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栓(CRT)的高危因素,为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计划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乳腺癌患者1 43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导管使用信息,通过血管超声检查确认CRT的发生情况,分析CRT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 432例乳腺癌患者总置管天数达121 980 d,每例患者的平均置管天数为85.2 d。CRT发生率为6.8%(97/1 432),即0.79例/1 000置管日。815例CICC患者中,43例(5.3%)发生CRT,即0.70例/1 000置管日;617例PICC患者中,54例(8.8%)发生CRT,即0.90例/1 000置管日。CRT最常见于锁骨下静脉,占63.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中心静脉置管种类、导管尖端位置、二次调整导管位置、D-二聚体为CR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60岁(OR=1.712,95% CI为1.056~2.775)、采用PICC(OR=1.732,95% CI为1.130~2.656)、导管尖端位置不在下腔静脉(OR=10.420,95% CI为1.207~89.991)、二次调整导管位置(OR=3.985, 95% CI为1.510~10.521)和高D-二聚体(OR=1.129,95% CI为1.026~1.241)的患者发生CRT的风险较大。结论乳腺癌患者采取中心静脉置管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发生CRT的问题不容忽视,选择年龄适宜的患者和中心静脉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准确,减少二次调整导管位置,及时监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CRT的防治。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三级医院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和冲封管现状,为探讨新生儿留置CVC的冲管和封管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4月至6月对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的三级医院的新生儿科进行多中心现况调查,了解新生儿CVC留置情况及冲封管液种类、浓度、频次的现状。结果广东省开展新生儿CVC的医院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比71.43%。各医院对新生儿CVC的冲管液、封管液的选择、液体量、频次均不相同,选择生理盐水作为冲管液的医院占比71.43%,另有28.57%的医院选择不同浓度的肝素生理盐水;冲管的液量和频次差异大;选择生理盐水和肝素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的医院各占比50.00%,其中肝素浓度各不一样;封管的液量也不同。结论新生儿CVC冲管液的种类和频率需进一步循证,新生儿CVC封管液的选择需要在管道堵塞率和液体对患者的风险中权衡,早产儿应更加慎重。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关于负压定量回抽法的有效运用。方法:我院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进行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4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治疗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对采取常规形式二次回抽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的组别对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对采取负压定量回抽法进行治疗护理干预的组别对其设定为实验对照组,每组拥有20例参与患者。结果: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护理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送鞘法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实施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传统破皮送鞘实施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实验组实施改良送鞘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送鞘成功率、术后24h穿刺点出血量、穿刺点渗液、伤口愈合时间及穿刺点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塞丁格传统破皮送鞘即刻出血率、术后24h穿刺点出血率、伤口愈合时间率高于实验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患者置管后7天维护次数及穿刺感染率分析,实验组7天内的维护次数低于对照组,穿刺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改良送鞘法,可有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误伤淋巴管率,不过在一次送鞘成功率无较大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在降低晚期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3-2020.7收治的晚期肺癌的患者74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每组37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实验组应用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式进行护理。对于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堵管率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堵管率低于参照组中心静脉堵管率,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专科护理门诊护理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PICC专科门诊进行导管维护的肿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专科护理门诊护理),每组3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信息获取、日常生活管理、运动管理、日常导管观察、导管管理信心、维护依从性管理及异常情况处理评分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PICC肿瘤患者给予专科护理门诊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护理满意度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疗专科护理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依从性及心理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8月我院静疗专科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结合患者治疗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予以实施常规护理和静疗专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PICC治疗依从性、心理状况、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仅有1例不依从治疗者,依从率达到98%,高于常规组依从率的84%(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两项心理状况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接头使用一次性消毒帽后免消毒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8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使用一次性消毒帽连接输液接头,B组在输液前使用常规70%~80%酒精棉片反复擦拭15 s输液接头。按照输液间隔8、12 h和采样时机将A组分为A1-8 h、A2-12 h组,B组分为B1-8 h、B1-12 h组,每组33例。对4组患者的输液接头分别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比较输液接头表面细菌抑制情况。结果A1-8 h组脱落2例,A2-12 h组脱落3例,B2-12 h组脱落1例,最终共126例患者完成研究。A组18例患者的输液接头处有细菌,高于B组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1-8 h组使用消毒帽前后输液接头有无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2-12 h组使用消毒帽前后输液接头有无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输液接头消毒帽消毒效果不等同于一次性酒精棉片消毒方法,但是可在8 h内抑制输液接头表面细菌的生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在衡水市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的385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置管后每日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至拔除导管。