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浪柳园”是浙江北部海盐、海宁一带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婚礼仪式歌曲。因为歌曲中有大段反复吟唱的衬词“浪”、“柳”、“园”,“浪柳园”遂成歌曲代名词。笔者认为“浪柳园”即“啰哩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内涵,源自本土方言、民俗及歌唱习惯,经佛教、道教经咒扩大影响,渗透到多种民间仪式之中,佛教、道教、戏曲中的“啰哩嗹”歌唱是流而不是源。“浪柳园”(啰哩嗹)的基本内涵是生殖崇拜,其核心意义仍保留着先秦时期的方言含义。

  • 标签: 浪柳园 啰哩嗹 仪式音乐 婚礼仪式 生殖崇拜
  • 简介:二胡艺术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以继承传统并不断创新作为准则,它蕴含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并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之中。只有将二胡艺术不断创新完善,才能使二胡艺术蓬勃发展,通过乐曲演奏,将二胡的艺术风貌展现出来,并体现了整个时代的精神。

  • 标签: 二胡艺术 发展演变 创新
  • 简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各个领域都在经历"数字化"所带来的深刻变革。当下,以信息化、网络化和互动性为基本特征的数字媒体作为独立媒介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音乐已经成为音乐创作存储的主要形式,音乐的数字化传播已经成为当代音乐的基本传播和消费方式。数字音乐的勃兴对普通高校乃至整个国民音乐教育及教学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在技术上、

  • 标签: 音乐教学 数字音乐 数字化传播 计算机技术 困境 传统
  • 简介:本文在简要阐述传统民歌与当代民族声乐的概念与范畴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传统民歌之于当代民族声乐具体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与意义展开论述。

  • 标签: 传统民歌 民族声乐 价值 意义
  • 简介:民族发展的基础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能够将一个民族的内在价值和追求展现出来。立足于文化的角度,容易看出高校声乐教育中的民间传统文化内涵越来越少,随着西方文化的逐渐传播,高校声乐教育中西方音乐元素越来越多。本文立足于高校声乐教育中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目的在于为高校探索一条传播民间传统文化的声乐教育道路,促进中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 标签: 高校声乐教育 民间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体系建构,首先要确立所属的基本内容范畴。作为音乐的一般基础理论.中国传统乐理应该做到与普通乐理之间的互补性和与其他传统音乐学科门类的合理分工,在应有的内容上下功夫。在确立了基本范畴之后,需要将这些范畴按照一定的内容关系,搭建起一个完整合理的体系框架,接着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具体的内容,完善其内部各个系统的构建。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推进和学术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一定会逐步消除分歧、统一认识,最终搞出一部真正反映中国传统音乐规律的具有自身体系完整性和科学性、比较合理而完善的基础理论来。

  • 标签: 传统音乐基础理论 体系建构 基本范畴 体系框架 内部系统
  • 简介:2011年初冬,由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西南大学宗教音乐研究所发起主办,长江师院、重庆师大、重庆文理学院加盟联办的"首届传统音乐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渝召开,全国多所高校及文化艺术研究单位的学者180余人携文85篇参会。代表们参与研讨的热情度、认真度为近些年同类会议所不多见。会议的三场专家讲座亮点纷呈,分别从话语表达、音乐形态、研究方法角度涉及传统音乐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全体代表的关注。本文就此进行简要述评。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学术研讨会 专家讲座 当代中国 学科建设 述评
  • 简介:以"十九世纪音乐"的指称来取代"浪漫(主义)音乐"实际上给予音乐史学者对这个时代音乐现象、语境、特征、潮流等问题言说的更宽阔的论域和学术空间。"浪漫主义"作为一种音乐风格而存在,它的艺术独特性和在西方音乐史上的"时代意义"都是不可忽视的音乐史实。强调"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音乐史上的密切关系和特殊意义,正是为了从深层上理解从"古典"到"浪漫"的连续性。从十八世纪晚期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音乐进程表明:"古典"与"浪漫"这两个对当代音乐生活影响最大的"音乐时代"形成了极为紧密而特殊的艺术关联,以"经典"认知为导向的"传统"建构及其艺术演变的张力成为贯通"古典"与"浪漫"之音乐命脉的基准与核心能量。

  • 标签: 音乐断代史 十九世纪音乐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 音乐经典
  • 简介:"苏武牧羊"是中国各地广为流传的一个音乐作品题材。长期以来,以此题材为核心内容的音乐创作层出不穷,而同一题材下的诸多不同音乐作品反映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传统的继承和演绎。本文通过对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创作的四部混声合唱曲《苏武》的研究,从中探寻中国古老的传统声乐艺术与现代合唱艺术的继承融合与时代演绎。

