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抑制剂对脊髓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购自北京中国科学院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大鼠均接受脊髓采用脊髓打击器损伤脊髓,观察组大鼠采用NOX2抑制剂(gp91ds-tat)处理,术后检测各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5周后取脊髓组织,检测其中NOX2、炎性因子及微小RNA(miRNA,miR)-155含量和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组间比较采用方差检验和t检验。结果在术后第2~5周,与对照组脊髓损伤运动功能(BBB)评分比较(5.54±1.10、6.24±1.96、9.56±1.02、10.58±1.77),观察组的BBB评分均显著升高(12.12±1.98、15.14±2.25、16.77±2.14、17.05±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1, 9.252, 9.115, 7.035, P<0.05)。观察组大鼠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NOX2相对表达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9.024、11.247、12.846、13.237,P<0.05),白介素-10(IL-10)、精氨酸酶1(Arg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3(Ym1)相对表达量显著多于对照组(t=13.294、8.356、15.389,P<0.05)。观察组脊柱组织中miR-155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7.363,P<0.05)。而观察组大鼠在损伤处和未损伤处M1、M2型细胞比例与假手术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35,P>0.05)。结论NOX2抑制剂可以通过调节miR-155/IL-10信号通路调节炎性反应保护受损脊髓。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病患的治疗中应用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联合银翘清甲散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对象选自2019年5月~2020年10月。并根据随机的方式将所有病患分为分析组和参照组,每组病患各15例,参照组病患在本次分析中用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分析组病患在本次分析中应用应用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联合银翘清甲散的治疗,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参照组病患的应用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分析组更低,在复发率方面,参照组病患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分析组,两组病患数据间对比结果显示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患实施免疫抑制剂局部注射联合银翘清甲散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推荐在临床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癫痫发作后24 h内P2X7受体(P2X7R)和神经连接蛋白(NLGN)的表达特点,并探讨P2X7R抑制剂负性调控癫痫发生过程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为1 h、3 h、6 h、12 h、24 h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3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均制备为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模型,Racine评分量表评级达4或5级为造模成功。依次于癫痫发作后1 h、3 h、6 h、12 h及24 h将各组大鼠处死,空白对照组与1 h组一同处理,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2X7R、NLGN1及NLGN2在各组大鼠海马和内嗅皮质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干预组(造模前腹腔注射P2X7R抑制剂+载体)和对照组(造模前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载体),每组3只。记录两组大鼠药物诱发癫痫的潜伏时间,以判断癫痫持续状态的严重程度;之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大鼠海马和内嗅皮质中NLGN1、NLGN2的表达情况,以判断P2X7R抑制剂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1 h、3 h、6 h、12 h及24 h组大鼠均造模成功。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癫痫发作后1 h或3 h,P2X7R、NLGN1及NLGN2在癫痫模型海马和内嗅皮质中的相对表达量(海马:分别为1.194±0.053、2.367±0.336、2.319±0.234,内嗅皮质:分别为1.185±0.104、2.094±0.178、1.512±0.332)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海马:分别为1.014±0.046、1.108±0.101、1.134±0.177,内嗅皮质:分别为0.917±0.081、1.046±0.093、1.017±0.028;均P<0.05);且随发作时间延长,表达均有降低的趋势(均P<0.001)。干预组药物诱发癫痫的潜伏时间较对照组长[分别为(34.5±2.6)min、(20.0±3.1)min,P=0.029]。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干预组海马中NLGN1和NLGN2的相对表达量(NLGN1:0.678±0.011,NLGN2:0.904±0.060)均低于对照组(NLGN1:1.031±0.039,NLGN2:1.135±0.079;均P<0.05),而内嗅皮质中NLGN1和NLGN2的相对表达量,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癫痫发作后1 h或3 h内,P2X7R和NLGN蛋白在海马和内嗅皮质中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加,且在发作后24 h内,随发作时间延长呈降低的趋势;P2X7R抑制剂可通过抑制海马区NLGN的表达进而负性调控癫痫发生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 :奧曲肽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3年 1月至 2014年 10月所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100例 ,将奥曲肤 (25~ 50)ug/h静滴 ,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止血。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传统治疗方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治疗 24h内,止血率为 52.00%( 52/100),接受治疗 24~ 72h内,止血率为 42.00%( 42/100),总有效率为 94.00%( 94/100) ,患者无不良反应。结论 :奧曲肽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显著,止血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NIM)单独应用以及联合顺铂(DDP)对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培养肺癌A549细胞,构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模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进行药物干预:对照组、NIM组、DDP组、NIM+DDP组,每组8只,观察一般状态。给药后第22天处死裸鼠,获取肿瘤组织,测量称取瘤重、瘤径,计算并比较各组体积抑瘤率。用CD31标记微血管,采用微血管计数法检测各组微血管密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肺癌A549裸鼠移植瘤模型。NIM+DDP组第9、13、17、21天的移植瘤体积增长较其他3组慢(P值均<0.001)。NIM+DDP组体积抑瘤率最大。NIM+DDP组较其他3组移植瘤微血管密度低(F=27.861,P<0.001)。