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总结近十余年来的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介绍了江汉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在高矿化度地层与低矿化度地层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中子寿命测井方法、现场施工工艺、资料处理软件研制与解释评价技术研究成果,并详细介绍了硼示踪剂室内岩心评价试验情况。

  • 标签: 确定剩余油饱和度 江汉油田 中子寿命测井 测井解释 资料处理
  • 简介:垦东凸起四周临近生烃凹陷,油气资源丰富.上第三系披覆沉积在中生界之上,在披覆构造背景下,发育了构造、岩性、岩性-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垦东凸起可划分为3个油气运聚系统,油藏类型以构造、岩性-构造油藏为主.主要含油层系为馆陶组上亚段.断层发育程度、构造部位、储集层岩性是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上第三系储集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和描述.

  • 标签: 垦东凸起 上第三系 油气成藏 特征 油气勘探
  • 简介:阐述了江汉油区异常复杂断块油藏钟市油田油藏精细描述的主要技术,包括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沉积微相、储层预测、储层物性参数解释模型及三维地质模型等研究方法及成果,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依据研究成果,部署12口调整井,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证实了该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标签: 钟市油田 复杂断块油藏 注水开发 采收率 配套技术 地质特征
  • 简介:核磁测井是当代唯一能够直接测量油导自由流体孔隙度的高技术。俄罗斯采用核磁测井探测油层采收率和可采储量,方法先进,效果显著,开创了核磁测井在石油工业中应用的新领域,从而提高了测井学科的地位。

  • 标签: 核磁测井 探测 油层 采收率 可采储量 高技术
  • 简介:通过实例介绍了利用一种概率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储层物性参数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的某些局限性,预测储层物性参数时不需要地震子波;而是直接建立测井曲线和地震属性的关系,用相关系数衡量目标测井曲线和地震属性之间的相似性;用逐步递归法选取最佳属性;用交互验证法监视所选属性的可靠性.

  • 标签: 概率神经网络技术 油气藏 储层物性参数 地震属性 目标测井曲线 逐步递归法
  • 简介:由安徽省石油学会和安徽省石油勘探公司举办的'华东、华中地区石油物探技术交流会',于1991年6月22日—26日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物探局、中、东部各油田、地矿部、国家地震局等22个单位的68名代表。会上宣读论文23篇,包括三维、微三维地震在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的应用;二维地震资料的特殊处理及精细解释、宽线剖面的应用;综合地球物理的应用;岩性、油气预测;层序地

  • 标签: 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 石油物探技术交流会 黄山市 学术会议 1991年6月
  • 简介:开发地震技术是近年来在油藏滚动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广泛应用的一项石油物探综合技术,其特点之一是将三维地震数据体在测井约束下反演成为与油藏实际情况相吻合的三维孔隙度体,并结合三维可视技术直观地解剖油藏内幕,将珠江口盆地惠州油田群180km^2三维地震数据体在40余口钻井约束下反演成三维孔隙度体,利用三维可视技术对主力油藏进行了精细描述,结合油藏动态设计了5口侧钻井方案用以开发剩余油藏和动用未动用储量,已钻井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吻合,从而有效地指导了该油田群进一步的勘探开发。

  • 标签: 三维地震反演 孔隙度体 可视化 开发地震技术 珠江口盆地 惠州油田群油藏
  • 简介:利用钻井、测井数据和地震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确定含油砂岩顶面为强振幅反射的波峰,应用三维相干分析精确解释断裂发育及分布规律;通过顺层振幅切片和三维可视技术精确描述砂层组的空间展布;测井约束被阻抗反演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描述出单砂体的形态、厚度及物性的横向变化;为大位移水平井提供了准确的着陆点,井随时指导水平井钻进,使渤海海域首次进行的大位移水平井钻井获得成功。

