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LASEK)矫治薄角膜近视眼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行角膜屈光的186例(337眼)薄角膜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2例,女94例,年龄(22.8±5.2)岁,年龄范围为18~44岁。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薄LASIK组(n=158,283眼)和LASEK组(n=28,54眼)。薄LASIK组行薄LASIK,LASEK组行LASEK,术后3、5、10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验光、眼压以及角膜地形图等检查。结果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影响视力的并发症,术后视力稳定,无明显视力下降。术后10年,两组患者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均未见角膜扩张。术后3、5、10年薄LASIK组裸眼视力的平均值(1.09±0.23、1.08±0.17、1.06±0.22)优于LASEK组裸眼视力的平均值(1.01±0.21、0.93±0.16、0.9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EK组裸眼视力术后10年与术后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P<0.05)。术后5、10年薄LASIK组屈光度的平均值[(-0.16±0.49)DS,(-0.19±0.52)DS]优于LASEK组屈光度的平均值[(-0.49±0.61)DS,(-0.64±0.57)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4、64.54,P<0.05)。LASEK组屈光度术后10年与术后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5)。结论在符合手术适应证,谨慎术前设计以及合理式选择的基础上,准分子激光矫治薄角膜近视是安全有效的,在远期稳定性方面,薄LASIK优于LASEK。

  • 标签: 准分子激光 薄角膜 近视 远期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在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诊治,选取我院8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n=44)采用传统开颅手术,研究组(n=44)采用窗微创手术,对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GCS、临床指标(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GC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身体指标(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选取8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进行窗微创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改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GCS评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小骨窗微创手术 脑出血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种植牙中行引导再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来我院口腔科接受种植牙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从中抽选出2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成两组,对照组直接行种植牙植入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引导再生治疗,对比两组种植效果及相关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

  • 标签: 种植牙 行引导骨再生术 种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水泥旷置、胫骨搬移外固定及该两种手术的联合应用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正确ICD-9-CM-3 手术编码。方法 通过查阅完整出院病案,在2011 版 ICD-9-CM-3 分类中找出正确编码。结果 使用万古霉素水泥旷置,手术编码为:84.56、77.67、99.21;使用胫骨搬移外固定,手术编码为78.17、77.27、77.67、84.72;使用万古霉素水泥旷置联合应用胫骨搬移,手术编码为:78.17、77.27、84.56、77.67、99.21、78.67、84.72。结论 完整、准确的手术编码,需编码员严格按照编码查找步骤,并仔细核对类目表,理解类目、亚目或细目下方的另编码、包括及不包括等注释。

  • 标签: 万古霉素骨水泥旷置术 胫骨骨搬移外固定术 ICD-9-CM-3手术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联合筋膜鞘悬吊与额肌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7.0系统(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数据库(SCIE)等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2002年2月至2019年4月联合筋膜鞘悬吊与额肌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相关研究,对两种手术的矫正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315例患者387只眼,联合筋膜鞘悬吊组158例192只眼;额肌悬吊组157例195只眼。联合筋膜鞘悬吊矫正有效率高于额肌悬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筋膜鞘悬吊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额肌悬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筋膜鞘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优于额肌悬吊

  • 标签: Meta分析 眼睑成形术 重度上睑下垂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 额肌瓣悬吊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龈沟内切口袋形翻对下颌中低位阻生牙拔除的治疗疗效。方法以下颌中低位阻生牙拔除者进行研究,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大减压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5例大减压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重症HICH患者纳入发生组;另外抽取同期收治的85例大减压血肿清除术后未发生再出血重症HICH患者纳入未发生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重度HICH患者行大减压和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在超早期实施手术、出血部位在丘脑、血肿形态不规则、术前使用甘露醇、中血肿量大是重症HICH患者大减压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未在超早期实施手术、出血部位在丘脑、血肿形态不规则、术前使用甘露醇、中血肿量大是重症HICH患者大减压血肿清除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重症 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 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后动脉螺旋桨皮修复腕背和手背部创面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间后动脉螺旋桨皮修复腕和手背部创面9例,其中手背缺损6例,腕背缺损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4 cm~3 cm×3 cm;合并掌骨骨折3例,指骨骨折1例,肌腱断裂1例。