结论选择性COX-2抑制剂单独使用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推测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抗肿瘤能力,可能成为肺癌靶向治疗因子。选择性COX-2抑制剂联合DDP对新生血管因子表达的抑制效果更显著,对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的抑制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抑制剂在缓解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肾小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DKD模型组(n=30)。用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50 mg/kg)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建模成功后,DKD模型组小鼠被随机分为DKD组(n=10)、贝那普利组(n=10)和IGF-1R抑制剂组(n=10)。IGF-1R抑制剂组给予30 mg·kg-1·d-1 IGF-1R抑制剂灌胃;贝那普利组给予30 mg·kg-1·d-1贝那普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DKD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处死小鼠,记录小鼠体重、肾重。收集小鼠血清、尿液和肾脏样本。自动生化仪上测定血糖、尿白蛋白等生化指标,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HE、PAS染色法观察小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测定肾组织磷酸化(p)IGF-1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KD组小鼠的随机血糖、肾重/体重、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升高(均P<0.01)。DKD组小鼠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增大,肾小管管腔狭窄,肾小管肿胀、萎缩;近端小管上皮(PTE)细胞数目减少,肾小管损伤评分增加,平均肾小球体积增大,肾组织pIGF-1R表达增加(均P<0.05)。与DKD组相比,IGF-1R抑制剂组和贝那普利组小鼠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降低(P<0.01),肾脏病理改变减轻,且IGF-1R抑制剂组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与DKD组相比,IGF-1R抑制剂组肾组织pIGF-1R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贝那普利组相比,IGF-1R抑制剂组肾组织pIGF-1R蛋白表达减少(P<0.05)。结论IGF-1R抑制剂能减轻DKD小鼠肾小管病变,且效果优于贝那普利。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的心脏毒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19年3月2日),收集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方案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PD-1/PD-L1抑制剂(试验组)与安慰剂或其他抗肿瘤药物(对照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了10项随机对照试验(RCT),9项为PD-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的研究,1项为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研究,共包括5 29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 022例,对照组2 269例患者。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0项RCT中4项为高偏倚风险,6项为低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心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3%(34/3 022)比0.22%(5/2 269),相对危险度=2.38,95%置信区间:1.19~4.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1/PD-L1抑制剂有导致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临床应用中应警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CC950对辐射所致小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NS)组、全身照射(IR)组和照射后MCC950干预(IR+MCC950)组,每组15只。IR组和IR+MCC950组小鼠给予137Cs单次4.0 Gy照射,吸收剂量率为1.118 Gy/min,NS组不接受照射。IR+MCC950组小鼠从照射后3周开始腹腔注射MCC950,每日1次,每次10 mg/kg。新旧事物识别等方法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海马CA3区NeuN蛋白的表达;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S组相比,IR组小鼠短时及长期新旧事物识别指数显著降低(t=4.321、5.473,P<0.01),IR组小鼠社会认知识别指数显著降低(t=2.097,P<0.05)。MCC950治疗逆转以上改变(短时及长期新旧事物识别测验:t=5.860、4.598,P<0.05;新旧位置识别测验:t=3.040,P<0.05;社会认知测验:t=4.021,P<0.01)。IR组小鼠海马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明显高于NS组(t=2.699、8.515、3.340、3.950,P<0.05);与NS组相比,辐射显著上调了海马BAX、Caspase-3和PARP1的表达(t=3.887、2.742、3.287,P<0.05),而MCC950显著降低了其表达(t=2.852、4.090、9.614,P<0.05)。结论NLRP3炎性小体抑制剂MCC950可能是通过降低辐射所致的海马炎症反应及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辐射所致认知损伤。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1种在生物、分子及病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异质性的肿瘤。随着肿瘤治疗方法的不断发展,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也开始广泛应用于难治性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目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免疫治疗仍处于临床探索阶段。本文对采用PD-1抑制剂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及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1例复发性伴DNA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针对其分子分型、用药方案选择以及疗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简介:摘要目前已有多个研究证实新型口服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可在安全降糖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因心力衰竭(心衰)住院以及心血管、全因死亡风险。最近发表的DAPA-HF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达格列净均可显著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慢性心衰患者心衰恶化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复合终点。该研究结果使SGLT2抑制剂从降糖药物"跨界"到心衰治疗领域。该文就有关SGLT2抑制剂主要的临床研究的设计及结论进行了论述与比较,提出了SGLT2抑制剂可通过改善肾脏神经内分泌、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来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假说,并对SGLT2抑制剂改善心血管病临床结局的其他可能机制进行了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SD-95抑制剂ZL006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的作用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7日龄健康Wistar新生大鼠(80只),随机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假手术组(20只)、手术组(即HIBD模型组40只)。