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主要地区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国内8所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医院按统一方案、统一方法(Kirby-Bauer法)和判断标准(CLSI2005版)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38.9%(20%~57%)、40.5%(13%~70%),各所医院检出率有较大差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3%,有4所医院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耐药率<20%,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对其耐药率>50%.大肠埃希菌ESBLs阴性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50%,肺炎克雷伯菌非产ESBLs株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不同医院产ESBLs细菌对同一药物的耐药率有较大差异.结论不同医院耐药性各具特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最敏感,但已出现少数耐药株,应重视对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了解2010年国不同地区14所医院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照统一的方案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及E试验法,按照美国CLSI2010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用WHONET5.4软件统计分析呼吸道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14所医院呼吸道标本共分离出细菌224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3.2%,革兰阳性菌占16.8%。下呼吸道常见细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8.0%)、铜绿假单胞菌(17.0%)、肺炎克雷伯菌(14.2%)、金葡菌(10.9%),上呼吸道标本常见分离菌为化脓性链球菌(20.1%)、金葡菌(14.8%)、肺炎克雷伯菌(13.2%)。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门诊及儿童患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儿童分离株肺炎链球菌青霉素不敏感株(PRSP、PISP)检出率分别为13.2%、16.7%,明显高于成人分离株(2.9%、3.3%),化脓性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肺炎链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70%,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仍保持较高敏感性。流感嗜血杆菌儿童株和成人株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23.1%和34.1%,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90%。金葡菌未检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59.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敏感(耐药率〈6%),其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5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一舒巴坦�

  • 标签: 病原菌 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监测
  • 简介:随着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认识的提高,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采用,但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领域经验治疗的作用尚未明确,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准确性、降低过度治疗以及由此产生的真菌耐药、医疗资源耗费及不良反应增加等的关键。由于组织病理和培养技术的灵敏度低、耗时长,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非培养技术成为近年研究热点,并已被批准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等免疫受损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在非移植、非粒细胞缺乏的重症患者也受到广泛重视。

  • 标签: 真菌感染 非培养技术 重症患者
  • 简介:目的了解2009年国CHINET所属14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结果共收集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14所医院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992株,肺炎克雷伯菌4556株和产酸克雷伯菌377株。其中儿童患者(0~14岁)来源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分别占21.3%(1700/7992)和18.5%(915/4933)。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6.5%(33.3%~78.5%)和41.4%(21.7%~70.8%)。各医院ESBLs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小于1%,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6%。肺炎克雷伯菌对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介于2.9%~5.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0.8%和15.1%。产ESBLs菌对上述5种药物的耐药率也低于25%。50%以上的产ESBLs株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有10所医院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32株,大肠埃希菌20株。83株肺炎克雷伯菌和5株大肠埃希菌为泛耐药株,主要集中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共73株)。结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高度敏感性。与2007年细菌耐药性监测资料相比,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菌株分离率上升明显,尤以肺炎克雷伯菌为甚。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 耐药性监测
  • 简介:目的了解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ATB系统对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和ESBI.S的检测,结果按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为90.8%,其中大肠埃希菌929株(78.4%)、肺炎克雷伯菌124株(10.5%)和奇异变形杆菌69株(5.8%)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分别为93.1%、88.7%和79.7%。住院患者尿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低于门诊患者(87.0%对92.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4.4%、38.7%和23.2%。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分别为89.5%和87.5%。结论尿标本培养获得的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分离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肠杆细菌科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之一。

  • 标签: 尿路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 磷霉素氨丁三醇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基因。结果46株鲍曼不动杆菌armA基因阳性36株,阳性率78.3%,未检出rmtA、rmtB、rmtC、rmtD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全部敏感,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分别为13.0%、80.4%、91.3%、95.7%、95.7%,对其他测试药物耐药率100%。结论医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已非常严重,携带armA基因是导致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原因之一,延缓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已刻不容缓。

  • 标签: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16SRRNA甲基化酶 armA基因
  • 简介:利奈唑胺为全合成嚼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抗菌药,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良好抗菌作用。文献报道该药在人体非炎性房水中穿透性良好,但其对玻璃体穿透性的资料则甚少。本文作者研究了利奈唑胺全身给药后在人体非炎性玻璃体的穿透性。该研究在24例接受玻璃体摘除术患者中进行。

  • 标签: 利奈唑胺 全身给药 玻璃体 非炎性 药动学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简介:目的探讨NLRP3炎性小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血流感染小鼠模型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对C57BL/6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金葡菌菌液或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血流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处理后的24h、48h处死小鼠并检测相关指标。小鼠血液及组织匀浆(肝、肺、肾)经24-48h细菌培养后检测其细菌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及组织匀浆细胞因子IL-1β和IL-18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组织匀浆NLRP3、ASC、caspase-1mRNA及蛋白的含量;HE染色定性观察组织炎性改变以及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观察组织炎性小体表达情况。结果血流感染组血液及组织匀浆细菌计数在感染后24h及48h后显著增加,HE染色观察组织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甚至有脓肿或坏死,并随感染时间而加重;所有组织匀浆IL-1β和IL-18的水平显著提高;3种组织匀浆的ASC和caspase-1mRNA表达水平均在感染后48h显著升高,而肝脏及肺脏NLRP3mRNA表达水平在感染后24h就显著升高;而且,感染组各组织匀浆的NLRP3、ASC、pro-caspase-1以及caspase-1p20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升高。结论金葡菌血流感染与炎性小体的激活有关,并且炎性小体表达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研究结果可能为血流感染或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并为其治疗带来新的方法。

