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在牵引床辅助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8月应用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5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0-85分钟,平均为48分钟,5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月,优20例,良25例,优良率为90%。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牵引床辅助下闭合复位PFNA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及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康复迅速等特点,是股转子间骨折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牵引床 转子间骨折 PFNA
  • 简介:目的总结关节镜辅助手法松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27例原发性和继发性冻结肩患者采取关节镜下松解术结合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前、术后根据缩减的CMS评分系统作为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27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12个月。术前评分40.19±5.60,术后评分62.78±6.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肩关节镜进行肩关节粘连松解,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冻结肩 关节镜 松解术
  • 简介:建立基于Access软件的进行CT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数据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整理我院开展CT介入治疗以来的患者病案资料547份,并对有条件随访的患者进行随访;利用Access软件建立进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数据库。在Access软件平台上成功建立了信息容量大的CT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数据库,并能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录入,资料统计查询也能做到全面准确。基于Access软件的CT介入治疗数据库功能强大,有利于医学信息的快速存储和统计查询。

  • 标签: CT 介入 穿刺活检 ACCESS 数据库 随访
  • 简介:目的:观察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不同临床分期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衰竭患者37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9.5岁。早期19例,中期11例,晚期7例。急性肝衰竭8例,亚急性肝衰竭13例,慢性肝衰竭16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方法对37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后72h临床症状、生物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血清转氨酶、黄疸指标等],从而判断临床疗效;并观察临床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常规内科治疗联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37.50%,亚急性肝衰竭为69.23%,慢性肝衰竭为68.75%。早中晚期肝衰竭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4.21%、63.64%、28.57%。治疗后24h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有下降,PTA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h再次复查以上指标较治疗后24h的ALT、AST、TBiL、DBiL、IBiL有所上升,但较治疗前仍有所下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肝衰竭的方法,安全性好,明显提高了救治的有效率,降低了死亡率。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置换 肝衰竭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联合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1月收治的11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6例,女5例;年龄21~60岁,平均36岁。11例均为TileC型骨盆骨折。采用后路腰骶髂切口,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L5∕S1椎体和髂骨螺钉固定髂骨,配合患肢牵引和器械的撑开、合拢纠正垂直及分离移位。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得12~20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固定满意,骨盆后环形态恢复良好;下肢等长,未出现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患者未出现跛行,下蹲功能满意。术后12个月Majeed评分:优9例,良2例。结论腰骶髂联合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疗效满意,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骶髂关节 骨折脱位 内固定术
  • 简介:介绍了笔者所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创新提出的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可实现多视角放射治疗情况视频实时监控与同步记录的优点的直线加速器(LA)放射治疗全息视频监控与记录装置。该装置同时实现多叶光栅控制界面视频及包括LA机架角度、射野大小、治疗照射剂量跳数等LA治疗参数控制界面视频实时监控与同步记录,具有治疗计划与治疗执行两个界面同步对比、同步记录的优点。这也是放射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必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 标签: 放射治疗 全息视频 实时监控 同步记录
  • 简介:目的探讨双极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严重粉碎的桡骨小头骨折的初步疗效。方法对2003年8月~2008年4月共17例新鲜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施以双极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结果平均随访18.9个月(3~38个月),无肘外翻,下尺桡半脱位畸形,按Brobery和Morrey评分标准:优12例,良4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双极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无法修复的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骨折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桡骨小头 骨折 置换术 假体
  • 简介:目的探讨人发角蛋白人工腱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26例30条膝关节韧带损伤施行人发角蛋白人工腱移植,受伤时间6~24月,包括前交叉韧带12例,内侧副韧带6例,外侧副韧带4例,前交叉韧带合并侧副韧带损伤4例(8条韧带),术后石膏外固定4~6周.结果随访23例,随访时间8~36月,平均22月,随访发现2例病人术后功能改善不明显,按Jenkins标准评价,有效率为91.3%.结论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是一种较理想的生物材料,用于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人工腱 毛发 角蛋白 移植 膝关节韧带损伤 治疗
  • 简介:针对深部肿瘤光动力治疗(PDT)过程中关键参数的采集,我们开发了一套实时在体的氧分压和微弱荧光监测及成像系统。该系统利用普林斯顿高灵敏度CCD采集微弱荧光图像,利用海洋光学氧传感器NeoFox监测氧含量,采用LabVIEW开发上位机控制程序,将荧光图像、氧分压、荧光强度数据、结果的显示、分析与存储等功能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实时多参数监测与成像。经光动力治疗反应荧光实验,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为后续PDT疗效评估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光动力治疗 氧分压 微弱荧光成像 实时监测 疗效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有限切开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3例Pilon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骨折,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后行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切口入路复位骨折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肢体、入院时间、软组织损伤)比较(〉0.05),无统计学差异;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周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方面相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限切开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可以避免软组织广泛剥离,对机体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预后佳,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PILON骨折 有限切开 L型锁定钢板内固定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2011年3月,在局麻下行PKP技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患者28例34个椎体,术后进行AVS、ODI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3~48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23例术后腰背部疼痛消失,5例疼痛明显减轻,VAS由8.3±2.3减少到2.5±1.8,ODI评分由﹙76.5±13﹚%减少至﹙23.5±8﹚%,与手术前有显著性改善﹙〈0.001﹚。术后X线片及CT提示伤椎内骨水泥填充部位满意,无硬脊膜受压表现。测量X光片术前单椎体后突成角为平均23±8°,术后平均13±5°,改善角度平均10±3°。椎体高度术前平均1.3±0.6cm,术后平均2.1±0.7cm,高度增加平均0.8±0.3cm。手术前后后突角度及椎体高度的恢复均有显著性差异﹙〈0.001﹚。结论PK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是一种脊柱微创技术,适应于手术耐受性差的老年人,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 标签: PKP 椎体压缩骨折 骨折不愈合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分析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4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行放射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10例,年龄45-71岁,中位年龄56岁。采用7野均分(0°、52°、104°、156°、208°、260°、310°7个角度)进行计划设计及剂量分布计算,获取归零野和实际野验证时叶片位移偏移、射野通过率,并将EPID归零野验证结果与PTW电离室矩阵归零野验证的射野通过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PID归零野和实际野验证获得的叶片偏移1mm以内百分比数值的绝对值差异不大,但在208°、260°及310°3个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射野验证通过率在0°、5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4°、156°、208°、260°、31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ID归零野验证时获得的射野通过率与PTW电离室矩阵的验证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ID可以应用于调强计划的验证。

