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干预对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治疗效果和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且治疗费用少,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监护室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2月~2015年8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重症监护室病人,按照抽签尾数奇偶法将病人分为组①(37例)和组②(38例)。组①采取重症监护室常规流程护理策略;组②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评价(1)家属满意度;(2)护理前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SRSS评分)、重症监护谵妄筛查检查表(ICDSC评分);(3)护理投诉率、不良预后率。结果(1)组②病人家属满意度显著比组①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②护理后SRSS评分、ICDSC评分显著比组①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②护理投诉率、不良预后率显著比组①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重症监护室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大,可有效改善病人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现状,针对问题采取人性化及个性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灭菌质量,保证消毒灭菌效果。方法做好消毒供应室的合理布局,抓好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掌握正确的灭菌方法,转变观念进行人性化服务及实行个性化管理。结果通过对消毒供应室实施科学化管理,使医院的物品消毒、灭菌效果得到了保证,使之亦大大降低了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几率,保证了医疗安全。结论本文通过总结对医院消毒供应室人性化及个性化的管理策略,反思在消毒供应室管理的过程中的不足,乃至潜在的风险,通过采取完善布局建设、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改进、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清洗灭菌质量、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等措施,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老年病人院内感染的相关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控制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老年科长期住院治疗并发生院感的8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原因、发生部位以及相应的病原菌检查结果等。结果87例病人中,呼吸系统发生院感的比率最高,达到了59.5%,其次为泌尿系统,占比为23.8%;病原菌学检查阳性率达到67.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比率最高,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高龄、行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是老年病人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因素(P<0.05)。结论对住院治疗的老年病人尤其是高齡病人,需加强基础护理,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严格控制相关抗生素的使用,以减少老年病人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
简介:(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四川达州635000)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现状,以加强前瞻性监控,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方法采取前瞻性监测结合回顾性调查,总结近2年来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发生医院感染30例,2010年、2011年感染率分别为6.25%、5.19%。结论加强前瞻性监测并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肺癌肾上腺转移10例的策略。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共10例,全部患者给予螺旋CT诊断和X线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X线的诊断准确率为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肿瘤边缘较为清晰和模糊的患者分别有7例和3例,多为实性,囊性很少,其直径大多在5cm以下,正常肾上腺机构消失和可见残余肾上腺结构患者分别有8例和2例,2例伴有其他位置的转移,1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结论在进行肺癌肾上腺转移的诊断分析过程中,螺旋CT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细菌抗生素耐药机制及其控制策略。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多重耐药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采用BD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仪器进行鉴定,分析医院细菌抗生素耐药机制及其控制策略。结果送检标本中分离出2106株病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16%;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占11%,其他占18%;以大肠杆菌为例病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强,占90.5%,药物属于细菌耐药率>75%的抗菌药物。结论随着抗菌素的广泛使用,细菌抗生素耐药性较强,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采用抗菌素前应该加强病原菌检测,选择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必要时联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