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泥炭沼泽多年生植物种子萌发阻碍因素,研究了浸水和冷冻处理7种沼泽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处理下,败酱(Patriniascabiosaefolia)种子都保持相对高萌发率,小白花地榆(Sanguisorbaparviflora)次之,鳞苞针蔺(Trichophorumalpinum)种子却都未萌发;在浸水处理下,小星穗薹草(Carexangustior)、臌囊薹草(Carexschmidtii)和山梗菜(Lobeliasessilifolia)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都显著提高,说明浸水处理能促进沼泽植物种子萌发。在浸水处理下,细花薹草(Carextenuiflora)种子萌发率最高,其次为小星穗薹草,臌囊薹草种子萌发率最低。浸水冷冻处理和浸提液冷冻处理都显著降低了沼泽植物种子萌发率、萌发速率,并显著延长了种子初次萌发时间。种子在浸水后遭遇冷冻环境可能是北方泥炭沼泽植物种子天然更新阻碍因素之一。

  • 标签: 种子休眠 萌发率 萌发速率 初次萌发时间 植物 泥炭沼泽
  • 简介: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已经成功入侵崇明东滩,正在大量取代潮间带优势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采用圆筒取样比较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不包含蟹类)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这两种植物群落变化差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密度在互花米草群落和海三棱藨草群落中分别为3119个/m2和3459个/m2,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一些常见种密度在两种植物群落中存在显著差异.从物种相对多度看,两种植物群落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优势种都是堇拟沼螺(Assimineaviolacea)和丝异须虫(Heteromastusfiliforms).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互花米草群落中,平均每一个圆筒取样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物种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都显著低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优势度则相反.互花米草群落中,食碎屑者数量百分比显著大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食悬浮物者和食植者数量百分比显著小于海三棱藨草群落中.这表明互花米草入侵东滩海三棱藨草群落,竞争取代土著植物后,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同时显著改变了营养类群结构.互花米草入侵所引起植物群落高度、密度、盖度、生物量变化可能是造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改变主要原因.

  • 标签: 无脊椎动物群落 互花米草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入侵 海三棱蔗草 物种多样性
  • 简介:长汀县2000年以来生态补偿措施进行分类,总结出各生态补偿方式具体形式和补偿客体;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系统阐述了各生态补偿方式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影响.结果表明,现金补偿部分缓解了因封山育林等措施农户生计造成不利影响;实物补偿增强了主要参与农户物质资本,并确定了以农业为主生计策略和相对稳定纯收入;政策补偿主要使主要参与农户获得具有稳定产权山地资源;技术补偿和产业补偿作用相对较弱.最后,为增强今后各类农户可持续生计,提出技术补偿、政策补偿和产业补偿方式方面的具体对策.

  • 标签: 生态补偿 农户 可持续生计 水土保持 长汀
  • 简介:应用兴化湾海域枯、丰水期(2006年12月、2007年4月),大、小潮期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水体中石油类分布特征,并根据不同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选取第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值为指标,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了兴化湾海水中石油类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该海域石油类浓度范围为0.003~0.320mg/L,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江阴半岛西南侧.枯水期石油类浓度远高于丰水期,其中,位于水质二类区站位超标率分别为71.0%和17.0%,水质三类区中航道和锚地区站位超标率分别为3.6%和0;总体超标率则分别为47.5%和11.0%;与历史资料对比结果表明,兴化湾石油类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可能与船舶突发性事件有关,并且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此外,还讨论了相应污染控制对策措施.

  • 标签: 石油类 浓度分布 对策 兴化湾
  • 简介:通过在亚热带杉木林内设置不同隔离降雨强度试验:完全隔离降雨、隔离60%降雨、隔离20%降雨和对照(自然降雨),研究隔离降雨0~20cm土层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影响,结果表明:0~10cm和10~20cm土层,除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峰值出现在春季外,其他处理均出现在秋季。0~10cm土层中完全隔离降雨和隔离60%降雨处理土壤MBC峰值出现在春季,隔离20%降雨和对照则出现在夏季,10~20cm土层各处理对应MBC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季、夏季、夏季和秋季。随着土层加深,4种处理土壤DOC、MBC含量均显著降低。0~10cm土层,完全隔离降雨处理土壤DOC、隔离60%降雨土壤MBC均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杉木林土壤DOC和MBC降水变化响应具有明显季节性。

