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年河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的病原监测情况。方法利用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8年河南省登革热疑似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同时采集血清,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IgM和IgG抗体以及病毒RNA;对于病毒RNA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荧光PCR分型诊断和E基因序列扩增,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2018年河南省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9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来自东南亚地区(25/27,92.6%)和非洲地区(2/27,7.4%),以<45岁中青年农民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输入性病例时间空间分布分散。29例报告病例中NS1抗原和/或IgM检测阳性的22例。8例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其中6例阳性且基因分型成功,其中登革病毒1型、2型各3例。1例由马尔代夫输入的2型登革病毒进行了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与2008年柬埔寨2型登革病毒JF730046一致性最高,属于AsianⅠ基因亚型。结论2018年河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较2017年明显上升,但未引起河南省本地流行。

  • 标签: 登革病毒 病原监测 输入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8年至2019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儿童流感的病原分布情况,以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用好流感病毒病原学检测方法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北方地区10家医院就诊的580例儿童流感样病例的呼吸道咽拭子样本,采用流感病毒抗原胶体金试剂和核酸检测试剂进行检测。结果全部580例临床样本中,采用抗原胶体金法共检出阳性样本256例(256/580例,44.1%),其中单纯甲型流感235例(235/256例,91.8%),单纯乙型流感21例(21/256,8.2%),阴性样本324例(324/580例,55.9%),未发现甲型、乙型流感同时阳性病例。采用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全部580份样本,共检出353例阳性(353/580例,60.9%),其中单纯甲型流感311例(311/353例,88.1%),单纯乙型流感41例(41/353例,11.6%),甲型、乙型流感混合感染1例(1/353例,0.3%),阴性227例(227/580例,39.1%)。在324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阴性样本中,111例(111/324例,34.3%)检测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太原地区甲型流感检出率为23.2%(22/95例),乙型流感核酸检出率为43.2%(41/95例),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以核酸检测为标准,评价流感病原检测试剂的诊断价值,其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8.56%、93.83%、31.44%、6.17%、94.53%、65.74%、11.12、0.335、0.624和0.812。结论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儿童流感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太原地区以乙型流感为主。对比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特异性达到93.83%,敏感性68.56%,需要进一步提高,漏诊率31.44%需注意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流感病毒抗原检测为阴性的患者,尤其是存在重症高危因素的病例,应尽快使用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检测。

  • 标签: 流感病毒 抗原检测 核酸检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5 938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儿童病例进行分析,为本地区患儿制定预防策略及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2月期间长治市妇幼保健院5 938例患有呼吸道系统疾病的住院儿童标本,采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对13种病原菌进行核酸检测。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间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5 938例患儿中,男孩3 394例(57.16%),女孩2 544例(42.84%),年龄均≤12岁,总阳性率为65.66%(3 899/5 938)。检出率前三位为肺炎链球菌33.06%(1 963/5 938)、流感嗜血杆菌29.74%(1 766/5 938)、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9.90%(588/5 938)。发现混合感染检出率为25.60%(1 520/5 938),重症肺炎检出率为2.73%(162/5 938),新生儿肺炎检出率为1.01%(60/5 938),脑脊液感染检出率为3.57%(212/5 938)。结论儿童呼吸道系统感染主要是由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病原菌的检出构成随时间、症状、取样部位、人群特征等因素不同而变化,其中一些分布具有典型特征。

  • 标签: 儿童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流行病学特征
  • 作者: 沈凌 田贤江 梁荣章 程瑗 孔祥龙 何飞 张超 王国安 李森华 陆华东 孙思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310006,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3112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364000,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感染科 410600,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410005,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310003,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443003,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315040,浙江省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科 311225,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313000,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大陆地区11家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20日采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的4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治过程,记录患者职业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表现和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57.1±10.3)岁,30例有明确禽类接触史;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为(6.5±3.2)d,住院时间为(12.4±4.8)d。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48/48)、相对缓脉(71%,34/48)、咳嗽(54.2%,26/48)、咯痰(27.1%,13/48)、乏力(16.7%,8/48)、头痛和谵妄(20.8%,9/48)、消化道症状(16.7%,8/48)。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总数(8.0±3.8)×109/L,44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155.3±74.1)mg/L,59.5%患者PCT>0.5 μg/L,分别有82.9%和45.2%患者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增高。胸部CT表现中单侧34例(70.8%)、单叶27例(56.3%),最常见的影像改变是实变,其中大叶性实变影38例(79.2%)。治疗情况中,单用氟喹诺酮类药物25例,单用多西环素6例,联合用药组13例,联合用药组与单用多西环素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相当,均优于单用氟喹诺酮类。入住ICU者11例,出现休克5例,给予呼吸支持治疗11例,仅有1例死亡。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动物源性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合适的治疗能明显缩短病程及改善预后。

