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BX18腺病毒是否能够成功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使其向心肌细胞分化。方法:取成年SD大鼠的四肢骨髓将其分离培养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重组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Ad-TBX18载体,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为试验组,并将只是转染绿色荧光蛋白的空载病毒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诱导后三组细胞肌钙蛋白I(cTnI)、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actin)阳性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TnI、α-SC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效率高达95%。试验组的cTnI、α-SCA阳性表达率以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载病毒组、空白对照组(P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在肺部良恶性结节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最终均随访手术后病理结果或经正规治疗后临床诊断结果的肺结节患者的PET-CT图像和延迟显像的PET-CT图像资料,分别记录其PET-CT图像和同机PET-CT延迟显像病灶的放射性核素分布情况,同时测量其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较其SUVmax的变化情况,并且记录其CT形态学表现。 结果 60例患者中恶性病变21例,SUVmax在1.3-14.6之间,其中腺癌9例,鳞癌10例,小细胞肺癌2例;良性病变39例,SUVmax在0.9-25.3之间,其中炎性病变21例,结核8例,炎性假瘤3例,肺脓肿3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错构瘤2例。在肺部孤立性结节中,良性病变居多(39例/60例),恶性病变少(21例/60例)。恶性病变中大多数患者(18例/21例)延迟显像后SUV值增高,仅3例恶性病变表现为延迟显像后SUV降低,病理类型分别为粘液性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高分化腺癌1例;良性病变大多数病例(28例/39例)延迟显像后SUV值增高,少数病例(11例/39例)延迟显像后SUV降低。结论 延迟显像在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诊断时要密切结合CT图像特点、病人的序列影像学资料观察结节是否变化、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特点、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诊断。联合应用PET-CT初次显像和延迟显像的SUVmax变化情况,在诊断肺部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上优于单独CT或单独PET-CT。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18F-FDG PET显像与ASL技术鉴别诊断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某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诊治患者52例(帕金森病33例,多系统萎缩19例),均予以18F-FDG PET显像与ASL技术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多系统萎缩患者在脑桥和小脑区域的SUVmean、CBFmean均明显低于帕金森病患者(P<0.05)。结论 18F-FDG PET显像与ASL技术对于葡萄糖代谢特征和血流灌注量具有一致性,可以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有效鉴定,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目的进一步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IL-18的水平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38例SLE患者在活动期和治疗后稳定期及30例对照血清中IL-18的水平,观察IL-18与SLE疾病活动指数标准(SLEDAI)及其它疾病活动指标[血沉(ESR),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和C4及总补体CH50]的相关性.结果(1)活动期和治疗后稳定期SLE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分别为(754.2±314.8)pg/ml,(311.5±256.7)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8.4±12.6)pg/ml];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2)在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分别与抗ds-DNA抗体滴度和SLEDAI评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均P<0.05).与ESR,C3,C4和CH50等其它实验室指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而活动期SLEDAI评分分别与C3、CH50和抗ds-DNA抗体滴度呈显著的相关性(均P<0.05).(3)活动期和治疗后稳定期SLE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变化结果与SLEDAI评分变化结果呈现显著相关性(r=0.46,P<0.05).结论IL-18水平在SLE中升高,与SLE活动性呈现显著正相关,检测IL-18可以作为诊断SLE活动性的有效的指标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 ~(18)F-FDG PET/CT 显像对肾癌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有效性。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肾癌诊断患者 76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 (18)F-FDG PET/CT 显像诊断,通过此种方式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式效果。 结果 通过诊断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患者并未出现不良状况,患者疾病预后良好率也较高; (18)F-FDG PET/CT 诊断时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有效度。 结论 研究发现 (18)F-FDG PET 在进行肾癌诊断时敏感度低于 CT ,但对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也有自身优势,可有效判定肾癌分期,也可为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支持,值得推荐。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膀胱颈电切术治疗18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6(11~48)min,失血〈10ml,无水中毒及尿失禁发生。术后病理报告为膀胱颈粘膜下纤维组织增生伴玻璃样变性,部分平滑肌变性增生及粘膜下炎性细胞浸润。本组1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2(4~23)个月,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由4.2±1.1降至1.7±0.5(P〈0.01),最大尿流率由(3.8±2.9)ml/s升至(16.0±6.4)ml/s(P〈0.01),残余尿量由(355.5±196.5)ml降至(34.54-18.9)ml(P〈0.01)。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有效的腔内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切口治疗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2014年~2017年我科收治且行手术治疗的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组A组10例,为膝前正中切口入路;B组10例,为膝前内外侧双切口入路。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②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③术后1年分别对患者进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计算优良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而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A、B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术后分别出现1例关节强直患者,且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为80%,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在完成坚强有效内固定的前提下,不同手术切口各有利弊,需根据具体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情况选用恰当入路。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直型针与Y型针在急诊科使用过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2022年1月-7月留观48小时以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直型留置针组(实验组)与Y型留置针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为直型留置针组,对照组为Y型留置针组,对比两组使用套管针过程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脱管率、堵管率、液体外渗)等数据。结果 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略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型留置针较Y型留置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推广应用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对儿童回结肠型与小肠型肠套叠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6月收治的 46例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按照疾病类型不同将入组患儿分为回结肠型( n=26)和小肠型( n=20),两组患儿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记录两组临床超声检查结果,统计组内患儿套筒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及腹腔游离液体检出率,采用统计学软件计算组内患儿套头部直径、脂核厚度、外层肠壁厚度及核壁指数均值,进一步分析两组不同类型肠套叠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除肠系膜淋巴结外,回结肠型肠套叠患儿中套筒内淋巴结及腹腔游离液体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小肠型肠套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回结肠型肠套叠患儿套头部直径、脂核厚度、外层肠壁厚度及核壁指数均明显高于小肠型肠套叠,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声对儿童回结肠型与小肠型肠套叠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黏液型胃癌(MGC)与低分化胃癌(PDG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8例MGC和508例PDG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PDGC患者相比,MGC患者发病年龄更大[(59.2±11.9)岁比(54.1±13.2)岁],远处转移率更高(36.8%比23.8%),腹膜种植率更高(29.4%比16.9%),根治性切除率更低(60.3%比7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GC组和PDGC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9.4%和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位于胃中1/3的肿瘤,MGC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低于PDGC患者(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及根治性手术是MGC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淋巴结转移、根治性手术、浸润深度是PDG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GC与PDGC在发病年龄、腹膜种植、远处转移及根治性切除率方面存在差异,但总体预后两者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