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评价是评定人或事物的价值,是主体的一种思维活动,即具有一定价值观念的主体对客体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在翻译的转换过程中,必须充分理解评价人际意义,选择准确的词语和结构进行转换,以达到评价人际意义等效。本文以马丁和罗斯的评价系统理论、亨斯顿和辛克莱的评价局部语法为依据,以唐诗《蜀道难》及其五种英译文为素材,探讨评价人际意义与等效翻译问题。全文共分为三节:第一节着重阐述如何从概念和语言两方面识别评价;第二节运用功能语言学‘形式体现意义’的原则,以说明形式是达到评价人际意义等效翻译的重要因素;第三节小结,以其说明评价人际意义在翻译中要达到等效,必须掌握马丁和罗斯的评价系统理论、亨斯顿和辛克莱的评价局部语法,正确地识别评价以及与评价相关的成分,领会形式体现意义,选择就是意义的科学论断,分析其语境,选择贴切的词语或表达式进行转换;同时说明诗歌语篇类型的翻译要转换评价人际意义,在文化环境允许的条件下和语言结构无冲突的条件下,直译是达到等效的有效途径。
简介:<正>上一世纪末的1898年,清末著名学者、爱国者马建忠积“十余年力索之功”,在他五十三岁的时候向中国人民贡献了一部《马氏文通》,从此揭开了中国语言学新的一页。马建忠的伟大就在于他怀着清季“识当时之务”的先进时代意识,第一个引进了西方语法学的模式和观念,模仿欧西的“葛郎玛”(Grammar,语法)写作了中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书,以此开始了中国语法学研究的历史。马建忠的时代意识是什么呢?是他忧国忧民、渴望富国强兵的爱国意识,是他追求洋务改良的变革意识,是他“求夫实用”而“精求”“会通”新“道”、新“理”的科学意识和价值意识。马氏在其书的《后序》中明确提出:“君子学以致其道”。他将西方文化教育作为参
简介:迎着新春的脚步,2001年12月25-26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共同主办的俄语语义学·语用学·词典学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30余所高等院校和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出席了这次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5篇,与会代表80余人.组织了六场大会发言和一场分组(语义组、语用组、词典组、计算语言学组)讨论.50余名专家、学者在大会和小组讨论中宣读了论文,交流了科研成果,气氛热烈活跃.德高望重的俄语前辈、年富力强的中年学者和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的精彩报告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