  • 标签: 鹦鹉热 衣原体,鹦鹉 社区获得性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临床表现多样,除呼吸系统外,可累及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引发多种肺外并发症。本文就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一些少见并发症进行阐述,提高对少见肺外并发症认识,便于早期识别,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肺栓塞 脑病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 简介:摘要鹦鹉热衣原体为不典型致病菌的一种,为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鸟类为最主要宿主,为人畜共患病。本文报道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肺炎,其中1例合并呼吸衰竭、肝功能不全,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行二代基因测序后明确病原菌感染,后经抗感染后肺部炎症吸收好转。通过病例分享,为临床医师在诊治肺炎的临床过程中提供参考,准确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尽早明确病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达到精准治疗,为疾病的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

  • 标签: 鹦鹉热衣原体 二代基因测序 肺泡灌洗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儿童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severe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SRMPP)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并发肺外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SRMPP的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肺外脏器功能障碍分为肺外器官障碍组和单纯呼吸功能障碍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筛选出发生肺外脏器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两年间PICU合计收治SRMPP 107例,并发胸腔积液44例(41.1%),塑型性支气管17例(15.9%),支原体耐药基因位点(2063, 2064)阳性104例(97.2%),住院病死率2.8%(3/107)。107例SRMPP患儿发生肺外脏器功能障碍51例(47.7%),其中心血管功能障碍43例(40.2%)、凝血功能障碍13例(12.1%)、胃肠功能障碍11例(10.3%)、肾功能障碍4例(3.7%)、脑功能障碍4例(3.7%)、肝功能障碍3例(2.8%),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6例(15.0%)。与单纯呼吸功能障碍组相比,肺外脏器功能障碍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发生率高(52.9% vs. 17.9%,P<0.001),毛细血管渗漏指数上升[11.71(4.63, 27.07) vs. 5.78(2.07, 15.71), P=0.019],血白蛋白下降低[(32.2±5.6)g/L vs. (34.7±6.7)g/L,P=0.041],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12.7(11.7, 13.8)s vs. 12.0(11.4, 13.0)s,P=0.00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OR=0.278,95%CI 0.102~0.759,P=0.013)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OR=1.443,95%CI 1.018~2.046,P=0.039)是SRMPP并发肺外脏器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SRMPP约半数发生肺外脏器功能障碍,常见循环、凝血和胃肠障碍。发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SRMPP并发肺外脏器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重症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脓毒症 器官功能障碍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毛细血管渗漏指数 凝血酶原时间 白蛋白 儿童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临床表现多样,除呼吸系统外,可累及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引发多种肺外并发症。本文就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一些少见并发症进行阐述,提高对少见肺外并发症认识,便于早期识别,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肺栓塞 脑病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是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当前支原体肺炎的诊治面临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实际工作中缺乏早期快速诊断技术、肺炎支原体与其他致病原的混合感染等困难,这些困难在临床工作中相互交织,不仅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前的病原学分析和初始治疗方案的选择,增加初始治疗失败的风险,在初始抗感染治疗失败时,还会给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和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增加难度,应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两种MALDI-TOF-MS预处理方法的鉴定率,为临床快速准确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实验室常规方法鉴定的149份血培养报警后单一细菌感染的阳性样本,分别采用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后,并且以传统方法结果为标准,直接MALDI-TOF MS细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定率。结果在149份血培养阳性样本中,革兰阴性(G-)菌占47.0%(70/149)、革兰阳性(G+)菌占53.0%(79/149)。对G-菌种水平鉴定率,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为78.6%(55/70),HB&L微生物培养体系为91.4%(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对G+菌种水平鉴定率,二者分别为73.4%(58/79)和87.3%(6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在3.000~2.300分值段,G-菌鉴定率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分别为22.9%(16/70)和38.6%(2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G+菌鉴定率两种方法分别为19.0%(15/79)和34.2%(2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HB&L微生物培养体系种水平鉴定率要高于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经过预处理直接MALDI-TOF MS鉴定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生物学技术 血培养样本 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 HB&L微生物培养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HA)病原学特征,为HA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9年上海市哨点医院上送的HA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EV-A71、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A16、CV-A6和CV-A10核酸检测,并对非EV-A71、CV-A16、CV-A6、CV-A10的其他EV感染病例样本进行病毒分离、测序以鉴定EV的分型。用Excel和IBM SPSS Statistic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4例HA病例中,主要为0~1岁的婴儿,占比为32.95%(87/264);EV阳性检出率为69.70%(184/264),共检出EV-A71、CV-A16、CV-A6、CV-A10、CV-A4、CV-A2、CV-A5、CV-B5 8种EV,其中构成比占前3位的血清型分别为CV-A6(39.13%,72/184)、CV-A10(17.39%,32/184)和CV-A4(16.85%,31/184)。2017—2019年各个年份其他EV占比逐年增多,分别为19.23%(10/52)、41.10%(30/73)、47.46%(28/59)。结论上海市2017—2019年HA中常见病原为CV-A6、CV-A10和CV-A4,其他EV占比逐年增多。

