更能使我们日常以交往和沟通为核心目标的“讲理”活动成为可能。

  • 标签: 道理 真理 讲理 思想解放
  • 简介:摘要:代表整体主义迪昂-蒯因论题通常被混同为非充分决定论题,或被当作非充分决定论题理论依据。然而,存在两种不同非充分决定论题:(1)“局部理论”非充分决定论题;(2)“全体科学”非充分决定论题。整体主义“局部理论”非充分决定论题之间存在某种张力,仅仅“全体科学”非充分决定论题逻辑相容。但整体主义不能保障“全体科学”非充分决定论题成立。此外,“全体科学”非充分决定论题本身个充满歧义、语义模糊论题;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意义上理解,它都使得我们在认识论上所知甚少。

  • 标签: 迪昂-蒯因论题 经验等价 全体科学 非充分决定
  • 简介:《时间存在》第部分基于胡塞尔晚期时间现象学手稿对感知想象关系、原自我原非我关系以及睡眠、死亡等问题作出了细致现象学分析,其中时间意识"视差现象"为解决胡塞尔自我概念难题提供了依据,而原非我概念则为解释康德先验图型论困难打开了新思路。第二部分则借助新方式比较"此在""自我"、"存在""意识",为重新理解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二人思想关系差异提供了批判性视角,指出海德格尔许多关键思路在胡塞尔那里早已以另种方式存在。着眼于《时间存在》论题,对关于意向相关项时间、关于早期海德格尔对时间理解与其整个现象学思路之间关系等问题还可以展开进研究

  • 标签: 《时间与存在》 胡塞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
  • 简介:"无情有性"说,由隋代吉藏首先明确提出。道教经过个阶段探索和动摇才确立了"无情有道性"立场。麦谷邦夫对于"道之遍在性"强调实际上混淆了"道之性"意义上"道性""道性清净之心"意义上"道性"概念。仔细考察,即便是相似的两个命题——"切无情皆有佛性"切无情皆有道性",由于其中关键范畴"佛性""道性"内在含义在许多场合并不在个层面上,因此,尽管可以大致承认潘师正所言切有形皆含道性"命题为道教"无情有性"说滥觞,同时也应该指出,其逻辑基础仍然"道之性",而绝非"道心"。孟安排熟练运用佛教中观学方法,借鉴吉藏"草木有佛性"之说,提出"道性""不色不心""而色而心",而这结论"无情有道性"说最重要哲学基础。

  • 标签: 无情有性 无情有道性 吉藏 孟安排 道教义枢
  • 简介:存在主义对个体存在状态及其成因进行探析哲学流派,个体存在状态异化导致个体产生不合理信念心理障碍根源.要想解决心理障碍高发这严重社会问题,需从修正个体信念系统出发.时代状况影响个体存在状态,个体存在状态塑造个体信念系统主要素材,为厘清个体信念系统构成要素,需要对个体存在状态进行分解.基于对厌倦现象梳理挖掘,可以发现时代状况个体存在状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揭示出存在状态对个体信念系统型塑机理,以及信念系统心理障碍发生之间内在关系.通过对厌倦现象分析,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利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可以揭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对个体信念系统进行修正与重塑路径方法.

  • 标签: 存在主义 心理治疗 厌倦 信念 存在状态
  • 简介:围绕时间这个被胡塞尔海德格尔共享现象学核心概念,方面,通过对“活的当下”既流动又静止自身悖谬现象分析.最终可以发现原自我原非我不可还原交织,这是胡塞尔现象学中切构造起点、意识终极奥秘;另方面,这种时间现象分析所展示意识深度.反射出早期海德格尔思想胡塞尔现象学同构性——这就是《时间存在》思路。针对这两方面可展开评论:其,时间意识之奥秘揭示乃借助现象学还原.而现象学还原可能性依赖于按照纯粹意向活动来理解意识自身非时间性;其二,对早期海德格尔思想胡塞尔现象学“同构性”解读源自作者对前者种错误生存论理解.其实.由海德格尔思想整体看来。存有的真理早已贯穿其中。

  • 标签: 胡塞尔 海德格尔 时间 意识 存在
  • 简介:摘要:中国提出路”倡议不仅仅是个经济发展规划或者地缘政治角逐。它背后“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理念,既深植于中国传统思想,也更加切近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本意。这理念所蕴含整体论思维方式和生化模式因果观不但不排斥个体权益,反而是后者最终保障。将这个理念转化为行为方式,有望导致个体主义哲学理念主导下冲突不断世界秩序截然不同世界秩序。这是历史给予中国和世界机遇和责任。

  • 标签: 命运共同体 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 丝路秩序 因果观 囚徒悖论
  • 简介:迅猛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科学哲学研究进路.经过科学哲学自身发展逻辑内在演变,经过科学的人文社会学研究进路外在冲击,目前正处于转型之中。转型科学哲学方面揭示了标准科学哲学研究进路局限性,另方面正在以种开放兼收并蓄态度探索新研究进路。

