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不足。方法116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CTCA检查,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作对照,分析1508个冠脉节段,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阳性结果,结果CTCA用于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灵敏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8.66%、86.49%、98.04%、90.40%、97.11%。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快速、安全、价廉,有望成为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64排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应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技术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方式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以为临床诊断做参考数据,确保及时为患者治疗,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施行早期动脉夹闭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本院就诊颅内动脉患者8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夹闭组40例(39个动脉)及栓塞组45例(47个动脉)。观察两者患者的效果评价、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完全闭塞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GOS、mRS评分中良好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少于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完全闭塞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脑血管破裂率高于栓塞组(P<0.05)。夹闭组患者的出血破入脑室、术后短暂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皆明显低于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显微手术夹闭可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的首选方法,其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早期动脉瘤夹闭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罕见骶骨原发性动脉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12月收治1例罕见的骶骨原发性ABC病例,经过完善的X线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全身骨显像、正电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学系列检查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监控下穿刺活检、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骶骨肿瘤靶动脉介入栓塞后手术病灶刮除、异体松质骨植骨治疗,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系统分析其影像学诊断价值。结果X线见右侧骶1~骶3椎体骨质结构模糊。CT、MRI均显示骶骨ABC病灶呈局部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局部骨皮质变薄,部分缺损,内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部分突向椎管,病变累及相应椎体右侧附件;MRI还显示病灶呈混杂短T1长T2信号影,内见条片状长T1短T2信号影,呈蜂窝状改变,可见多发小液平征象,增强扫描示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斑片状轻-中度强化区,病灶突向椎管右份,累及椎体右侧附件,相应周围骨质可见骨髓水肿。全身骨显像显示骶骨近右侧骶髂关节处异常团块状高浓度放射性浓集灶;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成像(SPECT/CT)融合(骨窗)图像示骶骨右侧病灶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边缘骨皮质变薄并部分中断。PET-CT检查提示右侧骶管异常扩张,并见软组织肿块形成,病灶侵犯骶2、3椎体右侧及右侧骶神经根,局部压迫马尾神经;相应部位见局灶性放射性浓聚影,放射性分布不均。DSA显示动脉期右侧骶外侧动脉远端及髂腰动脉无名分支远端可见丰富迂曲、增粗的肿瘤血管。随访16个月,症状体征消失,未见肿瘤复发、扩散,无神经功能障碍,早期疗效较好。结论骶骨原发性ABC的影像学检查对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 骶骨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动脉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7例颌骨动脉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27例患者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0.6.62岁(平均年龄23.4岁);上颌骨7例,下颌骨20例。7例为继发性,20例为原发病变。X线平片显示.病灶长轴沿下颌骨长轴走向13例(76%);骨质破坏呈膨胀性,病变骨与正常骨之间边界欠清,无明显的骨质反应线.骨皮质膨胀变薄或断裂,无骨膜反应;13例病灶内部有分房。CT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内含切迹,7例骨性房隔,3例出现液-液平面。MRI上T1WI为低、等信号,T2WI均匀的高信号。27例病变中,15例(56%)为偏心型,12例(44%)为中心型.1例为骨旁型。结论: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明确诊断。

  • 标签: 动脉瘤样骨囊肿 颌骨 影像学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应用颈动脉彩超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394例进行心脑血管病筛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97例CAS患者作为A组, 另外197例非CAS患者为B组。两组均行颈动脉彩超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A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1.26±0.19)mm大于B组的(0.75±0.12)mm, 颈动脉硬化等级评分(2.59±0.44)分、斑塊积分(2.88±0.22)分均高于B组的(0.24±0.06)、(0.13±0.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彩超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颈动脉斑块评分情况的分析,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参与研究的病例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组,对所有病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进行颈动脉斑块评分,以此作为分析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联系的数据基础。结果经过颈动脉超声检测以后,发现冠心病组在Crouse积分、等级积分、斑块数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如将所有病例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划分,以上结果也成立,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评分可以反映出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

  • 标签: 颈动脉斑块评分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斑块类型及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斑块的CT值分为钙化斑块组(CT值≥130 HU)20例、软斑块组(CT值≤60 HU)20例、混合斑块组(CT值60~130 HU)40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类型的关联、血小板功能和血清生化和脂肪细胞因子指标差异。结果不同类型的斑块与狭窄程度的比例存在一定关联,钙化斑块组轻度狭窄12例,中度狭窄5例,重度狭窄3例;混合斑块组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14例,重度狭窄15例;软斑块组轻度狭窄2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P<0.05)。血小板功能比较,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软斑块组比较,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6,P>0.05);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软斑块组比较,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血栓最大坚固度(TEG-MA)和P选择素(P-selectin),软斑块组高于混合斑块组且高于钙化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57、6.47、18.74,均P<0.05)。血清学指标和脂肪细胞因子比较,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软斑块组比较,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瘦素(Leptin)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软斑块组高于混合斑块组且高于钙化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5、21.31、14.58、9.37、13.58,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心病患者可通过评估斑块的类型从而判断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斑块 冠脉狭窄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造影 电压门控 斑块
  • 简介:摘要骨肉瘤好发于长骨,颅骨原发的骨肉瘤罕见。本文报道1例40岁女性,左枕部进行性增大的肿块。组织学显示两种形态:一种为实性区,表现为密集增生的梭形肿瘤细胞,局灶间质可见粉染的骨基质;另一种为囊性区,囊内出血,囊壁梭形细胞增生并可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波形蛋白、RUNX2、Osterix、SATB2阳性,CD99弱阳性,Ki-67阳性指数约30%,p53、CD34、孕激素受体、SSTR2、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TAT6、BCL2、H3.3 G34W、S-100蛋白、SOX10、MDM2、CDK4均阴性。分子表型:H3F3A基因无突变,USP6基因无分离重排,MDM2基因无扩增。患者经历多次复发及手术,于首次术后17个月去世。诊断时需要与颅骨继发性骨肉瘤、动脉骨囊肿、骨巨细胞、脑膜及伴有骨分化的软组织肿瘤等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护理干预在临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抽选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甲乙两组各47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两组在不良生活方式上均有所改善,且以乙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对临床冠心病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血脂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 患者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0~75岁。病程1~15年。结果2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剩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做好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防治有助于患者心脏健康水平的维持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疗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一项来自美国威克森林浸信医学中心的研究成果表明,一种常见的抗抑郁药物或可使得非人灵长类动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增加6倍,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身心医学》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长,中老年人健康话题也日益被人们关注以及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持续升高,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被诊断出患上这种疾病。而在这种背景之下,随着医疗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治疗技术也获得很大发展,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运用到治疗中,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疾病痛苦。本文综述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治疗进展。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老年人 动脉旁路移植技术 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