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MF)对高血脂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将60只适龄健康大鼠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每组20只。除空白照组外,其余2组大鼠均喂养高脂饲料 6 周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每日高脂饲料喂养,蒸馏水灌胃;二甲双胍组每日以高脂饲料喂养,二甲双胍 150mg.kg-1.d-1灌胃; 空白对照组每日普通饲料喂养,灌胃蒸馏水。4 组均灌胃 4 周,记录各组大鼠造模前、造模 6 周后、灌胃 4 周后的体重,检测各组大鼠造模 6 周后及灌胃 4 周后血清中HDL-C、LDL-C、AST、ALT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LDL-C 增高,LDL-C 降低( P<0.05或 P< 0.01);二甲双胍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LDL-C降低,HDL-C 增高( P< 0.05 或 P<0.01) ;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ALT、AS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或 P <0. 01);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大鼠 ALT 和 AST 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或 P <0.01) ;结论 二甲双胍对高血脂大鼠具有降血脂作用,对其肝功能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简介:日常例行常规检查中经常需要接触并解读到各种血液检查项目。其中,D-二聚体检测是一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重要检查,它在早期识别血栓风险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本科普内容主要与大家分享关于D-二聚体检测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项检查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Neuroform EZ支架与Enterprise 2代支架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治疗中的贴壁性、安全性以及探讨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分别采用Enterprise 2代支架治疗的143例sICAS患者(置入Enterprise 2代支架143枚)及采用Neuroform EZ支架治疗的202例sICAS患者(置入Neuroform EZ支架202枚)为研究对象,术中依据高分辨平板CT扫描重建图像评价支架贴壁情况,观察术后30 d内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依据术后6个月DSA或CTA随访结果评价支架通畅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支架释放后共有49例患者支架贴壁不全,其中Enterprise 2代组24例(包括Ⅰ型15例、Ⅱ型9例),Neuroform EZ组25例(包括Ⅰ型11例、Ⅱ型14例),2组患者间支架贴壁不全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4,P=0.248)。而当支架成角度数≥75°或狭窄处两端血管管径比≥1.30时,Neuroform EZ组中贴壁不全率(19.0%、10.3%)明显低于Enterprise 2代组(41.4%、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8,P=0.040;χ2=4.531,P=0.033)。(2)术后30 d内共有17例患者出现与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其中Enterprise 2代组9例,Neuroform EZ组8例,2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获得随访的317例患者中共有20例出现与责任病变血管相关的远期脑卒中,其中Enterprise 2代组8例,Neuroform EZ组12例,2组患者间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5)。(3)共有298例患者获得术后6个月的影像学随访,其中65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包括Enterprise 2代组29例、Neuroform EZ组36例,2组患者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9,P=0.5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714,95%CI:1.437~5.126,P=0.002)、支架贴壁情况(OR=3.435,95%CI:1.223~9.652,P=0.019)、狭窄处长度(OR=1.176,95%CI:1.065~1.300,P=0.001)及术后即刻血管残余狭窄率(OR=1.038,95%CI:1.004~1.074,P=0.029)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Enterprise 2代与Neuroform EZ支架治疗sICAS均具有较高的贴壁性和安全性,但在狭窄病变前后管径差别较大(管径比≥1.3)或支架成角度数较大(≥75°)的病例中Neuroform EZ支架的贴壁性更好。罹患糖尿病、支架贴壁不全、狭窄处长度较长及术后即刻血管残余狭窄率较高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几率更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二甲双胍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于中心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是否发生二甲双胍不良反应分成两组,一组为有36例患者的有反应组,另一组为有56例患者的无反应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表现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经统计分析,有反应组中女患者的比例远高于无反应组(P<0.05);有反应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相比无反应组要低(P<0.05);有反应组的患者二甲双胍剂量大于无反应组(P<0.05);服用二甲双胍药物治疗期间,胃肠道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二甲双胍不良反应,体重指数低、药物剂量大都易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以胃肠道系统不良反应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个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7日、2021年1月22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2个Joubert综合征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2个家系的临床特征,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应用Sanger测序对致病变异位点进行验证,并对家系2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家系1先证者为胎儿,宫内孕23+5周,超声及磁共振均表现为"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及"臼齿征",引产胎儿无明显临床表型异常,基因检测提示其INPP5E基因存在c.812+3G>T和c.1828G>C复合杂合变异,临床诊断为Joubert综合征1型。家系2先证者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有特殊面容、肌张力低下、右足六趾畸形,磁共振提示小脑发育不良及"臼齿征",先证者ARMC9基因存在c.485C>G和c.1878+1G>A复合杂合变异,临床诊断为Joubert综合征30型。产前诊断提示家系2胎儿ARMC9基因携带c.485C>G杂合变异,新生儿随访临床表型正常。结论INPP5E基因c.812+3G>T及c.1828G>C复合杂合变异和ARMC9基因c.485C>G及c.1878+1G>A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是家系1和家系2的遗传学致病原因,上述发现扩展了Joubert综合征的致病变异谱,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二甲医院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住院日差异,并探讨其与医院管理的关系。方法:自2021年03月~2022年03月期间,选取我院就诊的患者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40例、循环系统疾病40例、消化系统疾病50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0例、骨折3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对照组接受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两组在不同疾病类型下的住院日变化,并评估医院管理对住院日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不同疾病类型下的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的管理措施对住院日有积极的影响;观察组的管理效率、管理技能、患者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住院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医院管理对住院日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注重加强管理措施,提升医院管理的整体质量,以优化患者的住院体验和医疗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刃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抽取2022.01-2023.03在我院就诊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共计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给予刃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VAS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对照组VAS评分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1月,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月,观察组的外展、外旋活动度比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刃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疗效显著,利于缓解肩关节疼痛感,改善预后,临床可进一步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二甲医院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住院日差异,并探讨其与医院管理的关系。方法:自2021年03月~2022年03月期间,选取我院就诊的患者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40例、循环系统疾病40例、消化系统疾病50例、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0例、骨折3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观察组(n=100),对照组接受常规质量管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管理法,比较两组在不同疾病类型下的住院日变化,并评估医院管理对住院日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不同疾病类型下的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的管理措施对住院日有积极的影响;观察组的管理效率、管理技能、患者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住院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医院管理对住院日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注重加强管理措施,提升医院管理的整体质量,以优化患者的住院体验和医疗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果探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06.09-2023.06.09,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入组患者需分别接受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前提下,就单一二维超声诊断及联合诊断(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术后病理检查,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结节患者54例(67.50%),恶性结节患者26例(32.50%)。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二维超声恶性结节检出15例(18.75%),良性结节检出65例(81.25%);联合诊断中,恶性结节检出25例(31.25%),良性结节检出55例(68.75%)。联合诊断方式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二维超声,且有P<0.05。结论:与单一二维超声诊断方式相比,联合诊断方式,及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共同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诊断,检出率及准确性更高,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起止时间:2022年1月-2023年9月;选择于我院就诊的7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诊断恶性结节31例,良性结节44例。所有患者均做二维超声(二维组)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组)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与金标准诊断结果、二维组与彩色组诊断能效。结果:二维组诊断恶性18例,良性57例,金标准诊断恶性31例,良性44例,二维组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经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彩色组诊断恶性是30例,良性是45例,金标准诊断恶性是31例,良性是44例,彩色组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经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维组诊断灵敏性与准确性均明显低于彩色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维组与彩色组诊断特异性经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最高,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