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间后动脉螺旋桨皮,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皮大小:20 cm×5 cm~12 cm×3 cm,中记录间后动脉螺旋桨皮大小并总结手术特点;术后观察皮成活情况和供区、受区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9例皮均顺利切取,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皮完全成活8例,末端部分坏死1例;并发伤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6~31个月,平均14个月,皮质地、外形良好;末次上肢功能(DASH)评分3~18分,平均9.3分;供区轻度瘢痕增生2例,皮边缘轻度瘢痕增生1例。结论间后动脉螺旋桨皮可能是一种修复腕背和手背部中、创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间后动脉 螺旋桨皮瓣 腕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移植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其对血清B型尿钠肽(BNP)、纤维蛋白原(FIB)和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8例,均为股骨颈骨折。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移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BNP、FIB和P1NP水平。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观察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4.62%(33/39)、61.54%(24/3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278,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降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两组术后VAS评分逐渐降低,ADL评分逐渐升高。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点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5.38%(6/39)、38.46%(15/3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278,P<0.05)。术后24 h、48 h、72 h两组血清BNP、FIB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术后不同时点血清BNP和FIB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术后不同时点观察组血清BNP、FIB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血清P1NP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血清P1NP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血清P1NP水平组间比较及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nterTan髓内钉联合股方肌蒂移植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较空心螺钉内固定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中损伤也更大,但术后恢复情况更好,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案供临床选择。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 InterTan髓内钉 骨瓣移植术 B型尿钠肽 纤维蛋白原 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肌皮联合负载抗生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水泥来治疗Cierny-Mader III~IV型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4月至2019年3月,对53例Cierny-Mader III~IV型慢性骨髓炎患者,应用负载抗生素PMMA水泥联合肌皮技术进行修复。其中男33例,女20例,年龄52.2±3.0(29~78)岁。53例骨髓炎病灶创面大小为2.0 cm×2.0 cm~14.0 cm×28.0 cm。皮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3个月取出水泥23例,未取出水泥30例。术后观察皮血运、创面渗液、供区并发症、X线复查有无新鲜破坏征象及皮的色泽、质地、瘢痕等情况。门诊定期随访。结果49例创口一期愈合,4例创口延期愈合。术后发生血管危象6例,及时手术探查后缓解。术后随访0.6~3.0年,平均为18个月。53例肌皮全部成活,色泽与受区相似,皮平整,质地柔软,外形满意。随访期间X线复查无新鲜破坏征象,局部骨髓炎征象明显控制。皮均未出现红肿、疼痛、局部破溃、渗液等炎症反应,无骨髓炎复发。所有供区一期愈合。结论肌皮联合负载抗生素PMMA水泥治疗Cierny-Mader III~IV型骨髓炎,抗感染效果好,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髓炎 肌皮瓣 骨水泥 皮瓣血运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腓骨修复下颌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RN)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8月至2020年9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51例下颌ORN行游离腓骨修复患者,其中男性109例,女性42例,年龄(54.1±10.1)岁(31~85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皮存活率及术后功能等评价手术疗效。正态分布数据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M(QR)”表示,采用χ²检验进行差异分析。结果151例患者中,因鼻咽癌放疗造成的下颌ORN占79.5%(120/151);出现下颌ORN平均时间为放疗后5(6)年。受区吻合动脉以面动脉[57.2%(87/152)]和甲状腺上动脉[32.9%(50/152)]为主,二者皮的坏死率[分别为10.3%(9/87)和10.0%(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9)。受区吻合静脉以颈外静脉[48.4%(135/279)]和面总静脉[26.5%(74/279)]为主;其中25例(16.6%)吻合1条静脉,126例(83.4%)吻合2条静脉,二者的皮坏死率[分别为20.0%(5/25)和7.1%(9/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97例(64.2%)患者以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修复颌面软硬组织缺损;13例(8.6%)行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修复,其中5例同期种植牙修复。术后17例(11.3%)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例(2.0%)出现上呼吸道梗阻。术后皮成活率为90.1%(136/151),21例(13.9%)出现皮血管危象,33例(21.9%)出现颌面部创口延期愈合。随访3~24个月,110例(76.9%)患者口腔内外无瘘口,118例(82.5%)患者术后开口度改善≥0.5 cm,135例(94.4%)患者疼痛得到缓解,97例(67.8%)患者可正常饮食或进食半流质、软食,137例(95.8%)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游离腓骨是修复下颌ORN缺损的有效手段,术前血管评估有助于受区血管的选择,面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颈外静脉和面总静脉可作为主要受区血管。