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肢体语言护理方法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4年12月来我院诊断的1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所有的患儿随机的均分成两组,分别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8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儿在采用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使用肢体语言护理方法开展护理。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80例患儿中接受护理,听从医生嘱咐的有74例,总接受率为92.5%,对照组80例患儿中接受医生护理、听从医生嘱咐的患儿有58例,总体接受率为72.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肢体语言护理应用到小儿临床护理中,能够充分的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提高患儿对医护人员的依从度,进而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和效果。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频繁的医患纠纷对医疗机构的秩序和地方稳定造成严重威胁。而其发生的根源在于医患双方互信的缺失、医学学科本身特点以及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而做为时刻和患者接触的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护患沟通有利于预见和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护理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遵医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配合率为94%,对照组为78%,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护理中,合理应用肢体语言沟通,有助于增加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分析非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从而更深入地掌握非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的重要作用,摸索出儿科临床中非语言沟通在护理中的运用技巧,为我国临床的儿童非语言沟通护理探索出有益的经营,不断提高我国儿科临床护理的水平。方法针对本院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中接受治疗的4000例患儿,分析研究患儿非语言沟通的临床护理运用情况,进一步总结相应的儿童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患儿家属的跟踪回访及医院的临床观察,通过非语言沟通使患儿的陌生感和害怕的心理恐惧感明显得到降低,进一步增近了医护人员与儿童患儿的亲近感,使得儿童的在院治疗得以顺利进行。患儿的家属对医护人员的非语言沟通所取得的良好效果表示非常满意。结论通常在我国的儿科的临床医护中,由于儿童尤其是幼儿无法进行语言沟通,这样为儿科的诊治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医护人员只有通过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推断儿童所患的疾病,医护人员通过微笑、眼神等一下肢体动作来贴近患儿,了解患儿的病情从而为儿童患者解除病痛。改善医患关系,进一步提升医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康复训练护理对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226例。226例患儿均接受专业的语言训练及康复训练护理模式,评价226例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护理前后发育情况。同时评价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226例患儿临床有效率为97.35%,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1.15%。226例患儿护理干预前,语言、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社交行为经护理干预后均明显改善。结论 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行康复训练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发育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性暗示语言联合音乐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保留灌肠和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正性暗示语言联合音乐疗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干预后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P<0.05)、及干预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性暗示语言联合音乐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