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印,诞于方寸微石之上,因融书法的形式美和绘画的意境而小世界中见大乾坤。从信证到装饰的兼顾使它成了文人的一个特征。它言志宜趣,成就了文人抒怀迭志的展现方式,其点睛聚气的功效又使诗、书、、印合流的文人于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

  • 标签: 文人画 言志宜趣 点睛聚气
  • 简介:中国古代文人家造园是根据统治阶级居住,游览双重要求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他们因地制宜,布置房屋花木,并大胆利用借景构成富于自然的山水园林。文人山水画家“搜尽奇峰打草入”,通过概括和提炼,在园林中创造理想的意境,

  • 标签: 古代 文人画家 私家园林 园林设计
  • 简介: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入画”理论的发轫者之一,是中国画风转折点上的关键人物。苏轼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掩没了他在绘画理论上的巨大成就,这与元代以后他在绘画界的全面影响不相对称。选择苏试该题画诗进行解析,在于其中所提出的“论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主张,几乎成了宋代绘画理论的一次革命,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争议之多前所未有。因此,基于苏轼的总体艺术主张,结合后世对该诗的不同解读,剖析这一理论产生的深层文化背景,揭示其绘画理论之原义.当具有特殊意义。

  • 标签: 苏轼 以形写神 文人画
  • 简介:摘要本文认为“珠山八友”文人风格的瓷板画,运用了传统与现代观念相融合的创作方式,开启了中国陶瓷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途径,确立了景德镇瓷板画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 标签: 珠山八友 文人画风格 历史意义
  • 简介:宋明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达到了一个高峰,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道德本体论的建构。无论是“理本体”还是“心本体”都将儒家伦理精神涵泳其中而获得了一种统摄世间万物的意义。伦理与艺理相通,道德本体论的建构对当时文人的体例与风格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并塑成了相应的审美旨趣。

  • 标签: 宋明理学 道德本体论 文人画
  • 简介:中国绘画史上,较早出现且与当代语境中的"文人"一词含义较为接近的,是晚明董其昌《禅室随笔》中提出的"文人"。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更是为"文人"张目,后人因此多将董氏视为文人理论的真正建立者。董其昌等人没有沿用北宋苏轼、米芾以及元代赵孟等人的"士夫"或"士人"概念,转而提出"文人"这一新称谓,既非无意为之,亦非凭空臆造,而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 标签: 明代文人 中国绘画史 南北宗 士夫画 绘画观念 禅室
  • 简介:明代中晚期城市园林的大量建造推动了明代绘画中以园林为表现题材的作品日益增加,成为明代绘画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明代园林并不是简单的“清风朗月”、“小桥流水”的园林山水景观的再现,而是文人家市隐心态的流露。

  • 标签: 明代 园林画 隐逸思想 市隐心态
  • 简介:<正>李杭育和他的葛川江系列小说曾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热点,人们纷纷从寻根、文化、地域、硬汉、文明和野蛮的冲突等多种角度对其进行讨论。这些讨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成为昨日的话题,它们给李杭育及其作品打上的“语言”印记也日渐消褪。当我们借助于时间的间距和新的视角重新阅读李杭育的作品时,它们便以另外的面目呈现出来,我们希望由此能接近真正的李杭育。

  • 标签: 李杭育 中国新时期文学 川江 作品 文人小说 文人趣味
  • 简介:在清初特定的政治环境中,那些经历“失节”之痛后,又徘徊复归的士人言行,在文人士大夫画家群体中体现得亦别有况味,尤其是在江南,以王鑑、王时敏所代表的士人群体,则是考察这种常态的绝佳范本。他们的社会网络,鲜明地折射出清初江南社会“两截人”士人群体的生活与心理世界,他们与这个网络的互动,塑造了其人的人格、个性与文化身份。

  • 标签: 清初 王鑑 王时敏 丧乱遣怀
  • 简介:中国的植物研究,基本是集中在科学机构和大学部的生物系或林业系。在汉学领域,传统中国庭园研究,已达到某一水平,但从大量的植物谱与文人诗文的角度来说,植物文化和中国文人的活动与贡献还是比较少人问津。中国个别的花卉谱录大盛于宋代,其中以菊谱数量领先。此文尝试初步分析传统文人、帝王与菊谱,并讨论研读这些菊谱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论文略为介绍菊谱的撰写者,并讨论其内容,包括序言、艺菊方法、菊花品种的名称与描述(包括十八世纪兴盛的洋种),和欣赏菊花品种的诗歌。宋、元、明、清菊谱,因大都未附有各品种的插图,读者只能凭文字描述猜想体会,总是相隔一层。此文提出部分解决的方法,包括参考日本的菊花数据、谱录和西方所保存的中国植物,以作对比。又,陶渊明隐逸之风,一直为部分士大夫所向往。陶渊明隐逸之形象在菊花诗歌中特别重要。宋代末年,开始有吟咏菊花品种的组诗,宋代以后,吟咏一般菊花的诗歌传统虽然一直未曾断绝,但明代将近500个菊花品种,和清代1000个多品种,正可提供诗人大展身手的新空间。

