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对手深度烧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组方式为电脑随机分组,本次研究人数共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并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以明确效果。结果:观察组手部瘢痕评分(血管分布1.52±0.21分、色泽1.41±0.02分、厚度1.51±0.03分、柔软度1.47±0.01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手深度烧伤 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小面积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美容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小面积关节部位深度烧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深度烧伤美容修复和常规植皮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率。结果观察组I期愈合30例,II期愈合3例,创面愈合率90.9%,对照组I期愈合22例,II期愈合11例,愈合率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面积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美容修复能够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率,提高美观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中小面积关节部位 深度烧伤 美容修复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浓硫酸致全身多处烧伤,伤后2h入院.查体:前额上至发际、下至眉弓处创面呈黑褐色,无痛觉,质硬,边界清楚,邻区伤后肿胀.诊断:烧伤总面积15%TBSA,Ⅲ度.

  • 标签: 烧伤 头部 外科皮瓣 颞顶筋膜瓣 骨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脐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将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0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胸脐皮瓣修复治疗。对患者应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术前做好访视与相关准备工作,手术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给予细致的护理,尤其是加强对创面的观察和护理。结果通过科学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干预,30例患者的一期创面愈合情况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深度烧伤患者采用胸脐皮瓣修复治疗期间做好创面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关键。

  • 标签: 胸脐皮瓣修复 深度烧伤 创面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手深度烧伤患者实施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手深烧伤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0例结合搜常规护理,并命名为对照组,其余30例接受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并命名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对比手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显示(p

  • 标签: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手部 深度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VSD负压引流技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重度烧伤患者40例,常规组20例选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2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VSD负压引流护理模式;最后比对不同方案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方面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满意度评分方面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VSD负压引流技术护理模式价值高,针对深度烧伤患者能起到更好的疗效,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符合临床护理需求。

  • 标签: 深度烧伤 创面修复 VSD负压引流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次实验探讨早期整形手术对于手部深度烧伤治疗效果。挑选在我院进行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患者80例,采取常规治疗和早期整形手术治疗。通过功能康复、外形康复以及治疗并发症三方面,突出了早期整形手术的治疗优势,为我院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

  • 标签: 早期整形手术 手部深度烧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服务模式对手深度烧伤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深度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成常规组与实验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传统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实施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运动、疼痛、触觉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功能锻炼与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预后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促使患者的手部功能更快的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深度烧伤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防治对深度烧伤后瘢痕增生的具体疗效,分析不同防治方法对其是否具有积极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90例,将其等分为A、B组。A组实施压力疗法,B组实施压力疗法与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改善,B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低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

  • 标签: 深度烧伤 疤痕增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干预对于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的时间范围内接收的手部深度烧伤的术后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双盲选择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为常规护理组;B组为舒适护理组。经过3个疗程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护理,两组患者的情况都呈现了较大的改观。对比两组患者手部的治愈程度、出院时间以及患者的综合满意度等评分,发现B组患者的综合评分明显高于A组,P

  • 标签: 舒适护理 烧伤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手足Ⅲ度冻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1月—2017年4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45例(共71个创面)符合入选标准的手足Ⅲ度冻伤患者,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hGM-CSF组24例(35个创面)和对照组21例(36个创面)。rhGM-CSF组患者中男20例、女4例,年龄(38±13)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36±14)岁。2组患者均进行复温、抗炎止痛、抗感染、抗凝、溶栓等全身治疗,rhGM-CSF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创面分别外涂rhGM-CSF凝胶和芦荟抑菌胶,每平方厘米创面外涂10 mg,每24小时换药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治疗1、3、7、14 d,对创面炎症反应进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6、12 d,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并计算细菌阳性检出率;观察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对数据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治疗1、3 d,2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相近(t=0.37、2.93,P>0.05);治疗7、14 d,rhGM-CSF组患者创面炎症反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77、5.83,P<0.01)。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治疗6、12 d,rhGM-CSF组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1%(2/35)、22.86%(8/35),略低于对照组的13.89%(5/36)、30.56%(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GM-CSF组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为创面红肿,创周皮肤片状红斑,经生理盐水冲洗后缓解。rhGM-CSF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6.5±0.8)d(t=24.89,P<0.05)。结论外用rhGM-CSF凝胶治疗手足Ⅲ度冻伤创面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炎症反应,临床应用安全。