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修复利于口内外瘘口关闭,数字化技术可更精确恢复颌面部外形,并改善患者咬合及咀嚼功能,提高下颌ORN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骨坏死,放射性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受区血管 腓骨肌皮-筋膜复合瓣 数字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采取标准外伤大减压手术(SLTC)联合高压氧(HBO)治疗临床效果。方法:以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例,时间为2019.05-2020.12之间,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40例)。采用SLTC治疗对比组,实验组基于前组上采用HBO治疗。比较2组炎症因子、GCS评分等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对比治疗后TNF-α、IL-6水平、GCS评分、预后良好率的数据后显示实验组更具优势,组间达到统计差异要求(P<0.05)。结论:sTBI采取SLTC联合HBO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减轻炎症损伤,还可改善预后,可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 高压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症状性单纯重度主动脉反流(AR)的标准治疗方法为外科主动脉置换,但对于解剖合适的高危患者,使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TAVR)是合理的。该文报道一例高危单纯AR合并腹主动脉瘤患者成功经颈动脉行TAVR的病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经颈动脉
  • 简介:摘要目前,白塞病合并重度主动脉反流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主动脉置换,但术后周漏、瓣膜撕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该文报道1例合并白塞病的重度主动脉反流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流速、跨压差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周漏;心脏增强CT扫描未见叶增厚、撕脱情况,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白塞病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置换(TAVR)已逐渐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狭窄(AS)的重要手段,而早期TAVR的适应证只限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或者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AS患者。随着临床数据的积累,如今TAVR适应证已拓展至外科手术中危的患者。近期随着SUBTAⅥ、NOTION,尤其是PARTNER 3,Evolut Low Risk等研究结果的发布,在外科低危患者中进行TAVR的证据越来越充足。但是临床实践中低危患者往往与低龄患者有一定重叠,故不可避免的要面对TAVR瓣膜的耐久性、较高起搏器植入率及轻中度以上周漏和TAVR后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等问题。该文结合TAVR治疗低危重度AS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结果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低危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生物衰败患者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手术的经验和早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采用J-Valve瓣膜行二尖手术的29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72.0±11.6)岁。既往手术置换HancockⅡ瓣膜17例,Edwards SAV瓣膜7例,Edwards Perimount瓣膜3例,佰仁思瓣膜1例,Mosaic瓣膜1例。瓣膜型号25号8例,27号17例,29号4例。手术于杂交手术室完成,在X线透视和TEE监测下经左侧肋间和心尖,将反向安装的J-Valve瓣膜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二尖生物内。结果1例患者因介入瓣膜移位,紧急转正中开胸,在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经右心房及房间隔切口复位。28例完成经心尖手术,死亡1例,手术操作成功率96.6%(28/29)。二尖平均跨压差(7.6±2.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随访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J-Valve介入瓣膜在生物衰败损毁的患者中行二尖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早期效果,即使患者在前次手术置换的是小号生物,仍可取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 标签: 二尖瓣 生物瓣衰败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裂钻辅助劈开技术在上颌萎缩性牙槽中进行种植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科室分别完成上颌单个牙位18例和多个牙位种植16例,分为2组:单个牙位组A;多个牙位组B。每个组再随机各自分出a对照组单纯采用MCT劈开工具行劈开后,再进行逐级挤压植入种植体。b实验组采用MCT劈开工具联合低速裂钻进行劈开,再行挤压器械预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分别对各组内进行比较,再对同一技术的所有病例比较。结果:34例50颗种植体均成活,单个牙位组a组和b组板裂开率分别为7/9和2/9,多个牙位组a组和b组板裂开率分别为11/16和4/16,唇侧板裂开率比较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个牙位组a组和b组植入扭矩大于20N分别占22.22%和77.78%,多个牙位组a组和b组植入扭矩大于20N分别占37.5%和75%,2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个牙位组时a组和b组术后疼痛评分(VAS)分别为5.5±0.93和4.88±0.8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个牙位组时a组和b组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4.56±0.53和2.56±0.7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比较,唇侧裂开率、植入扭矩大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总结国内外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决策系统、指南网站、专业学会网站、循证数据库、原始研究数据库,查找关于乳腺癌患者乳房切除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2020年4月。由2名具有循证护理知识的研究者独立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24篇,包括系统评价17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3篇,临床决策2篇。从术前、中、术后管理3个方面汇总了17条最佳证据。结论现有证据涵盖了术前、中、术后管理3个方面,在临床应用中,应以系统改变为主要切入点,实现证据向临床的转化,从而减少术后皮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皮瓣管理 循证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