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年患者心脏术后有创动脉监测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心脏手术后行有创动脉监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有创动脉监测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创动脉监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降低有创动脉监测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成年患者 心脏手术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患者为18岁女性,主因"原发性闭经,发现肾上腺占位1个月"入院。患者11岁出现乳房发育,13岁出现阴毛及腋毛生长,但无月经来潮,外院曾给予人工周期治疗无效;16岁时自觉脸变圆,毛发增多。辅助检查提示血孕酮、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皮质醇升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低,中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被抑制,肾上腺影像学检查提示左肾上腺区占位。考虑肾上腺多功能内分泌腺瘤可能性大,于全麻下行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提示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患者食欲减退、皮肤蜕皮,术后1个月出现月经初潮,复查血孕酮、硫酸脱氢表雄酮、睾酮、皮质醇水平下降。

  • 标签: 原发性闭经 肾上腺皮质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疾病风险分级的健康管理对高血压前期青少年患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住院的100名高血压前期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健康管理,对比两组的应用结果。结果:实施健康管理前、后两组病人的认知功能得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前期青少年患者中实施健康管理,能够使患者的不良行为方式得到有效改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知识认知水平,应当得到推广应用。

  • 标签: 疾病风险分级 健康管理 高血压前期青少年患者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是儿童及青少年神经介导性晕厥的主要血流动力学类型之一,以直立不耐受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直立后心率较平卧时过度增快。目前对POTS的治疗主要有非药物治疗(健康教育、自主神经功能锻炼、增加水和盐的摄入)和药物治疗(α受体激动剂、β受体阻滞剂)。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生物学标志物对POTS的诊断及预后估测具有较好的效果。心率和血压为基本生命体征之一,临床上容易获取,现就心率和血压对儿童及青少年POTS预后的估测价值进行评价。

  • 标签: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心率 血压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贺电军,男,17岁,重庆市丰都县人。2005年4月30日.囊空如洗的贺电军在重庆无钱乘车回涪陵,打电话向19岁的侯志借200元,声称到丰都收帐后还钱。侯志向贺电军的信合卡打入200元钱。贺电军得以回涪陵。

  • 标签: 绑架罪 非法拘禁罪 中国 青少年犯罪
  • 简介:摘要探讨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对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的影响及三种固定方式下头颈部肿瘤的外扩边界。研究发现三组患者在腹背方向(AP)、头脚方向(SI)、左右方向(LR)的摆位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放射治疗中,头部以及上颈部靶区,三种固定方式均可。存在肩部靶区患者采用头颈肩真空垫加头颈肩热塑膜的固定方式。

  • 标签: 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头颈部肿瘤 体位固定 锥形束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不同留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者因置管导致的痛苦,减少反复置管导致的并发症。方法将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需要留置胃管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抬高70°~80°角,头部正位”方法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去枕平卧位再托头”方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1.4%,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抬高70°~80°角,头部正位”方法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体位 胃管
  • 简介:目的评价新生儿肺炎护理中不同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选取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按照《随机数列表法》分为40例对照组和40例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体位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儿转动体位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的肺功能指标,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的疗效、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入院第1天、第3天、第7天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应用转动体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护理干预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 。 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到 2018 年 6 月 在我院进行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 76 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治疗)与观察组(热塑体膜治疗)各 38 例,比较不同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误差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真空垫体位固定技术相比,热塑体膜固定的精准度更高,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放射治疗的最终效果。

  • 标签: 胸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
  • 简介:目的:探究不同固定技术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诊的6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均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固定技术,实验组接受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在左右、头脚、前后的摆位误差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施以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效果显著,有助于误差现象的减少,精确度的提高,继而帮助患者获取良好的放射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腹部肿瘤 体位固定技术 热塑体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患者术后回病房最佳体位,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舒适度。方法将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全麻术后予去枕平卧6个小时、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实验组30例患者术后予抬高10~15°的低枕卧位、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头晕、呕吐的发生及患者舒适度、伤口疼痛(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比较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异常和头晕、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的体位不适、伤口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术后取低枕卧位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让患者更好地度过全麻复苏期。

  • 标签: 卧位 应用 全麻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支镜检查患者卧位和坐位两种不同麻醉的效果。确保检查顺利进行。方法将A、B两组各38例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卧位将利多卡因麻醉药喷入咽喉部,每次5喷,间隔10min喷1次,连续3次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坐位将利多卡因喷入咽喉部,每次5喷,间隔10min喷1次,连续3次治疗方法;比较患者检查时的耐受度。结果观察组的不适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种不同麻醉各有优缺点,注意麻醉药喷入方法的正确性及麻醉时间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使纤支镜检查顺利完成。

  • 标签: 体位 纤支镜检查 患者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不同固定技术摆位误差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胸部肿瘤患者,均为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患者,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其中10例采取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记为对照组,10例采取低温热塑体膜体位固定记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摆位误差,放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X轴、Y轴与Z轴摆位偏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放射治疗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60.00%,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胸部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采取低温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相比于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小,且可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胸部肿瘤 放射治疗 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 低温热塑体膜体位固定 摆位误差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本院接受腹部肿瘤放疗治疗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固定技术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利用计算机随机选取42例在本院接受腹部肿瘤放疗治疗患者开展对比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的基础上对比组21例患者采用真空袋体位固定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方式,对比两组固定方式不同方向误差以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同方向误差以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比组(p

  • 标签: 腹部肿瘤 电子直线加速器 固定方式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新生儿蓝光治疗中不同更换模式对新生儿蓝光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纳入筛选对象是本院2021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30例。随机奇偶数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各1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蓝光及药物治疗,辅以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蓝光治疗中,对照组予常规体位变换,观察组则实施新型体位更换方案,对比不同更换方案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蓝光治疗中实施新型体位更换,可提升患儿治疗舒适度,降低哭闹或是呕吐情况发生率,对于提高治疗有效率也具有积极作用,可缩短住院时间,应用价值较高值得重视。

  • 标签: 体位更换 新生儿 蓝光治疗 高胆红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