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乌鲁木齐某社区不同睡眠时间居民的糖、脂代谢指标水平。方法利用2017年5月在乌鲁木齐某社区进行慢性代谢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所获2 049名居民的数据,选取资料完整、年龄19~80岁的居民共1 822人,测血压、腹围、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完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采集静脉空腹及2 h血浆血糖,同时测尿酸、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1)睡眠时间≤6.0、6.1~8.0和>8.0 h/d的调查对象分别有363人(19.9%)、1 349人(74.0%)和110人(6.0%)。不同睡眠时间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状况及锻炼状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睡眠时长人群的超重、肥胖、腹型肥胖、高尿酸、高血压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睡眠时间≤6.0 h/d组上述指标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余2组。(2)不同睡眠时长人群的舒张压、收缩压、体重指数、腹围、总胆固醇、LDL-C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不同睡眠时长组组间上述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睡眠时间≤6.0 h/d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另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空腹血糖、HbA1C、尿酸、三酰甘油、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校正年龄、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睡眠时间≤6.0 h/d与腹型肥胖相关,其余糖脂代谢指标未见明显相关性,睡眠时间≤6.0 h/d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未校正:OR=1.65(95%CI1.18~2.32),校正后:OR=1.48(95%CI1.04~2.08); P<0.05]。结论睡眠时间≤6.0 h/d与腹型肥胖相关,睡眠时间≤6.0 h/d可能是腹型肥胖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嘉定地区胃癌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及确诊时间。了解其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国际差距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20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病理诊断为胃癌患者共1 279例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首次就诊的症状(按照常见"胃癌报警症状":腹痛、腹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呕血黑便、乏力纳差等进行分类),就诊时间及确诊时间(胃镜活检或者外科手术病理确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患者就诊及确诊因素。结果1 279例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为腹痛556例(43.47%)、饱胀、反酸、嗳气389例(30.42%);黑便、呕血、乏力205例(16.03%),进食梗阻感、恶心呕吐87例(6.80%),体检发现肿瘤指标升高42例(3.28%)。就诊时间平均为(1.25±0.55)个月,就诊时间与患者症状、就医距离、医疗费用支付途径等相关。确诊时间平均为(4.76±1.85)个月,确诊时间与患者就诊时间、首次就诊是否采用胃镜检查等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症状(OR=1.545,95% CI:1.341~1.781)、医疗费用支付途径(OR=1.939,95% CI:1.021~3.681)是胃癌确诊及时性的危险因素。就医距离(OR=1.695,95% CI:1.509~1.989)、首次就医选择胃镜检查(OR=1.008,95% CI:1.049~1.124)是胃癌确诊及时性的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嘉定地区胃癌患者出现症状以腹痛、饱胀反酸嗳气、呕血黑便乏力为主,就诊和确诊时间较国外时间长,与患者对胃癌认识及胃镜检查意识、就医距离、医疗费用支付途径等因素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就诊时间与急诊创伤患者急诊室滞留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中心信息系统提取2016年1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在急诊抢救室诊治的1 73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数据,将从挂号到急诊出科≥4 h定义为急诊室滞留,以8:00,15:00及22:00为界将一天分为早、中、夜三个班次,以早班为参考基线,以急诊室滞留为因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就诊班次的比值比(OR)以及经过年龄、性别及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校正的OR,并以急诊死亡为终点做COX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的1 738例急诊创伤患者中,发生急诊室滞留共852人次(49.02%),以早班为参考基线,中班及夜班的急诊室滞留风险逐渐增加,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夜班的滞留风险OR=2.21,95%CI:1.71~2.86;OR=2.37,95%CI:1.76~3.18,均P<0.01。在单因素COX回归中,夜班HR=0.26,95%CI:0.08~0.90,P=0.033,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多因素COX回归中,中班HR=0.96,95%CI:0.43~2.14,P=0.914; 夜班HR=0.40,95%CI:0.08~1.85,P=0.238,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创伤患者不同时间段就诊对其发生急诊室滞留有一定影响,夜班时间就诊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滞留,但不同就诊时间的急诊死亡风险差异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HD经典开腹术、腹腔镜辅助下拖出术(LAPT)、单纯经肛门拖出术(TERPT)等HD一期根治术治疗的301例H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HD患儿分别为110、152、39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方法,对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9伦审字(S108)号]。结果①本研究301例HD患儿中,左半结肠切除术与次全结肠切除术者分别为198例(65.8%)与103例(34.2%),手术吻合方式为近端结肠与远端直肠端-端吻合与斜面吻合者分别为201例(66.8%)与100例(33.2%)。术后30例(10.0%)发生并发症患儿中,12例为吻合口相关并发症,6例为伤口感染,2例为HD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AEC),10例为肠黏连、肠系膜裂孔疝、盆腔感染等。②本研究301例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为(12.9±4.1) d。其中,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4± 4.4) d、(12.2±3.6) d与(14.6±3.2) d,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60、P=0.016)。③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段型与长段型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术后并发症(HR=0.126,95%CI: 0.029~0.532,P=0.005;HR=0.123,95%CI:0.028~0.535,P=0.005);而常见型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HR=0.997、0.213,95%CI:0.995~0.999、0.034~0.412,P=0.037、0.013)。结论术后并发症是短段型、常见型、长段型HD患儿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对于常见型HD患儿,手术时间亦是其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通过精准围手术期管理及术中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HD患儿预后。
简介:摘要:将不同煤质特性的试验样品在自然条件下储存一定时间,得到样品试验前后煤炭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等煤质数据。结果发现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小于37%之间的煤种,储存间隔对包括灰分、挥发分、发热量在内的煤质参数影响不大,但随着挥发分的增加,其变化程度逐渐加剧;Vdaf>37%的煤种,挥发分在时间间隔45-60天时,挥发分偏差最大达到1.20%,灰分偏差最大达到0.8%。使用SPSS 对Vdaf>37%的煤炭进行影响分子分析,主要有煤质参数因子和储存时间因子存在,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为灰分、储存时间和硫值,且灰分与变质程度成反比,灰分越小,变质越严重;储存时间和硫值与储存变质程度成正比,储存时间越长,硫值越高,变质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