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对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科95例COPD患者。根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分为轻-中度组(FEV1%pred≥50%,n=52)及重-极重度组(FEV1%pred<50%,n=43)2组。在平静呼吸及尽力呼吸下行动态胸部DR,通过后处理软件分析获得横膈移动距离、速率及尽力吸气末和呼气末右侧膈肌角(右侧膈肌顶点和右肋膈角顶点连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的变化。2组间比较并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COPD患者在平静呼吸时左、右侧横膈移动幅度及最大运动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尽力呼吸时,重-极重度组左、右两侧横隔移动幅度均小于轻-中度组(P值均<0.05),分别为左侧重-极重度(28.98±10.49) mm、左侧轻-中度(35.38±12.08) mm、右侧重-极重度24.87(12.77)mm、右侧轻-中度36.00(16.40)mm,重-极重度组左、右两侧横隔在吸气及呼气过程中最大运动速率均小于轻-中度组(P值均<0.05);尽力吸气末及尽力呼气末右侧膈肌角在重-极重度组有减少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尽力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与最大运动速率及FEV1/用力肺活量呈正相关,与残气量/肺总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动态胸部DR可以简便、有效地对COPD膈肌功能进行动态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叁期尘肺及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20年9月,选择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94例叁期尘肺患者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和MPR检查,对大阴影检出率及有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及百分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结果患者MPR和DR胸片分别检出大阴影178、132个,与DR检查比较,MPR对肺结核、肺气肿、胸膜增厚和黏连、肺门及纵膈淋巴结增大和钙化、气胸、胸腔积液和肺炎等尘肺相关并发症的检出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肺大泡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R检查比较,MPR对空洞、钙化、支气管扩张、瘢痕旁气肿征象的诊断检出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R对叁期尘肺大阴影及并发症的检出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总结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的临床初期应用经验,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对270例患者进行胸部正位90例(含10例正侧位)、腹部平片90例、骨与软组织90例(头部正侧位、腰椎正侧位、骨盆/髋关节正位)X射线检查,之后按照图像质量评判标准对每个投照部位的每张图像进行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评价,以及设备在使用操作过程中的便捷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满意度评价。结果胸部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100%(90/90)、腹部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100%(90/90)、骨与软组织临床诊断要求符合率为95.18%(79/83),机器使用便捷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满意度均为100%。结论数字化医用诊断X射线摄影系统(TFDR-20)在临床初期应用过程中,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满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系统和计算机X射线摄影(CR)系统,采用对比度-细节模体获得不同摄影类型的影像,对每次曝光时体膜表面吸收剂量进行详细记录,由4位观察者在图像诊断工作站显示器上对获得的影像进行评估,计算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值,对比分析两种数字化X射线摄影技术影像质量与成像剂量。结果对于CR系统和DR系统,不同成像剂量的情况下,影像质量表征因子(IQF)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质量均与剂量呈正相关;DR系统的IQF值显著低于CR系统(P<0.05)。结论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系统对于低对比度组织细节的检测效果优于CR系统,在获得同样影像信息的情况下,DR系统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吸收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在职业体检筛查尘肺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85例接尘受检者,同时对其拍高千伏胸片和DR胸片,对其胸片的质量、肺部解剖标准显示的清楚率、尘肺分级诊断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两种胸片质量对比,差异较大,数字化X线摄影(DR)中一级片81(9529%)、二级片4(471%),高千伏胸片一级片30(3529%)、二级片31(36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千伏胸片有5片为废片,所占比例为705%,数字化X线摄影(DR)没有废片。结论在职业体检筛查尘肺中,数字化X线摄影(DR)查胸片影像质量、肺内解剖标志均优于高千伏摄影,有利于对尘肺病的筛查和诊断,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数字化X线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牙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42例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摄取数字化曲面断层X光片,与此同时,对患者经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图像和未经处理的图像进行比较,观察不同图像对患者牙槽骨改变的判断的组间一致性,以此评价数字化X线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牙周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较于未经处理的图像,经影像后处理技术处理之后的图像清晰度更高,更能帮助临床诊断发现患牙的病变细节,诊断一致性明显更高(100.00%vs78.57%,P<0.05)。结论数字化X线数字化后处理技术应用于牙周病的诊断之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一致性,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科应用DR摄影技术成像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放射科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就采用普通X线摄影检查(对照组,n=50)与采用DR摄影技术检查(观察组,n=50)成像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所收治的患者在采用DR摄影技术检测后,优质片率为98%,对照组所收治的患者在采用普通X线摄影技术检查后,优质片率为84%,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所收治患者照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放射科应用DR摄影技术对患者开展检查,可明显提高获取的优质片率,减少照射量,对改善患者遵医依从,为临床诊疗提供精准参考依据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不同乳腺压迫厚度时管电流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全数字乳腺摄影机中采用钼-铑靶滤过组合,对2~7 cm厚度的CDMAM模体选择适宜的管电压,不同管电流量下,进行手动曝光,参数(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量)设定分别为2 cm、27 kVp、10~90 mAs,3 cm、29 kVp、20~120 mAs,4 cm、29 kVp、20~200 mAs,5 cm、30 kVp、40~220 mAs,6 cm、31 kVp、40~260 mAs和7 cm、32 kVp、80~280 mAs,计算图像影像质量因子(IQF)、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平均腺体剂量(AGD)。通过计算品质因子(FOM),找出各种厚度下最优管电流量及对应的AGD。根据2~7 cm压迫厚度下优化参数表和机器在各种厚度下自动曝光特性,列出2~7 cm厚度下自动曝光参数调整表。同时对不同厚度下IQF、CNR和AGD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CNR和管电流量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在钼-铑靶滤过组合下,不同压迫厚度时,随着管电流量增加,AGD线性增加,FOM先增加后下降或平缓变化。AGD和CNR在2~7 cm厚度下均呈高度正相关,r值均>0.97,P均<0.01。AGD和IQF在2~6 cm时呈高度正相关,r值均>0.87,P均<0.01。参考IQF和FOM因子,不同压迫厚度下,管电压和管电流量适宜匹配参数分别为2 cm、27 kVp、20~30 mAs,3 cm、29 kVp、30~50 mAs,4 cm、29 kVp、80~100 mAs,5 cm、30 kVp、80~120 mAs,6 cm、31 kVp、100~140 mAs,7 cm、32 kVp、80~120 mAs。压迫厚度-自动曝光档的设置对应关系为2 cm-1档、3 cm-2档、4 cm-3档、5 cm-2档、6 cm-0档、7 cm--1档。结论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下,具有适宜的管电流量范围,临床实践中应选择相应的自动曝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