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喉外伤伴杓区损伤的临床特征、内镜下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4月至2018年12月因明显声音嘶哑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闭合性喉外伤伴杓区损伤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7~48岁,中位年龄21岁,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和支撑喉镜下行喉显微修复手术。评估其临床特点、喉镜表现、喉部CT特征、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发音质量主、客观参数,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2例患者在外伤后均立即出现明显的声音嘶哑伴咽喉部疼痛及发音痛、咯血性分泌物,无呼吸及吞咽困难。3例患者有轻微的颈部皮下气肿。喉镜发现14侧声带运动不良,损伤时间<48 h的4例患者的杓区和/或室带、声门后部黏膜撕脱,杓状软骨暴露4侧;损伤时间≥48 h的8例患者发现杓区、室带覆有较厚伪膜或肉芽,结构异常。术中探查发现,共17侧杓区(双侧5例,单侧7例)存在不同程度损伤,3侧仅声带突黏膜局限撕裂;14侧室带、声带黏膜自杓区垂直方向撕脱、杓状软骨暴露,其中杓状软骨形态异常6侧,骨折移位8侧。喉部CT显示,声带运动不良侧的声门和/或声门上结构呈不规则增厚,双侧杓状软骨结构不对称3例,伴移位2例。采用显微手术修复缝合撕脱的喉黏膜、软骨膜及杓状软骨,术后患者声音嘶哑即刻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患者的发音质量参数[总嘶哑度(G)、粗糙声(R)、气息声(B)、弱音(A),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噪谐比(NHR)和最长发声时间(MPT)]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12.792、12.792、10.340、3.276、2.865、3.781、3.173、3.090,P值均<0.05)。除1例患者出现声带瘢痕外,其余患者喉形态正常,声带运动恢复正常。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喉狭窄。结论对于闭合性喉外伤伴有明显声音嘶哑者,喉镜下发现声带运动障碍、室带/声带黏膜撕脱或杓区结构异常时,应评估杓区及杓状软骨的损伤情况。对于高度怀疑病例,需尽早行支撑喉镜下显微修复手术,可有效减少声带运动障碍和喉瘢痕/狭窄的发生,重建喉部正常结构,恢复发音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肢开放性骨折术后发生术区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以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71例上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探讨感染菌株的分布情况并以术后术区感染与否作为结局指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上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术区感染的13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971例上肢开放性骨折并发术区感染病例159例,感染率16.4%,21例患者多次细菌培养出不同细菌感染。菌株分布:革兰阳性菌占24.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75.4%,以铜绿假单胞、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为主。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认为上肢开放性骨折的术区感染因素包括:贫血、受伤时节、骨折分型、清创是否彻底、术后引流情况、伤至创面完全覆盖的时间。结论夏、秋季是上肢开放骨折术区感染高发季节,骨折分型是上肢开放骨折术后术区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彻底清创、充分引流、积极纠正贫血改善营养状况、早期创面覆盖是预防术后术区感染的有力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裸支架相关技术治疗涉及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的主动脉远端夹层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选取2012年7月至2019年9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接受裸支架相关技术腔内治疗的主动脉远端夹层患者33例。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影像学资料[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根据患者主动脉直径的变化及夹层的假腔血栓化情况来评价治疗效果,判断标准: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变化<5 mm为稳定;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缩小≥5 mm为有效缩小,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增加≥5 mm为扩张;假腔的直径变化定义同上。记录院内并发症、出院后的临床症状及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例主动脉远端夹层患者,其中男性28例,年龄为(57.6±4.9)岁。21例患者采用裸支架+弹簧圈技术,其中8例联合覆膜支架;12例采用多层裸支架技术,其中4例联合覆膜支架。术中DSA结果显示,33例患者主动脉真腔及分支动脉均通畅,假腔血流速度减慢,无远端流出道栓塞及弹簧圈不良移位等不良事件。在院期间1例患者术后第4天发生肾下腹主动脉夹层内膜破裂,急诊行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院内恢复可。术后随访时间为(16.7±14.0)个月,1例患者(院内2次手术)术后出现腰背部酸痛,术后1年非疾病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全主动脉CTA结果显示,分支区主动脉夹层最大直径较术前有减小趋势[(39.1±13.4)mm比(41.3±11.9)mm,P=0.469],假腔最大直径缩小[(16.2±12.9)mm比(23.5±10.7)mm,P=0.014]。主动脉远端夹层最大直径有效缩小12例、稳定19例、扩张2例,主动脉远端夹层假腔最大直径有效缩小22例、稳定10例、有效扩张1例。4例患者假腔存在内漏,1例患者肾动脉支架处存在内漏,余患者假腔血栓化良好。结论使用裸支架相关技术对涉及腹主动脉内脏分支区的主动脉远端夹层进行腔内治疗,可以在保证分支动脉通畅的前提下,有效封闭夹层裂口,有效促进远期夹层假腔血栓化及假腔直径缩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基本征象结合ADC值鉴别诊断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2例垂体大腺瘤和40例鞍区脑膜瘤,所有病例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并在肿瘤实体部分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卡方检验,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鉴别两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间,明显强化(33%/95%,χ2=33.581)、束腰征(93%/7.5%,χ2=50.831)、包绕颈内动脉(95%/57.5%,χ2=16.390)、蝶鞍扩大(93%/52.5%,χ2=16.998)、垂体不能辨认(95%/47.5%,χ2=23.135)和垂体柄不可见(90%/62.5%,χ2=7.76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的ADCmax (ADCmean和ADCmin)分别为(1.126±0.266)×10-3 mm2/s和(0.855±0.176)×10-3 mm2/s [(1.052±0.271)×10-3 mm2/s和(0.817±0.177)×10-3 mm2/s,(0.971±0.288)×10-3 mm2/s和(0.777±0.182)×10-3 mm2/s),P<0.001]。在ADC值中,ADCmax诊断效能最优,AUC值为0.877 (95% CI,0.791~0.962),当ADCmax阈值为0.970 × 10-3 mm2/s时,鉴别二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92.5%。