  • 标签: 隔离降雨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杉木林
  • 简介:IPCC2014综合报告指出亚热带地区降雨将会减少,这会对亚热带地区森林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产生怎样影响引起极大关注。以福建省三明市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200年生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在实验样地布设原位隔离降雨实验,共设置隔离30%降雨、隔离60%降雨和对照3种处理。2017年4月不同处理进行土壤采样,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隔离降雨响应。结果表明:隔离降雨(30%和60%)显著降低了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总氮(TN)和土壤水分含量(SWC);但对10~20cm土层影响较小。隔离30%降雨处理0~1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分别比隔离60%降雨处理增加了20.73%和15.71%;10~20cm土层土壤中各处理之间MBC含量及MB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TN和MBC是促使0~10cm土层酶活性发生变异主要因素,其解释度分别为43%和16.5%;10~20cm土层土壤酶活性变异主要因素是MBC,其解释度是58.1%。2个隔离降雨处理均增加0~10cm土层土壤多酚氧化酶(PHO)、过氧化物酶(PEO)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活性,却降低了10~20cm层土壤多酚氧化酶(PHO)和酸性磷酸酶(ACP)酶活性。

  • 标签: 米槠天然林 隔离降雨 土壤微生物 酶活性
  • 简介:2010年11月采集了黄河口潮滩湿地两种典型生态系统[碱蓬(Suaedasalsa)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了7d室内厌氧培养,并测定分析CH4产生潜力及其有机物和氮输入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周期内,碱蓬盐沼和光滩表层土壤CH4产生潜力都在培养第7天后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0.0357μg/(g·d)和0.0013μg/(g·d),前者表层土壤CH4产生潜力高于后者;有机物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H4产生潜力,且其碱蓬盐沼CH4产生潜力较光滩具有更大促进作用。尽管葡萄糖对于潮滩湿地CH4产生潜力促进程度高于乙酸钠,但二者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氮输入潮滩湿地土壤CH4产生潜力影响与氮输入形态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NH4+添加促进了碱蓬盐沼和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增加,尽管其对于碱蓬盐沼促进程度要高于光滩,但二者差异性并不显著(p〉0.05);NO3-添加对碱蓬盐沼土壤CH4产生潜力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光滩土壤CH4产生潜力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当前外源有机物和氮(NH4+—N为主)为黄河入海主要污染物情况下,黄河口潮滩湿地土壤作为CH4源,在估算潮间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应给予特别关注。

  • 标签: 土壤 甲烷产生潜力 潮滩湿地 有机物 黄河口
  • 简介:以鄱阳湖湿地灰化薹草(Carexcinerascens)洲滩表层土壤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内水分控制实验方法,设置不做任何处理自然裸露、含水量保持在30%、放置在水面下10cm和100cm处4种不同水分梯度处理,土样经过42d处理后,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放置在水面下土样含水量、pH和总有机质含量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含水量保持在30%土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最高,自然裸露处理下最低;放置在水面下土样基础呼吸强度、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磷酸酶活性、β-木糖苷酶活性、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显著大于其它处理,且淹水深度微生物生物活性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灰化薹草洲滩表层土壤性质及其微生物和酶特性主要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

  • 标签: 土壤微生物 水分梯度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 灰化薹草草洲 鄱阳湖湿地
  • 简介:农户自然资源保护态度被认为是保护区发展成功与否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对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中,了解农户自然资源保护态度是必要。在秦岭南坡朱鹮(Nipponianippon)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采用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方法抽取了115份农户数据,通过农户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有序选择模型分析发现,多数农户(66.09%)朱鹮保护持积极态度,农户对保护朱鹮态度与意愿之间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n=115,p〈0.01);住在保护区内农户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可能更积极,在保护中收益更多农户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更为积极,承受较高保护成本农户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较为消极;社会人口学变量中家庭收入农户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有消极影响,受教育程度农户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有积极影响,然而随着农户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受教育程度农户环境和朱鹮保护态度影响便不再明显。

