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而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每组34例,采用ISS评分方法对患者损伤程度进行评定,并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分别采用一期肢体手术、四肢手术内固定;一期肢体手术,二期脊柱手术;先脊柱手术,二期肢体手术等;术后随访,采用ASIA运动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术前、术后评定。结果术后6周前路手术患者的伤锥高度、运动评分、Cobb角等方面明显优于后路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12~46周,平均(18.22±2.30)周。结论对于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的多发骨折治疗方案的确定,应根据患者损伤程度和病情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不能一味界定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腰段脊柱手术与脊髓血供损伤的相关性和设计合理脊柱手术提供基础。方法选择20例成人脊柱脊髓标本,对其中4例进行血管铸型处理,15例进行乳胶血管灌注处理。为充分了解脊柱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脊柱脊髓的血供及代偿通路,选择10例胸腰段脊柱手术,并对其进行超选择性脊柱脊髓血管造影等检查。结果胸段动脉的吻合点主要位于髂棘肌肉和椎间孔周围,腰段动脉的吻合点主要在腰大肌和髂腰肌,节段动脉发出跟随动脉的部位位于肋横突关节内侧椎间孔。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胸腰段、相邻的节段动脉之间及对侧同名动脉之间存在广泛吻合。结论跟髓动脉分支前是脊柱前路的矫形实施的理想位置,对多个节段血管行结扎处理;跟髓动脉分支后,经胸腰段相邻的动脉之间宜进行侧前入路;为减少血管损伤的发生,选择在经过椎弓、椎体中进行后入路截骨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不同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随机自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选取5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组,实施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实施单纯的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优良率88.88%、治疗后凸Cobb角(4.48±2.05)°、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8.12±2.95)mm、治疗后椎管内占位(27.66±2.67)%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前凸Cobb角、治疗前伤椎前缘高度、治疗前椎管内占位对比结果为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手术治疗的疗效明显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段A型骨折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胸腰段A型骨折术后患者50例,按照术后佩戴支具的时间分成对照组(佩戴支具时间小于1个月)和实验组(佩戴支具时间为1-3个月),每组各25例。对比术后支具佩戴时间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JOA评分显著优于实验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胸腰段A型骨折患者来讲,术后支具佩戴时间的长短不会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显著影响,和术后长时间(大于1个月)佩戴支具的患者相比,较短时间(小于1个月)佩戴支具的患者术后JO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更加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54例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多发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3月之间我院接诊的54例多发骨折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ick组和Zplate组,其中Dick组25例,Zplate组28例。两组采取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手术治疗后,一段时间,Dick组患者痊愈14例,有效3例,无效8例,总治疗有效率68%,Zplate组患者痊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3%,两组比较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31、P=0.021),Zplate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Dick组(χ2=13.893,P=0.000)。结论54例合并胸腰段脊柱损伤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中采取前路减压ZPlate内固定的方法比Dick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胸腰段脊柱侧后凸的前路手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先天性脊柱畸形往往在2岁至8-13岁之间,因此我们选择年龄在8-13岁的患者,进行前路手术的矫正治疗。结果胸腰段术前后凸平均60°,术后矫正平均16°,矫正率82%。侧凸术前平均32°,术后矫正至15°。矫正率68%。其中2例出现L1、2凸侧神经根牵拉伤,大腿内侧麻木,术后1.5周内恢复。未出现断棒、假关节形成。有3例患者在术后随访时发现后凸矫正有丢失,及时进行后路融合。结论对于先天性胸腰段脊柱侧后凸畸形,前路手术的目的在于脊髓减压、纠正畸形、稳定脊柱,维持矫正。近期效果明显,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 论述经皮微创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4 月 -2018 年 4 月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 104 例进行研究,通过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 2 组,每组各 52 例。期间,参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放式手术,观察组则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皮微创手术进行治疗,从而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等进行横向考量对比。 结果 观察组显著优于参照组,而其差异亦保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通过椎弓螺钉内固定经皮微创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因而,其具有一定 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54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34例,另一组经肌间隙入路手术20例。两组病例均于伤椎上下椎及伤椎相对完整一侧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螺钉1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对比X线片、CT等对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物在位情况及局部Cobb角矫正率,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情况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48hVAS评分比较,肌间隙入路组显著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手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符合微创理念,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结合伤椎置钉治疗不需直接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时能有效复位固定,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共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切开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方式。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稍长,但结果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术后引流液量较观察组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能够明显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减少患者术后创面的渗出量,由于创面小所以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几率,明显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在实际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我院接诊的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常规开放手术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方式。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相对更短,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结束之后的引流量均相对更少。结论:在实际针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的治疗方式来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方式不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整体较少,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中的出血量也相对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前路内固定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选出本院骨科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的82例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均采用前路内固定治疗,根据治疗期间的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分组,A组(n=41)与B组(n=41),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对比其效果,观察指标为疼痛程度(VAS评分)、负性情绪(SAS、SD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护理后的VAS评分低于A组,B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低于A组,B组护理后的Barthel评分高于A组,B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均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经皮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时间在2021年1月-2024年1月期间,均诊断为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选取患者人数为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予以实验组患者进行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就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指标进行评定。结果:评定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33%,相较于实验组的100.0%呈现更低显示,(P<0.05);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措施后的手术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实验组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定实验组和对比组治疗后的VAS疼痛评分,实验组呈更低显示,存在临床参考价值和对比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术应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有助于更好的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术后炎症反应小,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少,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