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在护理中实施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6例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护理方式分两组,各33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加入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住院相关指标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住院费用、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和健康知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81.81%(27/33)高于对照组54.54%(18/33)(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护理实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促进患者体征康复,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普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的有效护理。方法回顾我院12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并加以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前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24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95例患者(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进行观察,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针对对照组甲状腺腺瘤患者实施传统甲状腺切除术,针对实验组甲状腺腺瘤患者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观察两组甲状腺患者手术治疗后手术时间、对瘢痕满意程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切口长度、切口感染率。结果对照组甲状腺腺瘤患者与实验组甲状腺腺瘤患者之间对比的各项观察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甲状腺腺瘤患者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切口美观程度较高,预后较好。

  • 标签: 改良小切口 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 甲状腺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胆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讨的对象均为于我院进行医治的198例胆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以胆囊切除术予以医治。其中99例患者通过开腹式方法医治,称之为开腹组;余下的99例患者通过腹腔镜方式医治,称之为腹腔镜组。然后浅析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8.6±1.6)小时、出血量(38.8±6.6)ml以及住院时间(4.5±1.0)天均优于开腹组患者的各项指标,P<0.05。在术后并发症指标的对比中,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仅有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7.07%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25.25%,P<0.05。结论在胆结石疾病中应用开腹与腹腔镜均有良好的医治效果,但后者的应用效果更为明显,不仅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还能缩短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胆结石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接收的12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眼压完全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部分控制和无效控制显著低于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很好的控制眼压,恢复患者的视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215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01例(93.5%),中转开腹14例(6.5%),其中出现手术并发症3例(0.2%),包括胆总管损伤2例,术中出血1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LC的治疗效果肯定并且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LC 急性胆囊炎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术对农牧区妇女子宫良性病变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因各种子宫良性病变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10例。施行保留子宫内膜的子宫体楔形切除术。对照组10例。施行传统子宫(次)全切除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卵巢功能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E2水平较术前显著较低于对照组(P<0.01);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研究组对患者,手术难度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是子宫良性疾病年轻患者的首选。适用于高原农牧地区。

  • 标签: 高原农牧区 子宫内膜 子宫体楔形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输液量、住院时间、排便时间以及进食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恢复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用于结肠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接收治疗的6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分配比例进行分组,分为第二组和第一组各30例,第二组患者接受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第一组患者接受传统根治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第二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优于第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第一组的3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复发率为3.33%,第一组的复发率为20.00%,第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第一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接受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结肠癌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高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胃息肉患者78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较高,但以观察组97.43%更高于对照组84.6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43%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P<0.05。结论对胃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且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胃息肉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体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3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采用开腹手术方法治疗前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治疗后者,对两组手术及住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9±0.6)cm、(41.0±8.9)h、(30.4±2.3)ml、(4.1±1.5)d,(9.7±3.2)cm、(68.3±10.3)h、(75.3±10.6)ml、(9.3±2.6)d,实验组手术及住院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提升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效果,建议大力推广及使用。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降低住院时间,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同时还改善了护理质量,缓和了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A组)和腹式全子宫切除(B组)两种术式临床价值。方法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肠功能恢复、平均住院日、住院花费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A组与B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量A组显著少于B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A组显著少于B组(P<0.01);术后病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显著少于B组(P<0.01);平均住院费用腹腔镜组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较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式的优势更趋明显,但费用较高,医师在选择术式时应做多方面综合考虑,以便取得最佳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总结其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根据血液检测标本误差原因采取预防策略后检测的1275例血液检验标本以及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未采取预防策略的1450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1450例血液样本情况,发现引起血液标本误差的常见原因包括患者因素、采集因素、送检因素以及检验因素等;预防策略实施后血液标准检测误差发生率明显低于预防策略实施之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我院血液检测误差的因素多种多样,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血液检测误差发生率。

  • 标签: 血液检测标本误差 原因分析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血液化验结果受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共44例,将这些患者的血标本进行收集,再对其展开化验。结果通过研究发现,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持续延长,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检测结果也以逐渐递减的趋势呈现出来,时间越长,而递减的速度也越快。而血小板计数、单个嗜碱细胞分类以及淋巴细胞分类的检验结果却以递增的趋势呈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递增的速度也会越快。当标本放置的越久,清蛋白、总蛋白、丙氨酸基转移酶、K+、葡萄糖、总胆红素以及磷酸盐等各类生化指标也将出现显著的差异,标本放置得越久,差异也展现得越明显。结论血标本放置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血液化验的结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其结果差异也将更明显。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液化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研究抽取我院采集的血液样本(186份),随机分为乙组、甲组,每组93份。本次乙组是常规处理,而甲组是对以往标本不合格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总结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结果甲组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影响血液检验标本的因素较多,相关人员应加强护理,确保标本合格。

  • 标签: 血液检测标本 不合格 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临床检验科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间检验的28520份血液标本,对不合格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不合格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28520份血液标本,退回的不合格标本共255例,不合格率为0.89%;不合格原因中,标本溶血比例最高,达到了34.51%,其次为标本凝固或存在细小血凝块、采血部位不当、采血量不标准,比例分别为21.96%、13.73%、13.73%。结论我院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偏高,应加强对护士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标本运送过程的监督,强化基本的护理技能训练等措施,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不合格 原因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于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随机选取采集的患者血液标本500份,常规进行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选择同时期住院患者的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进行生化分析,最后将不同标本所得数据进行综合,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血液标本不同采集时间、采集部位以及不同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且差异明显。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于生化质量有较多的影响,临床上应规范采集操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采集环节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标本前处理流程个性化护理对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方法找出现阶段我院检验科标本前处理组流程的问题,综合实施采用真空管和条形码、优化离心过程、先离心后编号、增加标本处理批次这4项优化措施,评价总体效率。结果研究发现,优化后,可减少或省去编号、信息录入、吸样、离心归位等步骤的操作时间,减少出错的可能,提高工作效率。结论优化标本前处理流程在缩短时间、提高效率的同时更是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高准确度的检测结果,适合在检验科工作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标本前处理流程 检验科生化组 人为操作 优化离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