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主持人语:对于英国这样的单一民族国家,无论是民族文学还是国别文学,都叫作nationalliterature,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而言,民族显然有着更复杂的含义。首先,我们所接受的“民族”概念包含了作为民族国家之民族与作为文化、人种、地域族群身份之民族的张力。“中华民族”包含“多民族”,如何在尊重多民族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基础上建构和维系统一的“民族国家”认同,是这种民族张力的重要内涵。我们常说的“中华民族”是始于晚清,基本完成于1930年代的文化想象和实践共同体,它通过对民族图腾、神话、历史地理的系统建构,建立了一种整体性的民族国家文化认同。
简介:民族主义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主流文学的发展中是一种富有统摄力的意识形态,其向阶级一民族主义的转换是把延安文学观念推向'党的文学'观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党的文学'是文艺整风后延安文学观念或后期延安文学观念的核心部分,也是其至为关键的存在样态.至此,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也就由'民族形式'论争时期的民族-现代性转换为阶级-民族-现代性,进而言之为党的-民族-现代性,这是'党的文学'观的内在呈现,是文艺整风后延安文学观念的独特现代性表征.在毛泽东的理论建构中,'党的文学'观的提出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因而此前学界根据把后期延安文学定性为'工农兵文学'是不准确的.
简介:目前我国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方面的教材和著作,大都全盘接受美国学派的观点,不加区别地把所有"跨学科研究"都视为比较文学,导致了比较文学学科范围的无节制地扩大与膨胀.本文认为,"跨学科研究"必须同时又是跨语言、跨文化、跨民族的研究,才是比较文学,并由此提出"超文学研究"这一新概念."超文学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与"跨学科研究"不同.它不是总体地描述文学与其它学科的一般关系,而是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将某些国际性,世界性的社会事件、历史现象、文化思潮,如政治、经济、军事(战争)、宗教哲学思想等,作为研究文学的角度,切入点或参照系,来研究某一文学与外来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