  • 标签: NLRP3炎性小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血流感染
  • 简介:黏菌素被用于治疗多耐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甲磺酰黏菌素(colistinmethanesulfonate,CMS)静脉滴注后能被水解为具活性的黏菌素。目前关于黏菌素的药动学资料还很有限。本文报道CMS和黏菌素在危重感染患者群体的药动学特征。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MDR—GNB)感染患者(排除接受。肾功能替代治疗的患者)。

  • 标签: 静脉滴注治疗 革兰阴性菌 感染患者 患者群体 菌素 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 简介:目的调查中国6所教学医院2004--2005年分离的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5年3月全国6个地区6所医院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的510株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p溶血链球菌及MSSA、非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泊肟等9种抗菌药物的MIC。结果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ISP)、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对头孢泊肟的敏感率分别为98.9%、42.2%、6.4%。肺炎链球菌对莫西沙星的敏感率为100%;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94.6%;对阿奇霉素的敏感率仅为10.7%;流感嗜血杆菌、MSSA、非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泊肟、头孢丙烯、头孢克洛、莫西沙星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在51.3%~100%。结论呼吸道病原菌特别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与往年监测结果相比较呈增加趋势;头孢泊肟对呼吸道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头孢丙烯和头孢克洛。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社区获得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头孢泊肟
  • 简介:目的了解6种编码16SrRNA甲基化酶的基因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0~12月分离的211株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采用PCR检测其中6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的分布。对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的菌株,用ERIC-PC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11株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革兰阴性菌,91.5%(193/211)被检出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其中133株含armA(133/211,63.0%),60株含rmtB(60/211,28.4%)。阿米卡星MIC≥512mg/L、庆大霉素MIC≥128mg/L的104株肠杆菌科细菌,甲基化酶基因检出达100%,且armA和rmtB的检出相仿(分别为49与55株)。阿米卡星MIC≥512mg/L、庆大霉素MIC≥128mg/L的94株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甲基化酶检出94.7%(89株),以armA(84株)为主。未检测到rmtA,rmtC,rmtD和npmA基因。ERIC-PCR结果显示该类基因并非单克隆传播。结论几乎所有临床分离的阿米卡星MIC〉512mg/L的革兰阴性菌中都能检出armA或rmtB基因。

  • 标签: 氨基糖苷类 耐药 16S rRNA甲基化酶 革兰阴性菌
  • 简介:目的了解2012年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自动化仪器方法对上述菌株作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按2012年版CLSIM100-S22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的CRE菌1499株,包括克雷伯菌属952株(63.5%)、肠杆菌属226株(15.1%)和埃希菌属206株(13.7%)等。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最多者分别为呼吸道标本(48.2%)和重症监护室(29.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菌株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除对阿米卡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低于50.0%外(分别为46.9%和49.8%),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0%~100%。儿童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低于成人分离株。结论CRE菌株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严重限制临床抗感染治疗有效药物的选择。CRE菌株在医院中的某些科室如重症监护室和神经外科较为集中,应对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遏制此类耐药菌株在医院中的播散流行。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控制
  • 简介:目的评价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去甲万古霉素静脉用药的HSCT住院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的关系、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观察疗效。结果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共入选病例95例,其中可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安全性评价者93例。出现不良反应者共1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其中肾功能损害7例(7.5%)、肝功能损害4例(4.3%)、肝肾损害伴血尿者1例(1.1%)、肠道菌群失调1例(1.1%)、耳鸣1例(1.1%)、血栓性静脉炎1例(1.1%)。年龄≥45岁,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都是造成肾脏损害的高危因素。而以上因素均不是肝脏损害的高危因素。可评价疗效的81例,47例有效,总有效率58.0%。结论注射用去甲万古霉素在HSCT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合并应用其他易造成肾脏损伤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两性霉素B、膦甲酸钠)易发生肾脏损害。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氨基糖苷类药物与其他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联合应用时,在缩小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突变选择窗的作用。方法选择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奈替米星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同时选择4种临床常用的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进行试验。应用E试验法测定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和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MIC;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单药及联合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防耐药突变浓度,计算选择指数,根据联合前后选择指数的变化,观察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其他抗菌药物联合后对其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单药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选择指数分别为:16、〉32、16、32;联合阿米卡星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1、2、4、4;联合妥布霉素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2、2、8、8;联合奈替米星后其选择指数分别为:2、4、8、16。结论4种抗鲍曼不动杆菌药物在分别联合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后,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突变选择窗明显缩小,可以有效减少耐药突变株产生,以联合阿米卡星后的作用最为明显。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突变选择窗 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