  • 标签: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验证
  • 简介:Outerbridge-Kashiwagi肱尺关节成形术[1,2](O-K关节成形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直,1985年由Kashiwagi设计,通过肘后入路创造性地将鹰嘴窝开窗贯通前后关节腔,清理、松解关节并解除鹰嘴及冠状突的骨赘阻挡,达到清除阻挡、减轻疼痛、增加活动度的目的.我院自1998年应用改良O-K关节成形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直9例,效果良好.

  • 标签: 改良O-K关节成形术 治疗 创伤后 肘关节僵直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疗效分析。方法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科应用3D打印结合改良的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12例,其中平均年龄38.5岁,男性8例,女性4例,根据Tile分型:B1型4例,B2型4例,B3型1例,Cl型2例,C2型1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5min(50~125)min,平均出血量350mL(150~500)mL。术后根据Matta标准评分优10例,良2例,3月后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完全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无内固定损伤断裂,无大腿麻木等神经损伤症状,无腹股沟疝,下肢不等长,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辅助改良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等优点,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3D打印 改良STOPPA入路 骨盆骨折
  • 简介:目的评估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M8800型血液净化仪与BIOLIVA3A型生物型人工肝机连接成组合生物型人工肝装置,对4例晚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共实施5例次治疗.先进行患者血液血浆置换,再经过生物型人工肝处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比较肝功能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后、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除1例次出现过敏反应外,未发生其它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即刻患者血中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氨(NH3)明显减少(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第3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提高(P<0.01);与血浆置换后比较,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FIB有所增加(P<0.05),而NH3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比单纯血浆置换疗效好.

  • 标签: 组合生物型人工肝 血浆置换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AO分型:43A型11例,43B型12例,43C型9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负重和骨折愈合情况,根据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及步态等指标,采用Mazur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32例患者随访8~23个月(平均11.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发生。骨性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3.6周),完全负重时间8~24周(平均11.7周)。根据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28/32)。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随访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胫骨远端骨折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接骨术 锁定加压钢板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患者36例,原发腰椎间隙感染16例,腰椎间盘术后感染20例,其中L:/,8例、L3/4。12例、L,1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缓解率(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手术时间93-106分钟,平均98.3分钟。手术出血量80~325mL,平均185.4mL。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术后腰背痛缓解率100%,VAS评分术前平均(8.7±0.5)分,术后6个月平均(1.3±0.3)分(t=-16.16,P〈0.001);6个月后患者的满意率为93.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73.32±14.15)分,随访时为(12.18±7.44)分,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01)。结论采用后路经皮内固定联合前路小切口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疗效确切,为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腰椎 感染 经皮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国产镍钛合金气管支架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恶性气道狭窄患者(其中肺癌6例、食管癌晚期伴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合并气道狭窄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46~62岁。术前常规行高千伏胸部X线摄片和CT检查,明确气道狭窄的部位、形态及范围。在X线透视下将多功能导管沿导丝经声门进入气管并越过狭窄段,更换超硬导丝并将导丝留置于狭窄段远端,撤除导管,沿导丝通过置入器置入气管支架。结果11例患者成功置入气管支架。随即所有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气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气道狭窄 放射学介入治疗 镍钛合金支架
  • 简介:目的 分析颌面鼻咽部血循环特点,探讨安全有效的颈外动脉(ECA)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技术。方法 37例患者,疾病包括鼻咽纤维血管瘤、颌面血管畸形、鼻出血、上颌窦血管瘤、右眶内骨折出血、颈静脉球瘤、颈静脉球瘤并颈动脉体瘤、脑膜瘤、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经ECA及分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25例共行32支ECA及分支栓塞治疗。结果 均取得治愈或好转疗效。其中1例右眼失明,1例左颊及耳廓坏死。结论 颌面鼻咽部血供丰富,侧支吻合多,ECA及分支DSA可明确病变血供,了解侧支及危险吻合情况。应尽量高超选择直接栓塞病灶,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正确选择导管及熟练操作是高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的保证。不能超选择性插入分支者采用血流再分布原理进行栓塞。对活动性出血不能超选择性插管时可采取主干栓塞后局部降压而止血。

  • 标签: 颈外动脉 栓塞治疗 超选择性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