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口腔器械清洗质量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的2000件口腔器械与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的2000件口腔器械的返洗情况。结果:实施前2000件口腔器械水斑、污渍、血迹、牙模粉渍、锈斑分别占比0.65%、0.55%、0.80%、0.50%、1.15%,总返洗率为3.65%;实施后2000件口腔器械水斑、污渍、血迹、牙模粉渍、锈斑分别占比0.05%、0.00%、0.10%、0.15%、0.05%,总返洗率为0.35%,实施前后总反洗率对比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器械清洗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返洗率,质量更好,工作效率更高,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ICU护理过程中,品管圈活动对于书写护理记录单的质量提高效果。方法 以本院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接收的78例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参照组与分析组,前者采用常规的护理记录,而后者用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记录管理,比较两组病患护理记录存在失误情况的占比。结果 参照组记录出现片面性有2例(5.13%),间断性有3例(7.69%),与治疗记录存有差异的有2例(5.13%),总占比为17.95%(7/39),明显高于分析组的7.69%(3/39),其中仅有1例(2.56%)存有片面性,2例(5.13%)存有间断性,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品管圈活动的运用效果。方法是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品管圈活动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工作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交接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在各方面数据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得到的结论是,品管圈活动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管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效果,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妇科门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接受护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9例,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查检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护理情况,重点评估治疗时间、透析液、干体重、采血情况、血管通路评估和透析器等指标。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治疗时间每次透析小于4小时的例次由活动前的57例(46%)减少至32例(43%),透析液流量维持稳定;每次脱水超过干体重5%的例次由40例(33%)减少至30例(41%);采血情况或实验室检查的异常例次由1例(1%)减少至0例(1%);血管通路评估中血流量<210L/min或发生堵塞的例次由13例(11%)减少至6例(9%);透析器的使用异常例次由11例(9%)减少至5例(6%)。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妇科门诊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过程中的不良情况,优化了护理流程,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建议在更多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品管圈活动,以持续提升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儿科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260例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儿,按照就诊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患儿的配合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家长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和对照组相比治疗配合度评分更高,同时研究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护患沟通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家长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社区康养产业是在社区层面为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的产业。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和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社区康养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对中职护理教育与社区康养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提高中职护理教育的质量和社区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采用逻辑分析法、文献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中职护理教育与社区康养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优化中职护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提出建议:(1)中职护理教育应强化和社区、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更加完善的产教融合体系。(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对于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口服靶向药物健康教育知晓率、遵医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各患者均接受口服靶向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服靶向药物健康教育知晓率、遵医性、生活质量等。结果:比较健康教育知晓率,观察组完全知晓率85%高于对照组60%,大部分知晓率7.50%低于对照组20%(P0.05;观察组擅自停药率2.5%、用药剂量不正确率2.50%、用法不正确率0%、用药时间不正确率0%、漏服药物率2.50%低于对照组12.50%、15%、7.50%、7.50%、12.50%(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有增高,观察组更高(P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指数强直性脊柱炎(AS)疾病活动度评分.D(ASDAS.19)评估短期依那西普治疗AS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纳入45例活动性AS患者[巴斯AS疾病活动度指数(BASDAI)≥4分],所有患者予依那西普50mg/周,分1—2次皮下注射,疗程为12周。病情主要评估指标包括ASDAS.D、BASDAI、巴斯AS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评估时间点包括基线及治疗后第4、8、12周。结果治疗后第12周时BASDAI50%改善和BASDAI70%改善的达标率分别为100.0%(45/45)和84.4%(38/45),ASDAS.D、ESR、CRP、BASDAI和BASFI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ASDAS—D与BASDAI、BASFI、ESR和CRP均呈正相关(r=O.61~0.81,P〈0.05),治疗后第12周时ASDAS—D改善幅度(AASDAS-D)也与上述参数改善幅度呈正相关(r=0.66—0.79,P〈0.05);按治疗后第12周时AASDAS.D分组,AASDAS-D≥3分组基线CRP、CRP改善幅度(ACRe)和CRP改善百分比(ACRP%)与AASDAS.D(3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治疗后第12周时BASDAI70%改善达标与否分组,BASDAI70%改善达标组基线CRP、ACRP和ACRP%与BASDAI70%改善未达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ASDAS.D≥3分组的基线ASDAS.D显著高于△ASDAS.D〈3分组(P〈0.05)。结论ASDAS.D评估AS疾病活动度与BASDAI、BASFI、ESR和CRP有较好的相关性,且ASDAS.D对临床病情的分辨力优于BASDAI。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危儿分级管理及目标性活动在优化儿童早期发育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随机遴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儿童视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A组进行高危儿分级管理,实施目标性活动优化儿童发育,对B组患儿则展开常规干预。每个疗程后对各组患儿分别进行Gesell、PDMS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比2组儿童发育商数值。结果:干预前,2组儿童的各项发育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A组的发育商显著高于B组发育商(P<0.05)。结论:对儿童展开高危分级管理,能够针对性给予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儿的发育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