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与IL-10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并观察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0例正常对照者、24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2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中IL-18与IL-10水平。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8与IL-1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及HCV携带者(P〈0.05),且其值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值呈显著正相关;经干扰素治疗后,IL-18与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干扰素治疗前,血清中IL-10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治疗无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完全应答组。结论IL-18与IL-10共同参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并可用于评价干扰素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血清中IL-10水平对预测抗病毒疗效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阐明国人消化道憩室的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结合国内文献复习,对551例消化道憩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1例消化道憩室中,老年患者占58.6%,食管憩室、胃憩室、十二指肠憩室、空回肠憩室和结直肠憩室分别有14例(2.54%)、10例(1.81%)、395例(71.69%)、70例(12.70%)和62例(11.25%);14例食管憩室中,中段占78.6%,高于咽食管憩室的11.2%。62例结直肠憩室中,右半结肠憩室占56.5%,高于左半结肠的38.7%。结论国人消化道憩室的发病特征与西方社会均存在某些差异,尤其在食管和结直肠憩室方面。
简介:目的探讨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MIC)联合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临床意义。方法将MIC技术用于32例M3患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价。结果形态学检查26例M3a,中2例和6例M3b中3例曾误诊为其它白血病,经核型分析确诊。骨髓染色体分析正常3例(2/32),28例(28/32)有t(15:17),1例(1/32)具有变易移位,可评价的20例中19例(19/21)达到CR,具有复杂核型和变易移位各1例未能取得缓解。结论MIC联合检测对M3的诊断、分型、评价预后等有重要价值。
简介:一、ASCUS的概念1988年美国国际癌症协会在马利兰的Bethesda举行会议,提出了TBS(theBethesdasystem)分类法,从而出现了ASCUS(atypicalsquamouscells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细胞)的概念[1].1991年美国国际癌症协会再次开会评价了TBS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并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完整的诊断标准和标本质量描述法,并强调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在CIN(cervicalintraepithelianeoplasia,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中的重要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