  • 标签: 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 血清型
  •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EV)是细胞或微生物分泌的直径在30~1 000 nm的双层脂质囊泡,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脂质及其他生物信息分子。因此EV可以作为细胞间物质传递的载体。目前在感染性疾病中,病原微生物的EV可作为双刃剑,起到双重作用。既可在宿主的感染免疫,病原菌的感染致病及耐药性传递中发挥负面“敌”的重要作用,也可在临床诊疗中展现病原微生物EV“友”的优势。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病原微生物 免疫调节 致病机制 耐药机制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胆道真菌感染及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诊治的91例胆道真菌感染患者资料。91例胆汁真菌培养均阳性,其中胆道真菌感染14例,真菌、细菌混合感染77例(84.6%)。进行胆汁真菌病原学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术前广谱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既往有胆道操作史,急性胆道感染病因,手术或操作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胆道真菌感染及真菌、细菌混合感染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91例中,白假丝酵母菌61例、光滑假丝酵母菌19例、热带假丝酵母菌6例;药敏试验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尿嘧啶敏感率最高,分别为100.0%(91/91)、97.8%(89/91)。77例合并细菌感染者中,革兰阴性菌最多(34例,44.2%)。91例患者年龄(70.7±12.7)岁,良性疾病66例(72.5%),以胆道结石为主(61例,67.0%)。既往有胆道操作史的患者(60例,65.9%)更容易出现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56例;χ2=4.56,P=0.03)。91例中,存活79例,死亡12例。12例死亡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为(28.1±5.2)g/L,明显低于79例存活者的(33.3±5.3)g/L(t=2.77,P=0.01),住院时间[29.5(13.0,42.7)d]长于存活患者[12.0(9.0,18.0)d;Z=-2.37,P=0.02]。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既往胆道操作史(OR=4.46,95%CI:1.06~4.97)和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OR=10.20,95%CI:1.48~70.27)是胆道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胆道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等念珠菌为主,且常合并细菌感染,有既往胆道操作史和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是胆道真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管炎 胆道念珠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为病原真菌的遗传进化、传播和表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核心技术是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分子分型技术的不足。通过将病原真菌的全部遗传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能够预测病原真菌的传播途径和传播风险,为制定真菌防控的公共卫生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将对分子流行病学、基因组流行病学的发展以及基因组流行病学在病原真菌的遗传关系、溯源及进化、耐药性以及毒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病原真菌基因组流行病学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 标签: 基因组流行病学 病原真菌 全基因组测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简介:摘要由于引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种类繁多且感染症状接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要与其他常见感染相鉴别。尽早对呼吸道感染病原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准确的鉴别,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监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病原联合检测可快速准确地鉴别感染病原,为临床提供迅速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本文结合相关新近研究成果,阐释多病原联合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核酸扩增技术 预防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胆道真菌感染及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诊治的91例胆道真菌感染患者资料。91例胆汁真菌培养均阳性,其中胆道真菌感染14例,真菌、细菌混合感染77例(84.6%)。进行胆汁真菌病原学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术前广谱抗生素、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既往有胆道操作史,急性胆道感染病因,手术或操作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胆道真菌感染及真菌、细菌混合感染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91例中,白假丝酵母菌61例、光滑假丝酵母菌19例、热带假丝酵母菌6例;药敏试验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尿嘧啶敏感率最高,分别为100.0%(91/91)、97.8%(89/91)。77例合并细菌感染者中,革兰阴性菌最多(34例,44.2%)。91例患者年龄(70.7±12.7)岁,良性疾病66例(72.5%),以胆道结石为主(61例,67.0%)。既往有胆道操作史的患者(60例,65.9%)更容易出现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56例;χ2=4.56,P=0.03)。91例中,存活79例,死亡12例。12例死亡患者的白蛋白水平为(28.1±5.2)g/L,明显低于79例存活者的(33.3±5.3)g/L(t=2.77,P=0.01),住院时间[29.5(13.0,42.7)d]长于存活患者[12.0(9.0,18.0)d;Z=-2.37,P=0.02]。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既往胆道操作史(OR=4.46,95%CI:1.06~4.97)和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OR=10.20,95%CI:1.48~70.27)是胆道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胆道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等念珠菌为主,且常合并细菌感染,有既往胆道操作史和胆道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是胆道真菌感染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 标签: 胆管炎 胆道念珠菌 侵袭性真菌感染 病原学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眼表疾病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医生仅根据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很难准确早期诊断,甚至可造成误诊。泪液检测相对于血液检测更能反映眼表局部病情,且具有无创性、诊断准确性高、诊断速度快的特点。泪液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基因芯片等现代检验技术,检测泪液中的病原和免疫组分,包括微生物核酸、泪液抗体(IgM、IgG、IgE、IgA、抗核抗体等)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泪液检测提供了眼表局部病原感染和免疫反应信息。目前国内外大量泪液检测研究显示,不仅眼表疾病,葡萄膜炎、眼底疾病、甲状腺相关眼病,甚至糖尿病、乙型肝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全身疾病,泪液成分都有一定规律性变化。此外,通过对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成分的研究对研究疾病成因、生化及免疫过程、疾病治疗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泪液采集、泪液病原和免疫组分临床意义、各个疾病泪液特点方面,阐述眼表泪液检测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泪液检测 眼表疾病 细胞因子 诊断技术,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原学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镜检的重症肺炎患儿17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肺泡灌洗液行病原鉴定及病原培养、药敏分析,并采用直接免疫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病原进行检测。结果177例重症肺炎患儿中,有100例检出至少1种病原,总检出阳性率为58.13%;其中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最高(41/100例);前3位检出的细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9例(10.59%)、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9.41%)、铜绿假单胞菌6例(7.06%);前3位检出的病毒分别为巨细胞病毒(CMV)14例(33.33%)、人博卡病毒(HBoV)10例(23.8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8例(19.05%);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提示,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加酶的β内酰胺类耐药率较低。<5岁重症肺炎患儿病毒检出率约为30.00%,MP检出率约为20.00%,>5岁重症肺炎患儿MP检出率>30.00%;<2岁重症肺炎患儿细菌检出率>20.00%,>2岁重症肺炎患儿细菌检出率约为15.00%。重症肺炎患儿中,气道畸形比例较高,以气道软化、气道狭窄为主。结论苏州地区<5岁的重症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以病毒最常见,<2岁者细菌检出率亦较高;常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加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高。重症肺炎患儿,尤其是小年龄组婴儿需要重视气道畸形的可能。