结论MRI基本征象结合ADC值对垂体大腺瘤和鞍区脑膜瘤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K1运用于綦江区健康人群肿瘤早期筛查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体检人群2208例,根据TK1检测结果划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研究时间确定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TK1检测结果划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TK1阳性例数、阴性例数;阳性者和阴性者性别比较;TK1阳性与疾病关系。结果:TK1阳性与细胞增殖有关,P<0.05。结论: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官渡区近五年来新生儿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探讨新生儿死亡相关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官渡区2015-201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中新生儿死亡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官渡区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5年的5.06‰到2019年下降至2.25‰,死亡主要原因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异常。结论 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与孕前、孕期、产时相关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产科质量,加强产、儿科医生协助,加强新生儿科建设,新生儿救护网络建设,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提高资源有效利用能力,广泛宣传提升人群保健意识,将有效减少新生儿死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颈椎横突孔区创伤中CT血管成像(CTA)对椎动脉(VA)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因颈椎外伤行椎动脉CTA检查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运用容积再现(VR)、图像融合、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及血管分析等后处理技术,观察VA有无损伤及其程度、横突孔区骨折与VA损伤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中,横突孔狭窄阳性组35例,狭窄阴性组21例,狭窄阳性组VA损伤19例,狭窄阴性组VA损伤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阳性组中横突孔不同狭窄程度组VA损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损伤分布为:V1段3例,V2段16例,V3段5例;管腔狭窄程度为:轻度狭窄9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5例,闭塞3例。结论椎动脉CTA可以清晰显示VA的解剖走行、损伤程度、范围及其与颈椎横突孔区骨折断端的毗邻关系,为脊柱外科医师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观察静息态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变化,分析神经网络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脑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24例,设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无脑血管病史的受试者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fMRI对2组受试者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然后选取差异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分析其与全脑区的功能连接。结果病例组左侧楔前叶低频振幅(ALF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rodmann分区7,体素14,MNI坐标X=-6,Y=-57,Z=72,T=-5.82,P<0.01)。选择病例组左侧楔前叶作为感兴趣区,与全脑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显示,左侧额上回中部与左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减弱(Brodmann分区19,体素8,MNI坐标X=-18,Y=-90,Z=30,T=5.59,P<0.01);左侧楔叶与左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Brodmann分区8,体素19,MNI坐标X=0,Y=36,Z=51,T=-5.49,P<0.01)。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默认网络的内在连接减弱,可能是由于默认网络负向调节网络的抑制作用所致。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左侧楔前叶神经元活动的减弱及其与左侧额上回中部功能连接的减弱,可能都是默认网络负向调节网络作用的结果;而楔叶和楔前叶两个相邻脑区功能连接的增强,是否是由于代偿的启动为患者部分语言功能的改善提供了基础,尚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72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随机均分患者,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分别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残余量明显更少,血肿清除率明显更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
简介:【摘要】目的 对泸州市龙马潭区2020年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为下一步如何科学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龙马潭区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各抽取1个乡(镇)中心小学4~6年级学生和小学所在地的村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各抽取150名小学5年级学生及75名主妇进行基线调查及效果评价。结果 在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项目开展前,小学生和主妇的预防知识都很薄弱,基线知晓率分别为57.56%和46.67%。在该项目实施后,知晓率分别为92.44%和91.11%,较之前分别提高了34.89%和44.44%。结论 在龙马潭区实施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后,两类人群更加了解碘缺乏病,健康行为及防病意识知晓率大幅提高,达到了健康教育要求和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 2008—2020年北京大兴区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死亡病例情况,为针对性提高医院急救水平和重点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急诊科及院前急救2008年12月-2020年12月急诊病例登记本和急诊死亡报卡,并逐一登记死亡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分析急诊病例死因的构成,研究其变化规律和趋势。结果 急诊抢救死亡病例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其中循环系统疾病主要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而肿瘤主要以肺癌、消化道肿瘤为主。