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CT和MRI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为甲状腺肿瘤患者90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实施CT和MRI诊断,观察其各自的影像学特征,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并比较不同方法诊断的符合率。结果9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诊断,共检出乳头状癌65例(占72.22%),滤泡状癌16例(占17.78%),髓样癌5例(占5.56%),未分化癌4例(占4.44%),CT和MRI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MRI显著高于CT,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过程中,应用MRI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有利于肿瘤的定性分析和误漏诊率的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并进行分型研究,以针对不同的型进行优化治疗。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两年间以MRI确诊的172例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并进行分型。结果172例患者共累及终板278个,其中累及单个终板18例,累及多个终板154例。Modic分型,其中Ⅰ型退变86个,Ⅱ型退变147个,Ⅲ型退变42个。278个受累终板中,腰1-骶1均有累及。结论在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诊断中应用MRI效果良好,可清晰显示,较易进行分型,对此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膝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和MRI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76例膝半月板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和MRI诊断,对比病理结果,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关节镜检查共检出72例,检出率为94.7%;MRI检查共检出71例,检出率92.1%,关节镜检查的检出率略高于MRI检查,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关节镜检查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分别为96.7%、86.7%,MRI检查分别为96.7%、73.3%;两组检查方法对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对比,关节镜检查的检出率高于MRI检查,差异显著(P<0.05);关节镜检查与MRI检查对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均高于对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膝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和MRI诊断的效果均显著,且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脑膜瘤颅外侵及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学关系,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得出结论颅骨穿透型脑膜瘤具有较典型的CT、MRI表现且与其病理学关系密切。CT和MRI具有诊断价值,MRI优于CT,二者结合应用,在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中起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诊断和MRI诊断应用于纵膈型肺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纵膈型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CT诊断和MRI诊断,并对患者的两种诊断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经过病理诊断后,确定58例为中央型肺癌,42例为周围型肺癌。CT诊断和MRI诊断的准确率均很高,但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相比P>0.05。两种方式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但其临床表现均满足纵膈型肺癌的诊断要求。结论CT诊断及MRI诊断应用于纵膈型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相差较小,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两种方式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可以采用联合应用的方式提升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不同MRI序列检查对于膀胱癌基层浸润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MRI序列来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并且就不同序列MRI的检查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发现通过多种MRI序列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较之于产痛的MR+DWI检查模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P<0.05)。结论通过常规MR平扫+DW-MRI+DCE-MRI扫描序列来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诊断时,其能够使得诊断准确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并能够给予患者的后续治疗跟预后提供足够多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MRI、CT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在2017年—2018年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入组者分别进行CT和MRI诊断,对比两种方式诊断结果。结果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率为94.4%,和CT技术诊断率84.9%相比,具有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MRI技术对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和脊髓变形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对椎间盘积气和钙化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在神经根受体的诊断结果对比上,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结论与CT技术相比,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明显优势,二者使用于不同征象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上采取MRI、CT、X线影像学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的5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全部患者均采取MRI、CT、X线影像学诊断方式,并对比三种诊断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核磁共振成像、螺旋CT以及X线检查结果表示,其中X线阳性检测率为44.0%,核磁共振的阳性检测率为92.0%,螺旋CT的阳性检测率为80.0%,三者相比,核磁共振的阳性检查率明显高于螺旋CT和X线检查,其中最低的是X线片,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取MRI、CT、X线影像学诊断后,明显发现MRI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和CT诊断,为临床后期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具有显著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影像特点,评估CT复查或MRI检查在特殊部位硬膜下血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CT或(和)MRI表现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38例通过CT复查或MRI检查确诊的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中CT初诊有18例未作出准确诊断。CT复查或MRI检查共诊断大脑镰硬膜下血肿22例,影像表现为内缘平直、外缘波浪形或弧形的带状密度(或信号)影;小脑幕硬膜下血肿16例,影像表现为新月状影4例、U形影3例、片状影4例,部分累及大脑镰后部5例,呈Y形或镰刀状。结论大脑镰、小脑幕硬膜下血肿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初诊有一定局限及误诊可能,CT复查或MRI检查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药物针对在体气管平滑肌以及离体气管平滑肌产生的影响。方法对于通过乙酰胆碱药物或者磷酸组织胺药物进行诱发后,豚鼠表现出的在体气管平滑肌以及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情况,研究选择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药物加以干预后,最终表现出的效果。结果通过乙酰胆碱药物或者磷酸组织胺药物进行诱发后,豚鼠表现出的在体气管平滑肌以及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情况,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药物表现出的对抗作用有所不同(P<0.05)。伴随着阿司匹林药物应用剂量的增加,针对气管平滑肌表现出的收缩作用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弱。对于沙丁胺醇药物,其在将患者的气管平滑肌进行扩张方面,可以获得极为明显的效果。结论如果可以有效控制阿司匹林药物的应用浓度,则可以将患者的气管平滑肌进行有效扩张,从而获得显著的阿司匹林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价值体会。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有50例。对照组接受多次法根管治疗方法,研究组接受一次性根管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时间、疼痛评分、咀嚼功能评分、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时间为(4.50±1.22)d,明显短于对照组,t值=12.3213,P值=0.0000;研究组的疼痛评分为(2.55±0.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15.1824,P值=0.0000;研究组的咀嚼功能评分为(95.75±0.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32.1732,P值=0.0000;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值=5.0051,P值=0.0253;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6.0606,P值=0.0138。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更高于多次法根管治疗方法,且治疗安全性更高,有重要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