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英
沈阳军区总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心理及语言沟通障碍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6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康复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28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其中27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5例患者比较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8.9%。结论有效的心理及语言沟通障碍护理,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从而提高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护理;语言沟通障碍
脑卒中的特点是“疾病与障碍共存”,肢体瘫痪后关节不能活动,静脉、淋巴回流不畅,组织间隙中浆液纤维素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可使关节内和周围组织发生纤维性粘连,加上关节囊、韧带、肌腱、肌肉因不活动而挛缩,常引起关节强直和畸形[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36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心理及语言沟通障碍方面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6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53~69岁,平均年龄(57.4±2.3)岁。
2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措施
脑卒中患者在卒中突然发生后处于急性心理应激状态,面临许多心理、社会问题,这时的“人”并不是单纯的生物体,而是身心需要医治和帮助的社会人。卒中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更有利于做好心理护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无用感、孤独感、失落感、死亡恐惧。
2.1.1无用感
老年人比较容易出现“无用感”,这一感觉在老年人发生脑卒中后会明显加重,而且很可能演变为抑郁、自责情绪。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过多、过细的照顾,这一时期的过度照顾会给患者带来更为强烈的无用感[2]。心理护理的侧重点可以放在对患者自我生存价值的认识上,即可用护士的语言讲出患者亲人的心声,引导患者从子女的角度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从语言上多鼓励患者,以争取其对治疗的合作态度。
2.1.2孤独感
这一内心体验主要来自老年人自己的心理需要落差,即现在不同于往日。老人在脑卒中后若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这种孤独感很容易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方面转化。心理护理的侧重点应放在“理解”方面,即用忽视的“口”讲出患者压抑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心体验[3]。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向患者传递一种信息,患者并不孤独、并不寂寞,他的内心体验护士能读懂、能理解。实际上,在这二阶段理解、倾听是一种最为有效、最为实际的心理护理技术。这一阶段护士的心理护理工作应在单独的时间,而并非是在换液的空隙时间完成的。护士坐下来,耐心的倾听很重要。
2.1.3失落感
卒中后老人易使失落感这一内心冲突转变成心理上的退行。患者可表现为心理行为的依赖、幼稚等。心理护理强调的是患者心理的成长,而不是一味地迁就关心患者。在正视疾病的前提下,鼓励患者寻找原来的“自己”,重新唤回“心理”感受,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等。失落感过强的患者,可将自己人格中原来相对隐蔽、很不光彩、不被人们所接受的特点暴露出来,可表现为挑剔、不礼貌行为等。护士除了要保持理智、做到坚持护理原则外,还要有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能及时地从心理角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而不应将患者看成是心理健康人。
2.1.4死亡恐惧
生本能与死本能均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这两种本能表现在外在的强弱程度可因年龄有所不同。老年人发生脑卒中,将使这一“死亡恐惧”感加重。表现为住院期间的抑郁、焦虑情绪,行为上有与护理不够合作的地方,如躺不下、坐不下、躁动,或不交流回避等。一旦患者目睹同病室患者去世,恐惧感会明显加重,严重者可出现明显的心理或精神症状。护理工作者要及时向患者传递“生命”的信息,随时向患者通报疾病好转的消息,减少患者过分的担心和不必要、不准确的对自身疾病的猜疑等。
2.2语言沟通障碍护理措施
据文献报道,有57%~69%的脑卒中患者伴有语言障碍[4]。在日常生活中,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者与他人的人际间交流,使得他们丧失了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甚至最基本的生活也需要专人护理,极大地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健康。护理失语患者首先要测定失语的严重程度,并注意患者尚保留的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其次应向护理者传授与患者交流的有效方法。
2.2.1评估
失语的性质、理解能力,记录患者能表达的基本语言。观察患者的手势、表情等,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向护理者、患者解释语言锻炼的目的、方法,促进语言功能恢复。如鼓励讲话、不耻笑患者,消除其羞怯心理,为患者提供练习机会。
2.2.2训练
(1)肌群运动:指进行唇、舌、齿、软腭、咽、喉与颌部肌群运动。包括缩唇、叩齿、卷舌、上下跳举舌、弹舌、鼓腮、吹气-叹气、咳嗽-清嗓子等活动。
(2)发音训练:先练习易发或能够发的音,由无意义的词→有意义的词→短语→句子。举例:你→你好→你住院→你配合医生治疗。发单音后训练发复音,教患者先做吹的动作然后发p音。
(3)复述训练:复述单字和词汇。
(4)命名训练:让患者说出常用物品的名称。
2.2.3沟通
(1)手势法:与患者共同约定手势意图,如上竖拇指表示大便,下竖拇指表示小便;张口是吃饭,手掌上、下翻动是翻身;手捂前额表示头痛,手在腹部移动表示腹部不适。除偏瘫或双侧肢体瘫和听理解障碍患者不能应用外,其他失语均可应用。
(2)实物图片法:利用一些实物图片进行简单的思想交流以满足生理需要,解决实际困难。利用常用物品如茶杯、便器、碗、人头像、病床等,反复教患者使用,如茶杯表示要喝水、人头像表示头痛、病床表示翻身。此种方法最适合于听力障碍的交流。
(3)文字书写法:适用于文化素质高、无机械书写障碍和视空间书写障碍的患者,在认识疾病的特点后,医护人员、护理者有什么要求可用文字表达,根据病情和需要进行卫生知识宣教。
2.2.4注意
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由少到多,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不断增加或更新内容,切忌复杂化、多样化,使患者一开始就感到困难而失去治疗信心。每次必须从患者易接受或已学会的项目开始,用简单的练习让患者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坚持天天学和练,说话要缓慢和清晰;听→刺激大脑→信号反应;说→刺激语言→交流[5]。不可操之过急,尽力去理解患者说的每一件事,像正常人一样对待他。
3结果
36例患者经康复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28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其中27例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5例患者比较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8.9%。
4讨论
脑卒中急性期应以临床抢救为主,但摆放肢体良好位置的早期介入,有助于抑制和减轻肢体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发展,可为下一步的功能训练做准备[6]。要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做好患者心理及语言沟通障碍护理,提高患者对康复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程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有效的心理及语言沟通障碍护理,能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从而提高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小奎,麦顺和.脑卒中合并偏瘫28例心理情感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24-125.
[2]张金枝.老年患者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的护理体会[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s1).
[3]江小琴,张艳,杨星.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世界中医药,2016,(b03):737-738.
[4]王珍秀,刘梅.浅谈脑卒中失语者沟通中的人文关怀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6).
[5]孙晓岚.护患沟通技巧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2):131-133.
[6]谢洪霞,姜娟,万宝红.脑卒中后患者护理干预对心理障碍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7):4105-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