  • 标签: 科学结构 科学哲学 集合论 变性 表征 哲学研究
  • 简介:谓述问题哲学史上难题,罗素对这问题进行过大量论述,并试图采用认识论方法加以解决。戴维森认为罗素没有解决谓述问题,他根据塔尔斯基真理论才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是罗素仍然对谓述问题作过贡献,表现为他用现代逻辑方法清楚地表述了谓述问题,他把语言划分为不同层次,把谓述问题限制在原子命题中,把谓词推广到关系词。虽然戴维森从外延角度解决了谓述问题,但是语言意义和心理活动关系问题仍是未解之迷,罗素后期理论尝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意义问题,为谓述问题解决提供了必要补充。

  • 标签: 谓述问题 命题 意义 共相 殊相
  • 简介:近些年来,在科学哲学领域中掀起了股新虚构主义热潮。事实上,早在20世纪初,汉斯·费英格就在《"仿佛"哲学》书中强调了人类知识虚构价值。由于亚瑟·法因发掘宣扬,费英格"仿佛"哲学对当代科学建模讨论虚构主义立场影响尤深。科学建模作为对世界想象描述通常是故意为假,因而在科学虚构主义科学实在论之间似乎存在种紧张关系。然而,无论我们选择对于虚构真值条件学说,还是功能学说,科学虚构主义并不与科学实在论相抵触。尽管法因解读有失偏颇,但阐明费英格哲学实际影响有助于明确科学虚构主义思想渊源、基本内涵根本特点。

  • 标签: 科学建模 科学虚构主义 虚构 汉斯·费英格
  • 简介:"培养"词意涵丰富,原指农作物培植,但被孟子和阿奎那用于描述德性修养复杂过程。他们都认为,人德性之端或种子受之于天或上帝,人性部分,只有通过培养才能发展它们。只有培养德性,才能实现人性,并最终实现人天命或终极目的。对二人来说,乐于为善行德,才是德性真谛。尽管二人在人性、德性以及德性培养等问题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彼此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人之为人需要培养德性之端,而在德性培养中心志情感、人伦关系和成长环境等尤为重要。阿奎那则区分了自然之德神学之德,发展了潜能与实现等概念,强调培养德性就是培养习惯,突出理性地位,从而较好地应对德性培养成功失败问题。

  • 标签: 德性 孟子 阿奎那 人性
  • 简介:人类在自己生活世界活动和改变着切,并且从不同视域来解释和理解自身这种活动。可以说,生活世界政治人创造,它改变了人类发展历史,特别是公民身份作为种政治制度理念展现出来,使得生活世界公民身份关系紧密相关起来,古代、中世纪、现代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社会状况,这就使得公民身份认同旨趣产生差异,通过论证和说明认同产生困惑、焦虑和危机缘由,指明和阐释克服这种公民身份危机途径,重新为现代公民确立种美好生活方式。

  • 标签: 生活世界 共同体 公民身份
  • 简介:科学表征个人工设计事物(如模型)描述另个相关事物(如自然现象),其结果形成科学知识或理论,它蕴含了构成、划界和规范问题,已经成为各种实在论反实在论争论焦点。早期图像论认为表征就是心理图像,后来相似论主张表征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相似,同构论认为表征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数学或者物理结构,指代论认为表征个事物替代另个事物,推理观认为表征种推理力和认知能力。这些观点表现为科学理论句法观语义观之争、建模理想化之争,形成了表征紧缩观和实质观,以及分析方法和实践方法

  • 标签: 科学表征 模型 同构 相似
  • 简介:孙正聿教授《哲学通论》部专著性教材",其专著性和教材性全都有赖于它在西方哲学史中有其根基;具体来说,《哲学通论》哲学史底蕴主要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体现在:整本《哲学通论》在其最主要几个问题节点上都借助于黑格尔哲学来建构自身思路和结构,从而使这本专著性教材黑格尔哲学形成了深刻内在理论关联。《哲学通论》最具创意也最有特色三个思路:作为哲学思维方式"反思思想"维度,作为哲学核心问题"思想客观性"问题,以及作为哲学历史演进"本体论中介化"进程。这三个思路都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并在黑格尔深度对话建构发展起来

  • 标签: 孙正聿 《哲学通论》 黑格尔哲学
  • 简介:整体性范畴当代世界观和方法重要范畴之一。它要求人们将事物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视之为个整体,要求人们从世界观和方法高度确立整体性范畴和整体性思维。其核心在真正弄清事物各具体方面在事物整体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性质、关系、地位、作用、趋势等基础上,认识并按照事物整体规律去促进其改变和完善,以满足主体性发展需要。整体性思维灵魂全局性、辩证性、可持续存在和可持续发展性眼光,其关键真实、具体、全面、过程性地把握事物全局和整体。人和社全及其关系个古老哲学问题,从总体上看,东方哲学具有将社会视为本体地位和首要价值传统,相反,西方哲学则更强调人本体地位和首要价值;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对此问题科学回答。整体性深化“全面发展”思想重要路径。

  • 标签: 整体性范畴 全面发展 社会 互动 本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