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河北平原区,除牛驼镇、容城等隐伏基岩隆起区外,新近系馆陶组热储被认为是主要的经济实用型热储,并已被广泛开发。为对地热尾水同层回灌与回灌后温度的恢复趋势有一个充分的认知,本项目选择有代表性的热储层—新近系馆陶组热储为研究对象、以一个供暖间隔为周期、以地热回灌井物探测温的方式、以不同成井工艺的回灌井作对比,开展了温度恢复趋势研究。针对不同地质环境、不同地层岩性、不同成井工艺,通过多组回灌井的测温成果对比,分析总结了回灌井的测温曲线特征与温度恢复趋势、不同成井工艺的回灌效果等,并对底砾层的利用等提出了认识与体会。
简介:利用层序之间的关系,为基于地震道反演提供初始地质模型,而基于地震道反演的稀疏脉冲反演又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提供了依据.在层序划分及反演数据体的基础上,利用油藏分析技术及可视化手段,对BZ26-2油气田馆陶组7个油组主要含油砂体进行了分析.主要认识有:(1)馆陶组可划分为4个旋回,旋回1为辫状河沉积旋回,旋回2为曲流河沉积旋回,旋回3为曲流河沉积夹辫状河沉积旋回,旋回4为辫状河沉积夹曲流河沉积旋回;整体上反映了馆陶期河流沉积时,容纳空间逐渐增大、其所临湖泊扩大的湖进过程.(2)将原馆Ⅳ油组新划分为2个油组,即馆Ⅳ和馆Ⅴ油组,它们具有不同的油水界面(分别为-2279.8m、-2283m).(3)馆Ⅴ油组顶部泥岩为泛滥平原沉积,该套泥岩在油区南部由于河道多次切割而分布范围有限,但在BZ26-2-1和BZ26-2-3井区分布较稳定,可作为局部盖层.馆Ⅳ和馆Ⅴ油组不连通.(4)主力油组馆Ⅳ油组含油砂体为本区最初的曲流河沉积砂体,分布较广但厚度变化较大;而馆Ⅰ油组含油砂体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分布广且厚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