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采取骨质疏松疼痛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到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n=26)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n=26)提供骨质疏松疼痛护理,对比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VAS评分(1.74±0.43)分,低于对照组的(3.54±0.63)分,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6.16%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患者护理中实施骨质疏松疼痛护理可缓解其负面情绪,减轻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雷火灸护理干预骨质疏松腰背疼痛的护理成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接诊46例腰背疼痛的病人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给予中医特色雷火灸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护理,并对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组护理前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2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治疗骨质疏松腰痛病人,经过中医特色护理,可明显改善腰痛症状,且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深部热疗对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2023年我院收治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微波深部热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SF-MPQ与ODI分值。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愈显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SF-MPQ、ODI评分及血浆中TNF-α及IL-1β指标,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微波深部热疗对腰背肌筋膜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活动功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背部肌肉训练的恢复成效。方法:选取8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包含40名患者。对照组接受标准的康复治疗计划,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了腰背部肌肉训练。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康复成效、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级别、腰椎功能以及腰背肌力量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腰背肌力量分别从(652.83±108.39)N和(639.21±123.93)N提升至(989.56±181.34)N和(807.23±190.26)N,其中观察组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半年后的随访中,观察组在环境适应、生理健康、社交关系和心理状况四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20.39±2.31)、(22.34±1.49)、(22.42±1.99)和(22.45±1.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8.43±2.71)、(19.23±1.09)、(18.49±2.04)和(18.32±2.14)分(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腰背部肌肉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康复成效,减轻疼痛感,强化腰椎功能,增强腰背肌力量,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腰背肌肌力训练在腰部训练伤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将某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接诊的 146 例 腰部训练伤 病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73 例。对照组接受针刺后溪穴、中频立体干扰电疗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腰背肌肌力训练,进而对两组病员治疗 1 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 1 个月后,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4.52 %高于对照组 76.7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腰部训练伤病员施以针刺后溪穴、中频立体干扰电疗法结合腰背肌肌力训练,可以有效改善病员腰部症状,恢复患者的腰部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腰背痛老年女性患者应用疼痛护理方案对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30例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0例行疼痛护理者作为实验组,评估两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①实验组干预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干预后OQOLS量表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予以疼痛护理方案,可减轻腰背痛,提高生活品质,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银质针导热治疗在腰背肌筋膜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的74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划入治疗组与观察组(n=37)。治疗组实施银质针导热治疗,观察组实施神经阻滞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临床疗效及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距,治疗后第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均相对较低,与观察组患者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83.78%,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恢复率是97.3%,治疗组的症状恢复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进食、如厕、床椅转移及平地行走分数均低于治疗组患者,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研究证明,治疗组患者在经过银质针导热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无的有8例(21%),1~3个的有22例(59%),3个以上的有7例(20%),治疗组的总发生率为79%,观察组患者在经过神经阻滞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无的有2例(6%),1~3个的有16例(43%),3个以上的有19例(51%),治疗组的总发生率为94%,在采用银质针导热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神经阻滞治疗后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训练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伴腰背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及药物治疗(包括口服碳酸钙、骨化三醇软胶囊及使用鲑降钙素喷鼻剂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包括呼吸模式纠正训练和呼吸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肺功能仪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肺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检测2组患者L1-4腰椎骨密度值(BMD)。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及腰椎BMD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其疼痛VAS评分[(2.77±0.89)分]、ODI评分[(31.63±6.63)分]、VC[(2.49±0.34)L]、FVC[(2.39±0.32)L]、FEV1[(2.03±0.25)L]、MVV[(76.49±9.80)L]、MIP[(3.98±0.22)kPa]及MEP[(3.68±0.30)kPa]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治疗后BMD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干预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训练,能在短期内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伴腰背痛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及肺功能,但对患者腰椎BMD影响甚微,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汶川地震十余年后截肢伤员的腰背痛特征,探讨截肢伤员腰背痛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法,对汶川地震十余年后四川省德阳市的66例截肢伤员进行调查研究,内容包括伤员基本特征、截肢后腰背痛特征及功能情况。采用假肢评估问卷(PEQ)对截肢伤员的腰背痛发生率、疼痛强度、假肢使用能力、移动能力及沮丧感进行评估。结果截肢伤员的腰背痛发生率为67%,但疼痛发生频率较低。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发生残肢痛能显著预测截肢伤员腰背痛的发生[OR=6.08,95% CI(1.20,30.77),P=0.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假肢移动能力能显著预测汶川地震后截肢伤员的腰背痛强度[β=0.74,95%CI(0.27,1.22),P<0.01],即截肢伤员使用假肢的移动能力越好,腰背痛的强度越低。结论汶川地震十余年后多数截肢伤员存在腰背痛,关注伤员的残肢痛及使用假肢移动的能力,对防治腰背痛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2013年 5月至 2014年 5月在我院治疗骨质疏松腰背痛的老年女性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n=40)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 n=40)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疼痛护理方案进行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痛和微痛的患者的总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0.012,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疼痛护理方案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痛症状的干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报告1例因进行局部肌内注射导致腰背部及臀部气性坏疽的临床病例。男,43岁,因腰痛在当地私人诊所就诊,给予腰背部及臀部局部肌内注射封闭治疗,肌内注射5~6 h后腰痛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5分,伴发热;1天后,腰痛VAS评分8分,出现酱油色尿,伴发热。根据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表现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影像学(CT)提示腰背部棘突旁及右侧臀部软组织出现大面积气体,伴椎旁及臀部肌肉坏死征象,初步诊断:腰背部及臀部感染,高度怀疑气性坏疽。根据病情进展,入院后急诊行腰背部及右臀部扩创术,术中细菌快速涂片报告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厌氧菌培养提示产气荚膜梭菌,需氧菌培养结果未见任何细菌生长。根据病史、影像资料、术中判断、术后培养结果,临床诊断:气性坏疽。气性坏疽是临床特殊感染疾病,其发病率低,早期诊断困难,疾病进展快,死亡率高。肌内注射导致该疾病的发生,需要强调规范化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中应用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对其腰背疼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患有老年骨质疏症且伴有腰背疼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护理,实验组患者的腰背部VAS平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质疏松且存在腰背部疼痛的患者,护理中增加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有效减轻了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且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飞燕式腰背肌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通过诊断后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00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在前者护理的前提下行飞燕式腰背肌训练。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日程生活能力评分的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但干预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飞燕式腰背肌训练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可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骨质疏松疼痛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和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护理3个月之后,疼痛评分为6.15±0.87,生活能力评分为87.26±6.39;观察组患者在护理3个月之后,疼痛评分为4.32±0.75,生活能力评分为91.79±6.11。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因此该疼痛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