  • 标签: 冻伤 伤口愈合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深度烧伤创面护理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30例深度烧伤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创面进行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深度烧伤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护理后,创面均愈合良好,患者均以治愈出院,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护理后患者VA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护理前后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护理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深度烧伤 创面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厚皮移植技术在小面积深度烧伤整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依据患者烧伤后治疗方式差异将本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小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共61例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1例,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接受全厚皮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创面愈合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治疗满意度、愈合美观度评价差异。结果:治疗3周后,研究组创面一期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创面愈合治疗满意度、愈合美观度评价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升,P

  • 标签: 全厚皮移植技术 小面积深度烧伤整形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VSD负压吸引、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电烧伤创面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电烧伤后使用负压吸引、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的病人总结分析。结果使用负压吸引、封闭引流后,创面消肿快,感染低,创面肉芽生长旺盛,并发症少。结论VSD负压吸引、封闭引流技术对于重度电烧伤的创面处理是较好的选择。

  • 标签: VSD负压吸引 封闭引流技术 电烧伤 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AC负压引流术在治疗小儿深度烧伤中的护理要点。方法针对50例深Ⅱ度、Ⅲ度烧伤患儿彻底清创后,行VAC负压引流术,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行植皮+VAC负压引流术,术后加强VAC负压引流装置的护理,抗感染,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50例患儿创面均未出现感染;43例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经换药后愈合,7例植皮创面中,皮片一次全部成活,经换药创面全部愈合良好后出院。结论实施严密的观察,正确的护理能保障VAC负压引流术在小儿深度烧伤创面收到安全、确切的疗效。

  • 标签: 小儿深度烧伤 VAC负压引流技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深度烧伤患者在溶痂期的治疗。方法对24例深度烧伤患者在溶痂期行削痂术,其中23例行植皮术。结果22例患者创面一期愈合,1例患者行2次植皮术愈合,1例未植皮患者行换药术愈合。结论削痂加植皮是治疗溶痂期深度烧伤患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溶痂 削痂术 皮移植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修复面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方法。方法对4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采取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I期移植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效果。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4例患者,皮瓣最大面积12cm×9cm,最小4cmZ5em。所有皮瓣均成活。结论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不带知名血管,打破带蒂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窄蒂移转方便,皮瓣供血良好,厚薄适宜,且与面部色泽协调一致,功能和外形良好,修复后外形满意,是修复面部深度烧伤创面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面部深度烧伤 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为防止手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提高功能恢复。方法我们在早期切削痂的基础上用整形原则进行手术,对未有主要功能组织损伤者行皮片移植,对有主要组织损伤及外露者行皮瓣修复,同时修复指蹼。结果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5%,与未用整形原则进行修复者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治疗方法得当,早期加强功能锻炼,能有效促进功能恢复,防止畸形,效果满意。

  • 标签: 烧伤 早期治疗 畸形
  • 简介: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云南昆明650101摘要目的探讨手背部深度烧伤通过早期削痂植皮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来自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手背部深度烧伤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进行24h内的早期削痂植皮治疗方法,对照组运用常规削痂植皮治疗,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上、皮瓣成活率、植皮成功率、感染率上,观察组为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背部深度烧伤通过早期削痂植皮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手部恢复效果,提升治疗成功率.关键词手背部深度烧伤;早期削痂植皮;植皮成功率Earlytreatmentofhanddeepburnwoundscutbackexcisionobservation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treatmentofearlytangentialexcisionandskingraftinghandbackdeepburnwounds.Methods40casesinourhosGpitalinthebackofthehanddeepburnpatientsfromJune2013toJune2015periodweretreated,dividedintoa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20cases,inGcludingtheobservationgroupofearlytangentialexcisionandskingraftingtreatmentwithin24h,thecontrolgroupusingconventionaltangentialexcisionandskingraftingtreatment,andthenanalyzedintwogroupsofpatientsontreatmentdifferences.ResultsThetreatmentFLACportionexcellentfunction,flapsurvivalrate,skingraftsuccessrate,theinfectionrateintheobservationgrouptha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EarlytangentialexcisionandskingraftingfortreKateymewnotrdosfhandbackdeepburnscaneffectivelyimprovehandrecoveryeffect,enhancetreatmentsuccessrates.Handbackdeepburns;Earlytangentialexcisionandskingrafting;Skingraftsuccessrate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58-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