根据最终是否形成CRT将患者分为有血栓组和无血栓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合并症、现患肿瘤、置管后3 d D-二聚体和右颈内静脉最大流速、机械通气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CR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校准图形分析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CRT的发生率为16.1%(62/385)。与无血栓组比较,有血栓组APACHEⅡ评分、现患肿瘤比例、置管后3 d D-二聚体更高〔APACHEⅡ评分(分):17(15,19)比15(12,18),现患肿瘤比例:51.6% (32/62)比35.3% (114/323),置管后3 d D-二聚体(mg/L):0.84 (0.64,0.94)比0.57 (0.44,0.76),均P<0.05〕,置管后3 d右颈内静脉最大流速更慢〔cm/s:14(13,15)比16 (14,18),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高、现患肿瘤、置管后3 d D-二聚体高、置管后3 d右颈内静脉最大流速慢的危重症患者更易发生CRT;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高、现患肿瘤、置管后3 d D-二聚体高、置管后3 d右颈内静脉最大流速慢是影响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CRT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876(0.801~0.957)、0.482(0.259~0.895)、0.039(0.011~0.139)、1.401(1.218~1.611),P值分别为0.003、0.021、<0.001、<0.001〕。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列线图的预测能力,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95%CI为0.767~0.872,P<0.001。校准曲线图显示,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CRT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现患肿瘤、APACHEⅡ评分高、置管后3 d D-二聚体升高、置管后3 d右颈内静脉最大流速减慢是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CR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良好的临床预测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敷料更换频率延长至14 d内按需更换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行PICC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在线随机软件将入选早产儿分为7 d、11 d、14 d更换敷料组,3组均采用聚氨酯透明敷料及相同敷料更换方法,观察并比较3组患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敷料覆盖处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共纳入296例,7 d、11 d、14 d更换敷料组分别为96例、108例、92例,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1 000导管日、1.1/1 000导管日、0.8/1 000导管日;导管病原菌定植发生率分别为1.0%、0.9%、0%;出口部位感染率分别为1.0%、0.9%、1.1%,敷料覆盖处皮肤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2.8%、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及敷料覆盖处皮肤细菌培养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91.7%(11/12),革兰阴性杆菌占8.3%(1/12),无真菌感染。结论聚氨酯透明敷料在完整且无卷边、渗血、渗液等情况下,早产儿PICC导管置管处敷料14 d内按需更换具备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肝胆外科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肝胆外科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共11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自我管理模式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肝胆外科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肝胆外科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和负性情绪,故方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呼吸危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等内容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收治的呼吸危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6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回顾性分析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深入调研分析,然后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在所有60例老年患者中,出现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一共有15例,感染率达到25%,其中所涉及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形式、革兰阳性菌扩散传播等一系列相关因素。结论 在针对呼吸危重症监护室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要想使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能够得到充分的消除或者减少,就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提升其身体免疫力,在置管的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的管理,尽可能缩短置管的时间,着重做好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工作,这是十分关键的。要着重把握各类影响因素,切实执行相关方面的应对方案,以此使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保护患者人身安全及风险评估的策略之下,观察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是否会对ICU中心的静脉置管患者道馆相关性感染产生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时间范围在1年之间(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进入我院ICU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参考,总病患人数为50例,根据入院的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2020年5月至10月的对照组,病人数为24例,以及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的干预组,病人数为26例。对两组病人进行对比观察,其中对照组完全按照常规护理干预,而干预组则在进行了充分的风险评估之后,对病患进行预见性干预护理,对比两组病患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等相关参数。结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流血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等方面,干预组的病患其发病率要远低于对照组,并且在住院时间与病患满意度方面,其表现也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充分风险评估的情况之下,对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其可能出现的导管相关感染。
简介:摘要: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主要途径,有着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不过患者长时间PICC留置,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果没有进行合理、及时的处理,会缩短留置时间,影响输液治疗,还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带来心理和经济压力。因此要对相关并发症做好防治工作,为了制定最为有效的护理对策,首先要掌握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再给予针对性的精准护理,本次研究报道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详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