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民法总则》将通谋虚伪表示规定在两个法条之中。第146条规定了双方当事人之间虚伪行为和隐藏行为的效力。同时第154条规定了当事人恶意串通并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虽然两者按主观意思不同被区分为不同法条,但其均间接阐释了通谋虚伪表示行为在当事人之间的效力。通谋虚伪表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的适用有其特定的法理依据和目的,但是,对于身份法律行为而言,能否直接进行不加区别地适用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增加,虚假结婚行为逐渐登上了社会舞台,由此,一些伴随着虚假结婚行为的后果也相应产生。对此现象,适用通谋虚伪表示的一般规定还是根据个案和身份法律行为的特殊性进行区别对待,值得进一步讨论。
简介:目的: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探讨民族高校宿舍文化和学习行为的关系,为民族高校的宿舍管理和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在校54个宿舍(共270名)的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民族高校学生在宿舍文化总分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51.83,p〈0.01),专业类别主效应显著(F=42.83,p〈0.01),性别和专业类别交互作用显著(F=30.62,p〈0.01),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在学习行为总分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53.70,p〈0.01),专业类别主效应显著(F=34.22,p〈0.01),性别和专业类别交互作用显著(F=18.23,p〈0.01),其他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宿舍文化各因子与学习行为各因子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p〈0.01),宿舍文化总分与学习行为总分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经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宿舍文化对学习行为有正预测作用。结论:宿舍文化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宿舍文化对学习行为有影响。
简介:摘要:2019至2020年仅教育部公开曝光高校教师骚扰、性侵、受贿、猥亵、侵占学生学费、学术不端、与学生不正当关系等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问题就有数十起。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发现高校教师违反《准则》原因主要为初心不明、信仰缺失、纪律意识不强、职业理想模糊;使命不清、道德沦丧、底线思维缺乏、职业修养低劣;教学敷衍、弄虚作假、学习意识淡薄、职业能力欠佳。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大学生成长成在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其师德建设不容忽视。本文通过论证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守则与《准则》内涵的一致性探析高校辅导员师德提升路径。
简介:学分银行是我国实施终身教育的立交桥,目前各省市、行业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在当前国家资历框架尚未正式公布,各学分银行的目标、资历框架、标准都不统一的情况下,为了能实现一个既适合本区域,又能在将来与国家资历框架及其他学分银行进行方便对接、迁移的学分银行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业务的合作,更大地发挥学分银行数据资产价值,提出了学分银行数据治理框架CBDG。基于数据治理视角的学分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更好的数据共享性、扩展性和安全性,经过实践证明,学分银行数据治理框架CBDG对数据质量的指导、监控与评估能发挥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