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输液护士安全用药的问题与对策。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未应用安全用药干预的2074例患者作为干预前组,将2016年6月~12月应用安全用药干预的2082例患者作为干预后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物配伍不合理、临床操作不规范、输液不良反应、安全巡视缺失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门诊输液中药物配伍不合理、临床操作不规范、输液不良反应、安全巡视缺失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干预后安全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输液中应当加强注重配伍用药,规范临床操作,注重输液反应管理,加强安全巡视,保障门神输液的安全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98例脊柱外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观察护理前、后总体有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引发安全隐患的相关性因素包括患者自身认知较为匮乏、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欠缺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等,通过给予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后,总体有效率180例(90.91%)显著高于护理前158例(79.8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柱外科住院患者行针对性的防范管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患者的护理安全,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
简介:摘要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系统发明于1972年,为提高了临床诊断和肿瘤预后评价,由起初的X-CT发展至现今64排螺旋CT、双元螺旋CT、320排螺旋CT,从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与之相伴的质量问题(如额外医疗辐射,图像质量欠佳,提高疾病阳性诊断率,避免如CT产生伪影导致疾病的误诊、漏诊)也逐渐受到业内的重视。CT设备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就是保证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的高效率和安全型。CT设备应用质量参数主要包括剂量指数、图像性能参数和机械性能参数。CT剂量指数(CTDoseIndex,CTDI)直接影响图像质量。
简介:“健康中国”这一概念于2015年首次在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并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将“健康中国”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努力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服务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药物滥用情况在生活中十分普遍,国际范围内感冒使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0%以上。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12%~32%,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次因药品使用不当而住院,其中约有1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因此,我国必须重视对公众的安全用药教育。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用药教育文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我国的安全用药教育与国外相比,存在安全用药教育涉及人群范围小,形式单一,缺少灵活性,没能充分发挥医生、药师及护士的作用等问题。这说明我国要合理借鉴其他国家安全用药教育形式,以减小公众因不合理用药而致死的几率,从而推动我国“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简介:培育我国居民的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是“健康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儿童患病数每年约占总体患病人数的20%左右,生活中儿童用药情况非常多见。因此,我国儿童安全用药的现状及我国儿童安全用药情况与发达国家的差别等问题值得关注。我们依据国内外儿童安全用药的文献,归纳整理了我国儿童安全用药情况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我国及与发达国家儿童安全用药情况的差别。研究发现,我国存在诸多不符合安全用药的情况,具体包括:(1)儿童家长给孩子自行用药;(2)不阅读药品说明书;(3)不能正确存储药品;(4)自行增减用药剂量;(5)给孩子吃过期药。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显著差别:(1)儿童家长正确使用药物剂量方面的情况显著好于国外(国内外比例分别为88.8%和59.0%);(2)儿童家长自行给儿童用药的比例显著高于国外(国内外比例分别为48.0%和41.9%)。我们认为,加大对我国儿童家长的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工作,以减少儿童家长自行购药的情况,同时让家长充分了解儿童用药的各方面讯息,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
简介:摘要全球化背景下食品工艺与高科技日趋结合,而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却未能跟上食品新业态的转化,对于网络食品销售、国外代购、新型食品工艺流程等新型风险没有形成有效的防范方法,针对我国食品存在诸多安全风险,本文探讨了防范机制如何将决策于“不确定性”的挑战变为规制于“确定性”风险清单的机遇,剖析了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宏观架构、微观清单等多元化进路,以确保机制运行符合社会实际,本文精髓在于结合网格化、清单式新思维,以“互联网+”新技术为依托,融合多元化风险治理工具,构建我国新型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