将手术组又随机分为ZL006治疗组(采用ZL006 10 mg/kg进行腹腔注射,20只)与非治疗组(20只)。于手术后第1天、第7天随机选取各组新生大鼠,通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梗死程度;通过蛋白印迹法监测损伤区域脑组织PSD-95蛋白表达;采用ELISA评价ZL006对HIBD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1)术后第1天,非治疗组大鼠脑损伤最严重,ZL006治疗组脑梗死减少,术后第7天手术组仍可见少许梗死灶。(2)术后第1天,手术组PSD-95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1),ZL006治疗组低于非治疗组(P<0.05);术后第7天,各组间PSD-95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1天,手术组4-羟基壬烯醛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1),且非治疗组高于ZL006治疗组(P<0.05);术后第7天各组间4-羟基壬烯醛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第1天,手术组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P<0.01),且非治疗组低于ZL006治疗组(P<0.05);术后第7天各组间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D-95可能参与了HIBD的早期发病过程,其抑制剂ZL006对新生大鼠HIBD可能存在神经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是一类近些年新出现的降糖药,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良好的降糖效果、突出的心肾保护作用及较小的副作用,使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SGLT2抑制剂作用于分布在肾脏近曲小管的SGLT2,抑制其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此外,SGLT2抑制剂还通过一系列不依赖于降血糖作用的机制起到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目前,已有多项已经发布结果或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了SGLT2抑制剂具有明显的心脏保护及肾脏保护作用。本文对SGLT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控制血糖作用、心脏保护作用、肾脏保护作用及不良反应做一概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所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CSVD所致VCIND患者92例,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46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试验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高于对照组73.91%(34/46)(P<0.05);治疗后试验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cy、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6/46)与对照组8.70%(4/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CSVD所致VCIND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降低血清Hcy、IL-6、hs-CRP水平,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对于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应该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CEI/ARB)类药物,存在两种相反观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已经被证实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负向调控的关键酶,激活ACE2/Ang(1-7)/Mas轴后可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对RAS激活后的有害作用。ACE2也是SARS病毒和2019-nCoV感染细胞的功能性受体,ACE2在2019-nCoV感染中的作用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情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目前尚没有ACEI/ARB增加2019-nCoV感染风险和加重病情的证据。对感染2019-nCoV的高血压病患者不建议停用ACEI/ARB类药物。
简介:摘要循证医学研究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抑制剂能够延缓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进展、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真实世界"中各种因素影响了CKD患者RAS抑制剂应用的依从性。本文综述了RAS抑制剂在"真实世界"CKD治疗中的最新应用现状、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目前RAS抑制剂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困境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处理建议,指导回归正确的治疗策略,同时建议此领域需要开展基于临床实践的更多研究。
简介:摘要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房水内生长因子含量升高,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过度增生、迁移、纤维化导致后囊膜混浊而引起视力下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周期、增生、参与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通路,该通路在PCO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作用。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键位点,应用mTOR抑制剂干预通路信号传递,影响LECs的生物学功能,有望为防治PCO提供新思路。就mTOR信号通路及mTOR抑制剂在PCO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简介:摘要目的长期维持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可能增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风险,极少有研究关注老年人按需和长期维持PPI治疗对SIBO的影响。应用甲烷氢乳果糖呼气试验(LBT)研究老年人SIBO的患病率,探讨按需和长期维持PPI治疗对老年人罹患SIBO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消化内科门诊的200例老年人,分为长期维持PPI治疗组、按需PPI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LBT检测SIBO的患病率,分析比较三组的SIBO患病率。结果200例老年LBT受试者,SIBO患病率为71.5%(143/200)。PPI治疗和糖尿病(DM)是SIBO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PPI治疗的老年人SIBO患病率为77.1%(108/140),未接受PPI治疗的老年人SIBO患病率为5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期维持PPI治疗组SIBO患病率显著高于按需PPI治疗组和对照组(88.6%、65.7%和58.3%,P值均<0.01)。按需PPI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IBO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长期PPI治疗的老年人,PPI治疗时间>61个月者SIBO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老年人长期维持PPI治疗增加SIBO患病风险,而按需PPI治疗则不会增加其风险。因此如果老年人必须接受长期PPI治疗,在原发病许可的前提下,尽量按需服用,而不是每日持续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