  • 标签: 储层 预测技术 QKl7—2油田 水平井钻探 应用
  • 简介:孤南垦23断块及三合村地区天然气滚动勘探开发是胜利油田第一个成功地利用地震“亮点”技术进行浅层气藏滚动勘探开发的范例。这两个区块的建成投产,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胜利油田浅层气藏的勘探开发、实现在少井条件下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经验,对其它油田浅层气藏及其它类型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地震“亮点”技术 滚动勘探开发 开发方案 编制 少井条件 “亮点”识别
  • 简介:利用层序之间的关系,为基于地震道反演提供初始地质模型,而基于地震道反演的稀疏脉冲反演又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提供了依据.在层序划分及反演数据体的基础上,利用油藏分析技术及可视手段,对BZ26-2油气田馆陶组7个油组主要含油砂体进行了分析.主要认识有:(1)馆陶组可划分为4个旋回,旋回1为辫状河沉积旋回,旋回2为曲流河沉积旋回,旋回3为曲流河沉积夹辫状河沉积旋回,旋回4为辫状河沉积夹曲流河沉积旋回;整体上反映了馆陶期河流沉积时,容纳空间逐渐增大、其所临湖泊扩大的湖进过程.(2)将原馆Ⅳ油组新划分为2个油组,即馆Ⅳ和馆Ⅴ油组,它们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分别为-2279.8m、-2283m).(3)馆Ⅴ油组顶部泥岩为泛滥平原沉积,该套泥岩在油区南部由于河道多次切割而分布范围有限,但在BZ26-2-1和BZ26-2-3井区分布较稳定,可作为局部盖层.馆Ⅳ和馆Ⅴ油组不连通.(4)主力油组馆Ⅳ油组含油砂体为本区最初的曲流河沉积砂体,分布较广但厚度变化较大;而馆Ⅰ油组含油砂体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分布广且厚度稳定.

  • 标签: 应用 反演技术 研究 BZ26—2油气田 馆陶组 沉积特征
  • 简介:介绍利用计算机提取测井曲线形态特征的方法,研究了根据测井曲线形态特征识别岩性和沉积环境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并在SUN工作站上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应用结果表明,用ANN模型识别岩性和沉积环境是可行的,并有较好的符合率。

  • 标签: 人工神经网络 测井曲线 形态特征 识别 沉积环境 岩性
  • 简介:驱油微观模拟实验是研究储层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有效方法,通过不同渗透性储层的微观仿真模型及不同粘度原油、不同驱替压差的水驱油微观模型实验,较好地揭示了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为进一步认识和挖掘储层剩余油潜力阐明了机油,指出了方向。

  • 标签: 储层 仿真模型 微观模拟 剩余油微观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 简介:QHD32-6油田主要含油层系是被断层复杂化了的明镇组下段和馆陶组上段河流相砂体,砂体厚度横向变化较大.油藏形成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存在多个油水系统,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油田含油面积为39.7km2,探明储量为1.7034亿t.开发好该油田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针对其特有的地质条件做好随钻油藏地质建模工作,即随着开发井钻探方案的实施分阶段进行油藏地质模型调整,以指导开发井井网的调整和开发井的钻探.以地质框架模型建立、绝对波阻抗反演、岩性序贯高斯指示模拟、孔隙度高斯协模拟等技术为核心建立的随机模拟法,被证明是适合该油田地质特点的随钻油藏地质建模方法,应用于该油田A、B平台所在区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随机模拟技术 QHD32—6油田 油藏地质模型 随钻调整
  • 简介:美国加州Beta油田与我国辽东湾SZ36-1油田具有相似的特点。Beta油田具油稠(平均比重0.96)、埋深适中、含油井段长、储层疏松易出砂等特点。壳牌石油公司采用了防砂系统,电潜泵采油,注水保持压力以及多井槽、弯导管平台钻井等工艺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笔者通过Beta油田与SZ36-1油田的对比,对开发SZ36-1油田试验区开发井网、完井工艺、采油方式以及钻井平台选型等,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工艺 Beta油田开发 SZ36-1油田开发 油气地质特征
  • 简介:由广东省石油学会物探委员会召开的'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于1991年9月8日—12日在桂林召开。会议由广东省石油学会物探委员会主任、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物探公司经理张建祥同志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南海东部、南海西部、东海、渤海等分公司及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地矿部广州海洋勘探局及第六物探大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物探

  • 标签: 广东省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 《石油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 1991年9月 桂林市
  • 简介:针对涠洲12-1油田北块断层非常复杂,又属陆相沉积,油层薄,砂体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强等问题,文中总结出了一套适于复杂岩性油藏勘探与开发的地震技术工作流程,并在涠洲12-1油田北块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可视技术、属性分析技术和方差体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本区的断层解释问题以及沉积模式及油藏类型等问题;在资料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用全三维解释技术、正演模拟技术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对含油砂体的空间几何形态进行精细雕刻,预测储层砂体物性的横向变化,并以三维可视技术为依托获得储层砂体的有效孔隙体积,从而为本区勘探方向的选择、开发储量的计算以及ODP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地震技术 复杂岩性油藏 油气勘探 油气开发 应用 涠洲12-1油田北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