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是本院急诊抢救死亡患者的主要死因,加强相关疾病的三级预防对减少区域性重大疾病负担,降低死亡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有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暗娼人群哨点监测结果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为制定该人群艾滋病防止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SPSS 22.0 对北京市顺义区2015-2019年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505份问卷中,调查对象5年间的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3.2%,知晓率在工作场所、婚姻情况、文化程度、前一个工作地点和最近一年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服务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时间的前后分为两组,即早期组(n=56)与参照组(n=56)。参照组患者行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早期组患者接受早期开颅显微手术。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NIHS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以及GOS评分、WHOQOL-BREF评分。结果 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早期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再出血发生率的数值水平均明显更低(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1(PTBP1)在胃癌组织和人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以及PTBP1对胃癌细胞增殖与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至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与对应的癌旁组织。运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选择PTBP1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进行小干扰RNA(siRNA)转染下调PTBP1表达,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PTBP1敲低组。分别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中PTBP1 mRNA和PTBP1的表达。通过MTT法转染24、48、72、96 h后,观察PTBP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下调PTBP1后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下调PTBP1后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改变。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Kaplan-Meier Plotter预后分析显示,高表达PTBP1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短于低表达PTBP1胃癌患者[9.2个月(6.2个月,17.2个月)比19.0个月(14.5个月,28.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1,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中,PTBP1敲低组PTBP1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0.78±0.11比3.10±0.19、2.99±0.23。AGS:0.80±0.09比3.55±0.24、3.5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GC7901=10.57、8.08,tAGS=10.91、13.42;P均<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中,PTBP1敲低组PTBP1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0.38±0.04比1.42±0.05、1.35±0.09。AGS:0.17±0.02比1.52±0.08、1.38±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GC7901=15.94、10.57,tAGS=16.60、20.80;P均<0.01)。MTT结果显示,转染48、72、96 h后,PTBP1敲低组的吸光度值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0.25±0.01、0.38±0.02、0.84±0.04,其中转染96 h后的差值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14.32,P均<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AGS中,PTBP1敲低组发生侵袭和迁移的细胞数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42.00±5.91比116.40±10.23、114.40±10.43;39.60±6.77比125.80±11.51、122.40±5.90。AGS:40.20±7.25比115.60±14.63、117.40±9.12;36.00±5.20比122.40±12.10、125.40±12.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GC7901=14.07、13.50、14.43、20.62,tAGS=10.27、14.75、14.68、16.76;P均<0.01)。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PTBP1敲低组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1.42±0.05比0.53±0.05、0.57±0.03。AGS:1.34±0.04比0.54±0.03、0.61±0.01),而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SGC7901:0.50±0.03比1.64±0.05、1.46±0.07,0.32±0.07比1.42±0.07、1.33±0.07。AGS:0.37±0.06比1.47±0.04、1.36±0.04,0.41±0.04比1.53±0.06、1.37±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GC7901=11.63、13.19、18.83、11.68、11.43、10.43,tAGS=15.02、16.23、14.67、12.97、14.45、17.18;P均<0.01)。结论胃癌组织和细胞中PTBP1表达水平均升高,并且参与调控胃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EMT。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深度反卷积神经网络(DDNN)自动分割技术,探讨其在鼻咽癌靶区和危及器官(OAR)辅助人工勾画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已完成治疗的800例鼻咽癌患者的CT信息,构建基于DDNN算法的端到端自动分割模型,选取10例新的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测试集。通过比较10名初级医师在自动勾画基础上辅助人工勾画(DLAC)与单纯人工勾画(MC)的精确度系数(DICE)、平均一致距离(MDTA)、变异系数(CV)、标准距离偏差(SDD)、勾画时间等参数以评估自动勾画的效果。结果在DLAC组,GTV、CTV的DICE分别为0.67±0.15、0.841±0.032,MDTA分别为(0.315±0.23)、(0.032±0.098) mm,显著优于MC组(P<0.001)。除脊髓、左右晶体、下颌骨外,DLAC组其他OAR的DICE高于MC组,其中下颌骨最高,视交叉最低。此外,相较MC组,DLAC组GTV、CTV、OAR的CV、SDD均显著降低(P<0.001),总勾画时间节省63.7%(P<0.001)。结论与MC相比,基于DDNN建立的DLAC能更为准确地实现鼻咽癌GTV、CTV和OAR的勾画,可大幅提高医师工作效率及勾画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