  • 标签: 《苏武思君》 《苏武》 李焕之
  • 简介:作为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中的两种重要文化现象,宗教与音乐不仅在形式上相得益彰,而且在终极意义上也高度一致。艺术的审美境界和宗教的信仰境界,二者完全可以在高层次的精神体验境域中交涉互融。旷观古今中外,宗教与音乐从来都是联系最为密切的领域。因此,宗教音乐形式较之其他世俗音乐形式,有着自身特殊而丰富的审美特性。无论从终极关怀与至高乐境进行分析,或从日常世俗与神圣超越展开探讨,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宗教音乐的审美境域,理解宗教音乐的审美意义。

  • 标签: 宗教音乐 终极关怀 至高乐境 日常世俗 神圣超越
  • 简介:<正>关于节拍的基本概念节奏与节拍是两个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分的概念。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的意义很广泛,解释也有许多种,最狭义的解释是指音的长短关系。节拍,是节奏的组织形式,它将节奏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起来,这是节拍的广义概念。从这一概念出发,节奏与节拍在音乐中总是同时并存,不可分离的。因为不论是多么复杂的节奏,或极不规则的散板节奏,总还是有着一定的组织形式和节奏规律的。但这些规律与组织的原则是不同的,所产生出的节拍形式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

  • 标签: 节拍体系 中国传统音乐 节奏变化 主调音乐 音乐体系 节奏规律
  • 简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异彩纷呈的中国曲艺百花园中,评书艺术博大精深,独具魅力。北方评书因语言通行而流传最广,早已不仅限于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市。除此之外,苏、扬、杭、福,各州有各州的评话,而其流传则不限于一州一府。

  • 标签: 优秀传统 文化自信 责任 中华民族 精神追求 文化积淀
  • 简介:吴歌是江南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吸收吴歌音乐风格进行创作是前人获得成功也是笔者尝试略见成效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重新审视新时期地域音乐文化和分析总结前人运用吴歌音乐传统进行创作的有效方法基础上,从个人实践的认知角度进一步谈及深入挖掘吴歌传统因素创作富于时代气息音乐作品的经验体会.

  • 标签: 吴歌 地域音乐 新时代 创作
  • 简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化已成为民族音乐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介绍了国外有关全球化讨论的情况,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应当倡导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作者提出目前我们应当在努力学习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和占领西洋音乐"知识平台"的同时,打造中国人自己的音乐"知识平台".为了完成这一工作,我国音乐学家必须努力学习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并尽快建立一个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教学体系.

  • 标签: 全球化 民族音乐 中国 传统音乐 音乐教学体系 音乐文化
  • 简介:萧友梅先生曾说过:“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他创办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曾经聘请外籍音乐教师查哈罗夫(BorisZaharoff)、拉查雷夫(BorisM.Lazareff)、富华(AriigoFoa)、佘甫磋夫(IgorSheazoff)、苏石林(VladimirShushlin)等教授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和声乐,并招收俄国、法国、美国、匈牙利的外籍学生。因此后来常常有人攻击萧友梅办学是要向巴黎音乐院看齐,把国立音专办成一所全盘西化的音乐学院。其实萧友梅先生的办学方针是非常重视民族音乐的。

  • 标签: 音乐教师 民族传统 抛弃 办学方针 萧友梅 专科学校
  • 简介:鹊踏枝[鹊踏枝]又名[雀踏枝],系唐教坊曲名。“鹊”原作“雀”。据说,唐代以鹊(雀)踏在树枝上报喜为吉祥之兆,故将此作为词牌名和曲牌名。到宋代,又易名为[风栖梧]、[蝶恋花],便有“[蝶恋花]本名[鹊踏枝]”之说。

  • 标签: 曲牌音乐 考释 传统 历代 中国 蝶恋花
  • 简介:现今所使用的"乐理"概念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但它们都是就音乐基础理论表述范围而言,没有引发大的误解。有学者以某种文化观念给"乐理"重做界定,将其解释为包括音乐学诸多学科范畴在内的所谓"广义"的"乐理",由此而引起对传统音乐基础理论性质的根本改变。传统乐理与普通乐理都属于音乐基础学科、基本乐科。只有真正明确音乐基础理论的性质,才有可能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 标签: 普通乐理 传统乐理 文化观念 基础理论性质
  • 简介:面对生生不息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态度?是将其视为前人留下的供我们世代坐享其成的精神粮仓,还是将其视为先辈赐予我们继续耕耘的种子?这是长期困扰国人一个难题,一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着这个问题,学术界的争论时断时续,时起时伏,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至今难成共识。

  • 标签: 传统音乐文化 演出 乐团 实验 台湾省 母题
  • 简介:中国古代崇尚的人格境界,是'儒、道思想'互异、互融的道德意识的自我体认,在客、我关照后与宇宙合一的超越境界,我们把它理解为审美意识中所揭示的超我之境.中国艺术精神,稽古至今,盖无不受其影响.传统艺术美学,自生发时起便是围绕这一高尚的人格精神展开的.近世二胡艺术的发展也传承着这一精神的架构,并被它激活而贯穿之.

  • 标签: 传统美学 二胡艺术 人格精神 审美意识 道德意识 道家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