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鼻前庭囊肿揭盖术与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本院按照入院时间将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鼻前庭囊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平均34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唇龈沟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指标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鼻前庭囊肿患者实施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痊愈时间,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congenitalsensorineuralhearingloss,CSNHL)患儿的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chlearnerve,VCN)发育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应用高分辨MR技术对CSNHL患儿的双侧内耳形态及VCN进行观察、测量。应用德国Siemens公司MagnetomTrioTimMR3.0T扫描仪对43例CSNHL患儿及12例听力正常对照者进行全脑的常规T1WI、T2WI扫描,并对耳部进行高分辨扫描。T2-SPACE参数为:TR/TE1000/132ms/ms,矩阵200×200。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双侧VCN的水平径、横截面积及横截面周长。每一个患者都有临床、影像和听力测验的资料。【结果】(1)CSNHL组及正常对照组左、右侧VCN横径(CSNHL:0.140,0.195;NC:0.12,0.115)、横截面积(CSNHL:0.029,0.029;NC:0.044,0.053)及横截面周长(CSNHL:0.683,0.70;NC:0.811,0.811)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VCN横径、横截面积及横截面周长在内耳结构正常组患儿(Ⅰ组)(R:0.095,0.029,0.708)、内耳结构异常组患儿(Ⅱ组)(R:0.097,0.028,0.688)与正常对照组(Ⅲ组)(R:0.115,0.053,0.945)方差分析,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带助听器患儿组(甲组)(R:0.096,0.030,0.696)、不带助听器患儿组(乙组)(R:0.094,0.028,0.705)及正常对照组(R:0.115,0.053,0.945)VCN横径、横截面积及横截面周长比较,甲组、乙组左侧VCN横截面积及周长、右侧VCN横径、横截面积及周长小于丙组(P〈0.05)。(4)正常对照组的VCN的横截面积和周长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P〈0.001),而CSNHL患儿的VCN横截面积和周长和年龄无明显的线性关系。【结论】内耳结构可能会影响VCN的发育。CSNHL患儿的VCN大小与年龄无明显线性关系。MRI内耳水成像能清晰显示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支持接触共培养模式,小鼠前庭支持细胞体外诱导人羊水干细胞向功能性神经元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人来源的羊水干细胞。从新生C57BL/6J小鼠获取内耳前庭组织,经酶解消化、细胞培养,选取其空心球体,制备单细胞饲养层。将标记慢病毒载体介导产生绿色荧光蛋白nGFP的羊水干细胞种植在饲养层表面,形成支持接触共培养,期间不添加任何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元信号诱导因子。检测分化后的羊水干细胞中神经元标记物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j1)、突触后致密蛋白PSD95的表达;标记功能性突触小泡技术(FM1-43穿透)检测分化后细胞是否具有神经元离子通道。同时观察羊水干细胞单独分化、小鼠前庭支持细胞单独分化、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羊水干细胞和饲养层细胞神经元的分化情况。结果单细胞饲养层表达内耳支持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7kip1。nGFP标记过的羊水干细胞接种于饲养层后,nGFP表达阳性的部位有(52.0±3.0)%的细胞表达Tuj1,并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突起长度平均(110.7±6.2) μm。饲养层细胞单独分化,仅有(1.1±0.6)%的细胞表达Tuj1阳性且形态典型的神经元;羊水干细胞单独分化,(92.0±1.0)%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记物Tuj1,但无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突起长度平均(16.0±4.1) μm。将羊水干细胞与饲养层在Transwell中共培养,虽然(92.0±1.0)%的羊水干细胞表达Tuj1,但仍无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突起长度平均(17.0±4.5)μm,饲养层仅有(1.2±0.9)%的细胞Tuj1表达阳性且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结论通过支持接触共培养模式,由小鼠前庭来源的内耳支持细胞制备的饲养层,可成功将人羊水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神经重症患者不同鼻饲管置管方法的成功率。方法选取30例神经重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普通硅胶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螺旋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置管24h后行X线拍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记录置管时间、住院费用,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置管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呕吐、返流、误吸及胃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胃管置管方法较于螺旋胃管置管方法操作简单,耗时更短,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且不易堵管易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瘤(NB)具有高度的生物学异质性,预后差异很大。半数以上患儿在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其中骨和骨髓转移约占60%,即使通过放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分化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性治疗策略,预后仍然不理想。本文对NB骨和骨髓转移机制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对摇头眼震(HSN)的临床表现和其与前庭双温试验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00名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眩晕疾病患者并对其进行前庭冷热试验、摇头眼震和相关检查,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利用半规管轻瘫(CP)值比较HSN与前庭双温试验的关系,随之对其分类。结果双向眼震潜伏期第一相较短,可持续(14.12±3.46)s,第二相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58±16.26)s。单向眼震潜伏期一般为(2.68±1.62)s,有较大变化的持续时间,(32.41±21.08)s,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前庭损伤后代偿程度与HSN的引出有很大关系,不同个体间眼震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双侧前庭功能在一侧前庭损伤急性期会明显受损,摇头眼震在定侧上具有明显效果,自发性眼震与摇头眼震有相同方向。
简介:背景:研究发现,去除坐骨神经会导致骨折愈合过程中新生编织骨机械硬度不足,而目前对有关失神经因素在牵张成骨过程中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少。目的:构建新西兰大白兔胫骨牵张成骨模型,观察失坐骨神经对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的影响及Runx2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新西兰雄性白兔24只建立兔胫骨牵张成骨延长模型,并随机分为切除坐骨神经组和保留左坐骨神经组。完成牵张6周后,用X射线、骨密度及三维CT重建技术检测已延长的胫骨,组织学分析新骨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影像学、组织学检查显示所有实验动物的牵张裂隙中均可发现有新骨生成,Runx2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与保留左坐骨神经组相比,切除坐骨神经组牵张裂隙中新生骨量较少、矿化程度低,并且Runx2表达量较低。提示失神经支配抑制牵张成骨中新骨的生成及Runx2的表达,神经支配可能在牵张成骨的新骨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
简介:目的探讨下腰椎神经根管骨性容积的评价方法,为神经根管提供一种定量测量指标.方法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20具,先后采用螺旋CT(SCT)扫描及灌腊法测量L3,4、L4,5、L5S1左、右侧神经根管容积.SCT扫描范围自L3上缘至S2上缘,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3D重建,分别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管的容积,并与灌腊法直接测量神经根管容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重建下腰椎神经根管骨性容积简便、易行、可靠,可为临床神经根管源性疾病诊断提供定量指标;容积评估更能反映神经根管真实变化;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神经根管的容积评估标准,人为操作误差明显减少,且与椎间盘、神经根管变化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肘部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其在我院神经外科率先使用。由于神经外科病人在输液管理上存在几大特点一是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随时需要抢救,还需要分时段使用脱水药物,多次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较大。二是治疗周期长,多在2周以上。三是病人存在意识障碍及躁动等,普通钢针及留置针容易脱针。四是重症病人需要肠外高营养治疗及留置静脉通道。PICC置管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的患者1,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无痛的静脉治疗通道。具有安全、方便、易于掌握、保存时间长(≤1年)2,可避免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及防止化学性静脉炎且可以保护浅表血管网,既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又能节约人力,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抢救成功率,鉴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对适应病人在早期进行了置管,大大提高了病人的输液管理,从而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等,我科2009年10月~至今,共对48例使用PICC置管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