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两种阿昔洛韦分散片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试验或参比制剂阿昔洛韦40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阿昔洛韦浓度,用DAS程序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两种制剂的Cmax分别为679.92±225.59和642.14±167.24(ng·mL^-1),Tmax分别为1.4±0.3和1.5±0.2(h),t1/2分别为3.18±0.81和3.03±0.64(h),AUC0→14分别为3029.91±852.34和3043.97±845.73(ng·mL^-1·h)。受试制剂的AUC0→14、AUC0→∞的90%可信限落在参比制剂80%~125%范围内,Cmax落在70%~143%范围内。以AUC0-14计算,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阿昔洛韦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5±13.0)%(n=20)。结论:两种阿昔洛韦制剂在人体内生物等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杏叶分散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2组均常规使用硝酸酯类药、抗高血压药、降糖药、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杏叶分散片1片,每日3次,疗程4周。治疗后查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症状变化,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显效24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显效23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4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8.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无异常变化。结论银杏叶分散片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但为了满足盐酸普拉克索片的用药特点,盐酸普拉克索片的剂量低至0.125mg/片,为了满足含量均匀度要求,本实验采用高孔隙率二氧化硅进行主药溶液吸附高度分散,然后再与其它辅料进行压片,所得低剂量的盐酸普拉克索片0.125mg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稳定性比参比制剂更优,生产可行性高,中间体质量可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绵阳市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使用在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急救水平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绵阳市120指挥调度中心安装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前后2年内受理的市民呼救急性心肌梗塞疾病信息。记录两组指挥调度效能——派车时间、现场送院时间、医院处置转归和患者二次转院例数等。结果使用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后派车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医院处置转归都得到了明显改善,院前死亡率明显下降,急性心肌梗塞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服务体系对于提升接处警的效率、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及优化急救资源、规范院前急救流程以及实现信息共享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深圳市13家安装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调查,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为预防空调系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内4类不同类型的公共场所,使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对目标人群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在空调环境下对目标人群生理、心理及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①本次研究共调查1221人,男性542人,占44.4%,女性673,占55.1%,并且不同性别从业人员在同一公共场所中不良症状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暴露于空调环境下1-2年、3-5年、5年以上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其不良症状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暴露在不同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其中医院共调查316人,四星级宾馆406人,普通旅店220人,政府写字楼及商场280人,并且不同场所之间从业人员不良症状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集中空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一般症状、眼睛症状、呼吸道及口腔症状、皮肤等不良症状发生率均较高,且不同性别、暴露时间不同、不同公共场所之间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在社区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在社区2型糖尿病治疗中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具有临床推荐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加长型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科同一组医生采用加长型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7例患者,其中女12例,男5例,平均年龄71岁(62~85岁)。伤后2~5d实施手术,患者取“沙滩椅位”或仰卧位,选择延长的肱骨近端切口,术中直视下复位骨折,采用加长型Philos钛板螺钉固定。术后即刻,以及术后1、3、6、12个月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肱骨近端骨折复位满意,钛板螺钉位置良好。随访6~32个月(平均16.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肱骨头坏死、内固定松动断裂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0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2.4%。结论加长型Philos系统具有设计合理、安装相对容易、固定牢靠的优点,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选择之一。
简介:摘要胸椎黄韧带骨化(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 flavum,TOLF)是胸椎黄韧带纤维组织转变为骨性组织的病理性异位骨化过程,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症及胸脊髓病的最常见病因。影像学检查是定位、定性诊断TOLF的最常用手段。临床上根据骨化形态、分布、脊髓压迫程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制订的TOLF分型系统有很多,但应用混乱,迄今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对TOLF分型系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评估分型系统的可靠性及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经文献检索,X线诊断TOLF的准确性低,相关分型较少,可靠性差;基于CT的Sato分型(外侧型、扩展型、扩大型、融合型、结节型)和Kuh分型(单侧型、双侧型、桥接型),基于MRI的Kuh分型(喙型、圆型)和陈仲强分型(局灶型、跳跃型、连续型),以及合并硬膜囊骨化的Muthukumar分型(Tram track征、Comma征)等从不同角度和维度阐述了TOLF的类型,在反映骨化机制、评估病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或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诊断的准确性及分型可靠性较高。结合CT和MRI的多维度、多层面影像学参数将在TOLF的精准化诊疗及新分型探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简介:摘要重点介绍了牵引系统原理分析与主功能组的电路图分析,主要涉及内容为受电弓、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主断路器、牵引电机、冷却风机等各部件的组成及检修维护分析。在车组运营维护过程中,根据系统原理组成、检修维护经验、客户维护资料进行相关故障排除,以达到故障的及时处理又达到预防性检修维护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