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应用颈三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7月至2023.7月期间收治的50例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使用抽签分组的办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纳入25例病患,对照组要予以手法推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颈三针温针灸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颈三针温针灸治疗用于气血亏虚证颈性眩晕患者当中,会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得以改善,疾病治疗效果确切,值得运用。
简介:目的:探讨曲旋提拉斜扳法推拿配合针刺治疗颈源性眩晕(cervicalvertigo,CV)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3例CV患者按区组随机化法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以曲旋提拉斜扳法推拿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予以与观察组相同的针刺治疗。推拿隔日治疗1次,针刺每日治疗1次,治疗20d后观察两组患者眩晕等症状评分变化,并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4例,对照组脱落13例。最终,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进行数据分析。治疗20d后,两组患者的眩晕等症状评分均明显增加,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69.4%,对照组为32.4%,两组愈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旋提拉斜扳法推拿配合针刺能显著改善颈源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独针刺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1、评价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2、通过研究手术前后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方法将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40例,给予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评价椎动脉彩超测量的手术前后椎动脉起始处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变化情况及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后椎动脉起始处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69.59±15.32ml/min、47.65±8.18cm/s)较术前(60.98±13.21ml/min、44.95±7.40cm/s)显著增加(P=0.000,P=0.019),手术前后双侧椎动脉血流量增加总和与手术前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减少程度呈正相关(r=0.653,P=0.000)。结论1、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2、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可增加双侧椎动脉的血流量及血流速度;3、椎动脉的血流变化在颈性眩晕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内科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2年 7月 -2013年 7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 125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编号法分成五组,其中低、中及高剂量组以低、中高剂量的颈复康汤结合倍他司汀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组采用单纯中药颈复康汤治疗,西药组采用单纯倍他司汀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五组患者的 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结果:中西医结合三个组 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均优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低、中及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高剂量组的症状积分与 DHI眩晕障碍程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法应用与颈性眩晕的治疗更具优势,是安全有效、科学规范、经济便捷的一种内科综合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内科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3年6月经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130例,并将其随机进行分组,其中低、中以及高剂量组通过低、中、高剂量的颈复康汤药和倍他司汀西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中药组则主要采用颈复康汤药进行治疗,西药则采用倍他司汀西药进行治疗,并对比这几组患者DHI眩晕程度以及症状积分和眩晕的缓解时间等。结果对比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三组中患者的眩晕缓解时间明显优于中药组,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低、中、高药剂组件的在治疗前后的情况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中、高计量组的症状缓解程度明显优于西药组,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更为显著,并且更为安全和规范,属于一种经济便捷的内科综合型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45例患者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70mg)1次/d,治疗,研究组45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配合推拿整脊治疗,手法复位1次/2d,推拿整脊1次/d。两组治疗分别以两周为一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并且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颈源性眩晕患者采用整脊复位法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超声与CT在老年人颈性眩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7例颈性眩晕老年患者超声及CT诊断资料进行收集分析,颈椎横断CT扫描,同时均接受双侧椎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超声及CT诊断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阳性率为94.7%,CT诊断阳性率为80.7%,两种检查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显示46例单侧或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内径异常17例,血流速度变缓43例;CT显示椎间盘突出或膨出47例,颈椎横突孔狭窄24例,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出现钙化或肥厚18例。结论CT诊断老年人颈性眩晕阳性率明显大于超声诊断,联合两种诊断方式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为老年人颈性眩晕的治病原因准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颈性头痛眩晕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牵引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颈性头痛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牵引推拿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两组的评分改善情况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针对头痛眩晕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牵引推拿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刺联合拔罐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64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拔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平均血流速度。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6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平均血流速度得到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拔罐在颈性眩晕治疗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