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7例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汉中三二〇一医院接受诊治的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活动期组38例与非活动期组59例,选取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NGAL、MCP-1、TWEAK的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NGAL、MCP-1、TWEAK表达对LN疾病活动性的诊断价值。结果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患者的血清NGAL、MCP-1、TWEAK、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dsDN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组以上各指标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LN患者血清NGAL、MCP-1、TWEAK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Scr、BUN、24 h尿蛋白和ds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可得:联合血清NGAL、MCP-1、TWEAK预测LN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特异度、灵敏度、AUC、约登指数高于单一指标。结论LN患者活动期时血清NGAL、MCP-1、TWEAK表达水平升高,且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对于预测LN的活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LN活动期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狼疮肾炎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7例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汉中三二〇一医院接受诊治的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活动期组38例与非活动期组59例,选取5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NGAL、MCP-1、TWEAK的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NGAL、MCP-1、TWEAK表达对LN疾病活动性的诊断价值。结果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患者的血清NGAL、MCP-1、TWEAK、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dsDNA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组以上各指标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LN患者血清NGAL、MCP-1、TWEAK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Scr、BUN、24 h尿蛋白和dsDNA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可得:联合血清NGAL、MCP-1、TWEAK预测LN患者疾病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特异度、灵敏度、AUC、约登指数高于单一指标。结论LN患者活动期时血清NGAL、MCP-1、TWEAK表达水平升高,且与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对于预测LN的活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LN活动期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狼疮肾炎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状RNA矮小相关转录因子1(circRUNX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接受首次胃癌根治术的3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研究组)及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组织中circRUNX1表达水平。分析circRUNX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Kaplan-Meier法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结果结合circRNA测序结果和RT-qPCR验证,发现胃癌组织中circRUNX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8.6%,24比11)。进一步分析发现胃癌组织中circRUNX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χ2=5.844,P<0.05)、淋巴结转移(χ2=6.496,P<0.05)及肿瘤病理分期(TNM分期)(χ2=8.426,P<0.05)显著相关。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circRUNX1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circRUNX1低表达者(Log-rank=11.0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ircRUNX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胃癌预后新指标。

  • 标签: 环状RNA 胃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实际价值。方法:取我院接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患者41例,另选健康体检的患者41例,分析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比较,组间各指标、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检验时运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可真实将患者的疾病状况反映出来,降低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对疾病的判断有良好的作用,应用意义优良。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到我们医院进行临床检验的60例临床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0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检验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方式,然后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细胞形态检验精准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血细胞形态检验阳性率有明显提升,(P

  • 标签: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检验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查对筛查贫血及白细胞减少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健康体检者400例为对象,为其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参照上述指标的正常值,判断是否为贫血、白细胞减少。结果:86.75%的患者血常规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与白细胞计数处于正常范围,13.25%的患者检测结果显示异常,其中58.49%的患者检查为贫血,41.51%的患者检查为白细胞减少。结论:血常规检查能有效筛查贫血和白细胞减少,根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与白细胞计数的检测结果,判断受检对象是否具有贫血或白细胞减少。

  • 标签: 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 筛查 血常规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性激素六项检验应用在女性不孕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样本来源: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不孕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调查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罗氏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对上述各组进行了6次性激素检测,并对两组的性激素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研究组孕酮(PROG)(4.76±0.88)雌二醇(E2)(97.16±21.59)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调查组黄体生成素(LH)(5.26±1.94)、催乳素(PRL)(25.26±5.71)卵泡生成素(FSH)(8.69±0.58)和睾酮(TESTO)水平。结论:不孕患者的性激素水平高于正常水平,性激素水平可用于不孕的诊断,为不孕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也有助于病因分析。

  • 标签: 性激素六项检查 女性不孕不育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肠癌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发生率。方法:2019年7月-2020年8月,回顾66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将66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常规疗法,试验组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而出血量试验组少于对照组,淋巴清洁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并发、局部复发率相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既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又能减少出血量,且还能减少并发与复发率,值得推荐。

