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隆庆和议"以后,明朝政府针对当时漠南蒙古势力左、右翼格局的形成,开始从战略上调整对蒙古的策略,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针。与右翼蒙古议和,实现了双方的通贡互市贸易,而对左翼蒙古的通贡要求则明确给予拒绝。但随着左翼蒙古对辽东边境地区的入侵袭扰加剧,明朝不得不于万历年间逐步改变了对左翼蒙古的"拒贡"策略,以一种变通的方式与之实现了互市贸易,同时对右翼蒙古的策略逐步进行战略性微调,以期进一步巩固双边的贸易关系。到万历后期,由于后金的崛起,使得明朝在辽东地区的防守压力进一步加大,明朝政府在维持对右翼蒙古策略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左翼蒙古的拉拢和利诱上,目的就是指望通过加大抚赏力度,以借助其力量来与后金对抗。
简介:1890年6月4日,朝鲜赵太妃薨逝。按照成例,朝鲜必须向礼部派遣告讣使,清朝派遣敕使,赐奠弔丧,但因朝鲜屡思自主,企图改变事大礼仪,遂引发“郊迎礼”的礼仪之争。从中朝两国处理赵太妃丧礼的案例,可见朝鲜国王追求自主的企图,欲改动事大礼仪,模糊化宗藩体制的等差位阶,因而请求敕使队伍改由马山浦上岸,并免除向皇帝诏书三跪九叩的“郊迎礼”,保护朝鲜的体面。但清政府却欲藉“郊迎礼”的举行,向各国驻朝公使彰明中朝两国的君臣名分,所以坚持按成例处理,稳固清政府的宗主权。中朝两国礼仪之争的结果,最后还是清政府略胜一筹,成功让各国驻朝公使了解“名分”控制朝鲜君臣的有效性,却让朝鲜君臣更加强了反华意识,埋下日后中朝宗藩关系破裂的导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