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胜利
【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48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2例,发生静脉炎2例,置管后发生堵管1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成功保留PICC,所有均能顺利完成长期输液。结论PICC置管技术操作简单便捷,能减了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及临床护理工作量,降低了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会,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PICC;护理
【中图分类号】R1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068-01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采用引导针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由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至上腔静脉。由于其具有留置持久,直接到达中心静脉,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迅速的推广。我院自2009年开展此项业务以来,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严格置管操作,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48例。其中脑出血62例,脑梗死5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64.5岁。置管材料选取美国BP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导管全长60cm,根据患者性别及血管粗细选择4.0-5.0Fr管。
1.2置管方法:患者常规选择平卧位,上肢90度外展。选择穿刺点,右侧静脉较左侧端、直,首选右侧上肢作为置管对象,肘部血管根据血管走形及粗细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正中静脉、头静脉。保持上臂与躯干垂直,体外量取选定穿刺点至同侧胸锁关节间距离作为置入管的长度[1],穿刺点选择肘关节下两横指,过高影响淋巴回流,同时增加损伤神经的几率,过低容易引起血流障碍及静脉炎,也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同时向下血管逐渐变细增加了穿刺置管的难度。消毒铺巾后,用生理盐水预冲洗导管及连接管路,有助手在消毒区外扎止血带。操作者1530度角进行静脉穿刺,确定入血管后平行继续推进12mm.单独向前推进外插管鞘,松开止血带后,轻轻将PICC导管缓慢送至术前测量长度。置管结束后抽吸确保在血管内,连接接头,压迫穿刺点,于穿刺点外1cm安装固定翼,无菌透明贴膜妥善固定。
2结果
本组62例,发生静脉炎2例,经对症及局部理疗后好转,成功保留PICC;置管后发生堵管1例,使用尿激酶溶栓负压冲管抽吸后再通。余病例均能顺利完成长期输液。
3护理措施及体会
3.1术前护理:首先做好患者沟通及健康教育工作,讲明此项治疗的目的和优点,做好沟通后签署PICC有创治疗知情同意书。做好患者的病情评估,对患者的整体状况及血管情况进行评估,排除相关禁忌症。向患者讲解相关治疗过程,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以利于更好的配合治疗。提前穿刺房间进行紫外线消毒;准备好相关的穿刺用具及抢救物品。
3.2术中护理:嘱咐患者保持穿刺上肢外展与躯干垂直,与头偏向对侧45~60°,以保持穿刺置管区域表皮张力,利于导管置入,减少导管打折、扭曲的几率。严格规范消毒操作,防止细菌经穿刺部位进入造成静脉炎;应待消毒液干燥后再进行穿刺,防止消毒液随穿刺部位进入血管形成化学性静脉炎。穿刺前常规穿刺点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能减少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同时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2]。
3.3术后护理:术后常规采用弹力绷带压迫止血4h,期间注意避免肢体过度活动,护理巡视助于观察绷带是否渗血,如若渗血较多可增加压迫时间。置管后每周更换敷贴及正压接头1-2次,如敷贴发生卷曲、脱落要及时消毒穿刺部位后更换。每天输液后生理盐水冲管,停药保留PICC期间要每周冲管2次,以防止血栓堵塞导管。
3.4穿刺体会:穿刺前选择合适的血管是穿刺成功的关键,上肢血管由于活动及重力的作用,较下肢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小,是PICC的首选部位,由于右侧肢体的浅表静脉血管较左侧短、直,通常穿刺选择右侧作为首选;由于肘关节部位浅表静脉显露良好,穿刺点位于肘关节下两横指。贵要静脉在肘关节部相对直、短,静脉瓣也较少,穿刺置管更为容易。置管过程中要尽量轻柔,避免导管在血管内反复抽拉造成静脉管壁损伤及痉挛。当静脉发生痉挛时,应停止送管23min,期间间断生理盐水冲管。置管后有条件应常规行X线确定管头位置,防止置入过长引发相关并发症。
3.5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处理:静脉炎是置管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相关研究报导其发生率为5.7%~32.3%.发生静脉炎多数是由于在置管过程中导管在血管内反复摩擦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多属于无菌性炎症,本组病人多数在置管后2-3天内发生,表现为静脉走形区域的红、肿、疼痛及静脉条索样改变或触及硬结。发生原因可能和导管型号及内径大小,穿刺操作粗暴,穿刺肢体活动过多有关。在护理工作中,要根据患者血管粗细选择合适管径的PICC管,在操作总选择合适的血管及进针点,穿刺尽量做到一次成功;置管过程中要动作轻柔,尽量不免反复的抽插导管。
4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多数需要长期输液治疗,临床相关用药如甘露醇等高渗性脱水机对外周静脉管壁损伤大,短期内不宜恢复,直接影响后期的用药治疗。PICC导管有高级硅胶材料制成,管腔细,质地柔软。其尖端直达上腔静脉并可在血管内漂浮,对血管内膜损伤小,可长期在血管内保留,在临床治疗中可有效地减少刺激性药物引发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通过本组观察病例总结认为,PICC置管技术操作简单便捷,能够极大地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临床护理工作量,降低了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会,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袁红明,丁志刚,沈兰芳。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2(2)43-44
[2]田宏,方燕。利多卡因局麻在PICC置管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2).26-27
作者单位:438400红安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