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使用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PICC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7例进行随机分组后对A组28例乳腺癌患者实施PICC的干预护理,对B组29例乳腺癌患者实施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简称PORT)的干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意外拔管率、导管重置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且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患者(P<0.05),统计学均有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实施PORT干预的有效性高于PICC,能减少并发症及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促进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的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化疗病例进行研究,以治疗方案为依据进行分组,对照组(39例)纳入的为接受常规护理的病例,观察组(39例)接收的为综合护理的病例,两组病例共计78例。记录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结果 两分组在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上,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7月~2022年5月为限,对72例本院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36)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n=36)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对比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期间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护理模式在老年肿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赣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0月100例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老年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输液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 =5.165,P<0.05),输液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 =5.231,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X =5.432,P<0.05),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护理管理中,可以减少不良事件、输液港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行精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文对患有乳腺癌的患者进行分析,选取接受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法且治疗时间介于2022年1月-2024年2月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出的100例患者置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前者采用精细护理干预模式;后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护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度较低,自护能力相对较强,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治疗环节,若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法,应注重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的落实,提升患者自护能力,降低患者疼痛感。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早产儿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67例,其中32例为观察组应用UVC联合PICC输注法,35例为对照组应用PICC输注法。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更早,住院日数较对照组缩短,观察组患儿PICC置管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PICC穿刺点渗血、导管堵管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C联合PICC输注法能提高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保护早产儿血管,降低PICC静脉炎发生率,缩短早产儿的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导管在血液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依照就诊顺序将我院收治的80例血液病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PICC置管治疗,对照组予以静脉导管治疗。结果观察组穿刺与导管留置总成功率90.00%,对照组穿刺及导管留置总成功率77.50%,观察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平均所用时间(12.1±1.5)min,对照组穿刺置管平均所用时间(33.8±2.1)min,观察组穿刺置管平均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仅有3例静脉炎(7.50%,3/40);对照组患者脱管2例(5.00%,2/40)、堵管3例(7.50%,3/40)、误入动脉4例(10.00%,4/40)、导管感染2例(5.00%,2/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导管插管方式更加便捷、安全、有效,可在血液病治疗中与锁骨下静脉导管结合使用。
简介:目的评估膝下静脉入路治疗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膝下静脉入路行接触性导管溶栓(CDT)的74例下肢DVT患者资料,统计溶栓效果、并发症、术后通畅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74例患者中,34例在起病3d内接受CDT治疗,溶栓效果理想;起病4~10d后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71.0%(22/31)成功达到血栓完全溶解;超过10d者没有一例达到血栓完全溶解。14例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没有大出血发生;11例穿刺部位麻木不适;2例经小隐静脉入路患者出现局部闭塞;胫后静脉入路患者中有1例出现静脉闭塞。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1个月至5年),总体通畅率为85.9%(55/64)。结论对于全肢型DVT的溶栓治疗,膝下静脉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乳腺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乳腺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n=35)PICC置管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n=35)PICC置管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患者PICC置管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针对血液肿瘤PICC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能。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将我院128例血液肿瘤PICC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64例,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优质护理,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SF-36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生理机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总体健康评分指标、生命活力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以及精神健康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理机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总体健康评分指标、生命活力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以及精神健康评分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血液肿瘤PICC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优质,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术后经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镇痛、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9期)、Cochrane协作网麻醉组专业协作组数据库、MEDLINE(1966-2008.9)、EMbase(1966~2008.9)、PubMed(1966~2008.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08.9)、CNKI;手工检索《中华麻醉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及国内外相关会议论文,收集术后经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Meta分析采用RevMan4.2.8软件。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包括5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2、4、8、12及24h几个时点,其镇痛、镇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镇痛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两组血浆芬太尼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静脉自控镇痛和经硬膜外自控镇痛均能得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经静脉自控镇痛避免了硬膜外穿刺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还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减少医疗费用等优点。因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病例数较少,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设计严谨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简介: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技术难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1994年8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3367例行TIP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1)TIPS技术无难度情况.(2)TIPS技术有难度情况(技术难点原因及解决方案).(3)再次介入术中情况.(4)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TIPS技术无难度情况:3367例行TIPS患者中,1963例技术无难度,其中1031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联合应用,19例同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和经皮肝穿刺联合应用,913例直接行TIPS.(2)TIPS技术有难度情况:3367例行TIPS患者中,1404例技术有难度,其中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直径≤5mm404例、肝静脉全程完全闭塞77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93例、门静脉闭塞合并粗大侧支19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完全闭塞性血栓或癌栓142例、肝静脉或下腔静脉与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空间关系不合理176例、肝内门静脉主要分支在肝外(肝裂增宽、肝部分切除后等)251例、肝内胆管扩张78例、其他情况64例(肝脏明显小、肝囊肿、多囊肝、肝硬化严重、肝巨大肿瘤、肝静脉段下腔静脉完全闭塞等).其中896例患者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联合应用,480例同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与经皮肝穿刺联合应用,7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经皮脾穿刺联合应用,9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经股静脉穿刺联合应用,12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经皮肝穿刺、经皮脾穿刺联合应用.(3)再次介入术中情况:3367例患者中,1035例行再次介入治疗,其中126例技术有难度.126例患者中支架上端“盖帽”32例,应用RUPS-100穿刺针穿刺支架上端;支架开口部位与下腔静脉形成的角度较大56例,其中27例应用导引导管辅助,18例应用RUPS-100的金属�
简介:精索静脉曲张青春期发病率约10%左右。空降兵因职业原因,根据临床观察发现,其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自1988—05~2004—05,我院采用小切口经腹膜后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10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的导管维护中应用品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68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1月到2022.1月,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34例为一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进行患者导管维护(称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品质管理进行患者导管维护(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导管维护方式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的导管维护中,应用品质管理可大幅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不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