  • 标签: 重症肺炎 肺泡灌洗液 病原学 气道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血清浓度鉴别诊断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病原学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重症监护室(ICU)诊断为BSI且阳性血培养同时进行PCT检测的患者资料,以血培养当天的参数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比较不同病原感染者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生物标志物PCT对单一病原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在1 456例BSI患者中,单一细菌或念珠菌感染分别为1261例(86.6%)和80例(5.5%),混合感染115例(7.9%);28 d病死率为24.5%(356/1 456),60 d病死率为30.6%(446/1 456);无论28 d还是60 d病死率,混合感染组均明显高于细菌菌血症组以及念珠菌血症组。PCT在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 GNB)菌血症中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 GPB)菌血症和念珠菌血症{3.4 μg/L [95%可信区间(95%CI)0.7~17.0 μg/L]比1.3 μg/L(95%CI 0.4~7.3 μg/L);3.4 μg/L(95%CI 0.7~17.0 μg/L)比1.1 μg/L(95%CI 0.4~3.4 μg/L);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①PCT鉴别诊断单一细菌菌血症与念珠菌血症的最佳截断值为7.25 μg/L,特异性可达90.0%,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 AUROC)为0.612(95%CI 0.533~0.691);当PCT>0.51 μg/L,诊断细菌菌血症的敏感性可达73.3%;②PCT鉴别诊断GNB菌血症与念珠菌血症的最佳截断值为7.32μg/L,特异性为90.0%;AUROC为0.695(95%CI 0.614~0.776);当PCT>0.51 μg/L时,诊断GNB菌血症的敏感性为84.9%;③PCT鉴别诊断GNB菌血症与GPB菌血症的最佳截断值为0.52 μg/L,敏感性为84.9%,AUROC为0.713(95% CI 0.672~0.755);当PCT>7.36 μg/L,诊断GNB菌血症的特异性可达80.1%。结论PCT能够提供BSI患者可能的病原学方面的额外信息,尤其是较高的PCT水平往往提示GNB菌血症可能。

  • 标签: 降钙素原 细菌菌血症 念珠菌血症 血流感染 病原学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SOFA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