  • 标签: 结肠癌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治疗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和并发率。方法:研究2019年7月—2021年03月我院收治的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将常规对症治疗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中,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吉非替尼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并发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3.75%)相比对照组的(75.00%)要更高(P0.05)。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吉非替尼的效果相对显著,且并不会增加并发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并发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并发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两个年度收治的70例上前牙阻生患者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数法进行分组,共有两组,每组包含病例数35例,将常规手术治疗应用在对照组中,观察组则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并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治疗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上前牙阻生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发生率,,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所接收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6例,作为此次探析对象。依照患者选择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表进行评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鼻腔出血、窦腔粘连、窦腔闭合)发生率情况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鼻塞、持续流黏性鼻涕、头晕昏沉,嗅觉障碍临床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明显,并发发生率有所减少,种种迹象结果表明,鼻内镜手术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当今介入治疗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因其具有有创性,在穿刺的部位易导致并发的出现,这些并发对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影响比较大,因此日常护理中不能绝不能忽视并发的危害。笔者所在的医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在分析并发发病的病因基础上,通过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总结出许多预防、护理以及治疗穿刺部位并发的有效措施,使患者明显受益,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 标签: 介入治疗 股动脉穿刺 局部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并发共40例,其中脑栓塞、脑出血、过度灌注综合征、肾功能损伤各2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2例,顽固性低血压5例,皮下血肿15例。结论:针对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了解相关并发的发生原因,以便预见性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的发生风险,保障患者术后安全并促进其恢复。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发生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肩周炎治疗中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与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肩周炎患者取样73例,入院时间2019年09月至2021年09月,随机分组,给予当归四逆汤结合温针灸治疗(n=38,试验组)和常规针灸治疗(n=35,常规组),比较SF-36分值 、总有效率、VAS得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SF-36得分、总有效率比常规组高,VAS得分比常规组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周炎治疗中,联合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法和温针灸疗法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治疗效果,缓解其疼痛度,值得借鉴。

  • 标签: 意义评价 肩周炎 温针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合并对侧狭窄的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及合并对侧闭塞的2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颈动脉支架植入3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24例。所有手术成功施行。对侧闭塞组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1个月后死亡。术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对侧闭塞组9例,对侧狭窄组1例(P=0.03)。6例对侧闭塞患者出现术后并发,包括术后TIA、脑卒中、心肌梗死、低血压、颈动脉再狭窄和高灌注综合征。笔者认为合并对侧闭塞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由于侧支循环代偿较差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其并发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应严格监测患者状态,术后应进行定期随访。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无细胞壁、可自我复制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可以诱发人类呼吸系统疾病,也与循环、神经、消化、皮肤、血液多个肺外脏器疾病相关。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结论,主要认为与直接损伤、免疫损伤及血管栓塞有关。各个机制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导致肺内及各肺外脏器损伤。治疗重点在于病原治疗、免疫支持及抗凝,一些对症支持治疗也很有必要,大部分肺炎支原体相关肺外疾病预后良好。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肺外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无细胞壁、可自我复制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可以诱发人类呼吸系统疾病,也与循环、神经、消化、皮肤、血液多个肺外脏器疾病相关。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结论,主要认为与直接损伤、免疫损伤及血管栓塞有关。各个机制之间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导致肺内及各肺外脏器损伤。治疗重点在于病原治疗、免疫支持及抗凝,一些对症支持治疗也很有必要,大部分肺炎支原体相关肺外疾病预后良好。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肺外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临床评估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需全麻术干预的手术患者84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4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研究学意义。分析差异性的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期间并发发生情况,患者护理依从性。结果:以上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的临床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综合依从率有差异,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控制全麻手术后恢复期间患者的术后并发发生,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建议研究推广。

  • 标签: 全麻术 麻醉恢复期并发症 临床评估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