  • 标签: 菊谱 洋菊 菊花品种诗 植物画
  • 简介:二十多年前我在《文学评论》上看到贾平凹写的一篇文章《读张爱玲》,他认为张爱玲是把自己写作天才发挥得最好的作家之一,并且感叹张爱玲的书是可以收藏和长读的,还说了一句俏皮话:"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可见是一种真正的心仪。

  • 标签: 现代性 《文学评论》 《废都》 长读 书读 王春林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简介:现代作家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吸收以及对传统文人包括具有异端精神的古代名士行为风度的摹仿,  这种"独立的精神"正是周作人理想中的文人精神,"五四"作家的"名士气"以及他们名士风的创作

  • 标签:
  • 简介:四以上所述,通过文献上的勾连牵引,梳理出仙台母题吸收自早期西王母昆仑山信仰,经由隋唐时期洞天福地理论纳入体系,而成为宋元道教存思白日飞升的神圣场域。实际上,仙台主题、道教文化与山水的关联早在魏晋时期便已产生。宗炳《山水诀》点明其以图绘"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代替入名山访福地的修炼活动,

  • 标签: 母题 道教文化 玉京山 画云台山记 张道陵 白日飞升
  • 简介:一河车滚滚过三关,搬运琼花不敢闲补满泥丸宫里去,逍遥归上玉京山元明时期,是传统文人发展的一个高峰。自赵孟(?)高标以古为上、书法入画的审美趣味,元四家确立文人之正宗统脉,明吴门融书画而成就文人生活,诸家既一脉相承,又各有其美。在传统文人研究中,作品在笔墨技法和画史意义上的溯源,往往成为研究重点;然而,

  • 标签: 玉京山 道教史 笔墨技法 母题 元四家 文人生活
  • 简介:南宋山水主要成就集中于画院之内以“马远”、“夏圭”为代表,被称为“院体山水”,即以水墨苍劲的大斧辟皴在小幅画上画边角之景,形成与北宋迥异的艺术风格。无论是从形式、内容、创作方法、还是审美趣味来看.文人意趣对南宋院体山水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 标签: 马远 夏圭 院体山水 神韵 诗意
  • 简介:值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百岁纪念之际,作者研究其琴学研究成果《琴道》,认为高罗佩不以西方音乐理论来合理化中国的琴学传统,而以明代文人生活的整体品味体来衬托琴,为西方读者建构了以琴为中心的明代文人生活想象。

  • 标签: 高罗佩 《琴道》 文人想象
  • 简介:海粟之“狂”与传统文人之“逸”一脉相承。而这种相承并不是表现为表象的近似,而是更多地体现出了本质上的趋同。“逸”到极点的传统文人往往也都是“狂”到了极点。“逸”与“狂”在远离世俗方面取得了方向上的一致,又在画家们寻求自我释放与解脱方面取得了内容上一致,这样的一致最终在传统画家们复杂的性格之中取得了统一。在近现代画家们纷纷改良与反叛传统精神的大背景之下,刘海粟大师独树一帜,海粟之“狂”成了传统文人思想之精髓的体现。

  • 标签: 刘海粟 率真
  • 简介:随着明清资本主义在江南的萌芽和发展,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风尚的改变极大地影响文人花鸟的审美意识,从吴门画派到“扬州八怪”再到清末的海派、京津派和岭南派,现实主义审美意识由弱到强得以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发展,其内容题材、表现手法和审美趣味等无不折射出市民要求表现现实生活和世俗情感的审美要求。探讨文人花鸟画中现实主义的审美意识对现代花鸟的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明朝 清朝 资本主义 文人花鸟画 审美意识 现实主义
  • 简介:吴湖帆先生是20世纪杰出的画家、书法家、收藏家和诗人。他生活在中国社会和中国画坛发生剧变的时代,但却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旧式文人的特征,不论是在绘画上,还是在生活上,如果不是抗日战争和50年代的政治风暴震动过他的心灵的话,那么外面的疾风骤雨都好像与他无关。就此而言,他堪称是一个保守派的典型。

  • 标签: 日常生活 文人画家 吴湖帆 日记 20世纪 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