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尤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于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74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在病情稳定3周后接受康复治疗,研究组在生命体征稳定后(48h内)接受康复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疗效相对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ADL评分明显较低(P<0.05),且FMA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增强治疗疗效,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提升,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oor-to-needletime,DNT)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07月-2017年12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改进后院内卒中绿色通道应急流程。以2015年01月-2016年06月改善流程前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的DNT时间。结果对照组DNT时间中位数(87.26±10.47)min,而实验组DNT时间(55.19±6.20)min,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院内卒中中心多学科配合实施等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可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就医流程,减少rt-PA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早期康复护理流程应用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的效果,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30例患者,实验组中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而实验组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后各项身体机能。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以及社会机能评分与其平衡功能较对照组有较大的提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积极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随机数字法为研究分组依据,对2021年8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展开分组,对照组(n=51,常规康复护理)及观察组(n=51,超早期康复护理),记录与评价组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接受差异化康复护理前组间NIHSS评分虽有差异,但数据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选者经超早期康复护理后NIHSS评分(21.19±2.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形成明显差异(p<0.05)。讨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 PCIS)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区梗死所致,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0%。PCIS的临床表现各异且通常缺乏特异性,目前常用的院前卒中量表不能充分反映其体征和症状,甚至影像学检查也不易检测到,导致在急诊环境下早期正确识别PCIS存在困难,误诊和漏诊率明显高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早期正确识别PCIS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急诊室PCIS的诊断错误因素,概述了提高PCIS识别和早期管理速度及准确性的策略和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上升,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使患者具备良好的生活能力,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上升,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使患者具备良好的生活能力,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简介:目的调查女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诊断及治疗情况,井分析女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高血压后抑郁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神经内科及老年科2009年10YJ至2010年10f]期间住院〉50岁的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统计PSD发病率、诊断及药物治疗情况,并对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患者PSD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结果显示222例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72例(32.4%)被诊断为PSD,其中40例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②女性缺血性卒中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组抑郁发病率分别为55.8%、47.4%、3g.7%;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整体卒中患者(P分别为0.000和0.012)。结论本次调查中50岁以上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PSD诊断率为32.4‰女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后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整体卒中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