  • 标签: 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农户 对自然资源保护的态度 影响因素
  • 简介:安徽省作为中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其农业发展影响意义重大。通过分析旱涝灾害农业发展影响,为防灾减灾保护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根据2005-2015年安徽省各地市旱涝灾害相关数据,计算安徽省受灾系数和胁迫指数,并运用ArcGIS标注农业胁迫指数重心位置,以此分析旱涝灾害空间特征及其农业胁迫影响。结果表明:(1)安徽省旱涝灾害受灾率较高,旱灾平均受灾率高达13.19%,涝灾平均受灾率为11.31%。旱涝灾害受灾率区域差异性较大,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受灾率相对较小。(2)安徽省旱涝灾害农业胁迫指数空间分异明显,淮河以北地区、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旱涝灾害胁迫指数相对较大,江淮地区和沿江以南地区受胁迫程度较轻。(3)2005-2015年,农业胁迫指数重心集中在合肥和巢湖两市,除2007年、2009年、2013年之外集中于巢湖市,其他年份重心位置聚集在合肥市。安徽省粮食产量与农业胁迫指数显著负相关,根据胁迫指数测算阈值,划分为轻度(0.58~0.85)、中度(0.86~1.19)、重度(1.20~1.51)。(4)在不同尺度下,胁迫指数阈值旱涝灾害有比较稳定反映。

  • 标签: 旱涝灾害 时空特征 粮食产量 农业胁迫指数 安徽省
  • 简介:植物水流和泥沙运动有重要影响。在回顾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植物水流和泥沙运动影响(含植物水流问题)研究归纳为三方面,即植物水流阻力、紊流结构和泥沙运动影响研究;考虑到问题重要性,单独讨论了植物消波与捕沙作用;详细总结了含植物水流问题研究研究方法和重要结论;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不足,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

  • 标签: 植物 水流阻力 紊动结构 泥沙运动 河流
  • 简介:为了研究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浓江河滨河湿地植物土壤环境因子响应,于2011年6~9月,在保护区内浓江滨河湿地垂直于浓江河道方向设置4条样线(从河道至岛状林),在每条样线上设置7个采样点,通过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得到植物种类、多度和土壤环境因子等数据。应用TWINSPAN分类和CCA排序相结合方法,其进行分类和排序。TWINSPAN分类将洪河保护区浓江河滨河湿地植物分为6个群丛,即漂筏苔草(Carexpseudocuraica)—狭叶甜茅(Glyceriaspiculosa)群丛、漂筏苔草—毛苔草(Carexlasiocarpa)—狭叶甜茅群丛、漂筏苔草—毛苔草—狭叶甜茅—东北沼委陵菜(Comarumpalustre)群丛、毛苔草—漂筏苔草—狭叶甜茅群丛、毛苔草群丛和小叶章(Calamagrostisangustifolia)—湿苔草(Carexhumida)群丛。影响该区域湿地植物分布主要土壤环境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自然含水量。

  • 标签: 湿地生态系统 TWINS PAN分类 CCA排序 植被 土壤环境因子
  • 简介:以闽江河口感潮段塔礁洲野慈姑(SagittariatrifoliaL.)淡水湿地为研究对象,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每月小潮日定期向试验样地施加0、60和120kgS·hm-2·a-1K2SO4溶液,探讨闽江河口感潮段淡水湿地CO_2排放通量特征SO_4~(2-)沉降响应,并同步观测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对照(CK)和2个SO_4~(2-)沉降处理CO_2排放通量具有相似的月变化动态,夏秋季节排放通量较高,冬春较低。2)除夏季60kgS·hm-2·a-1SO_4~(2-)输入显著降低CO_2排放通量外(P〈0.05),2种SO_4~(2-)处理均未显著影响河口感潮段淡水湿地CO_2排放通量(P〉0.05)。3)相关分析显示,不同处理下CO_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正相关(P〈0.01)。

  • 标签: CO2排放通量 SO42-沉降 感潮段淡水湿地 闽江河口
  • 简介:为了研究滨海化工园区附近潮间带沉积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揭示化工园区排污附近沉积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影响,同时为揭示滨海化工园区附近潮间带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复杂性。选择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化工园区附近潮间带沉积物微生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椒江化工园区附近潮间带沉积物中,共鉴定出古菌和细菌16门43科76属176种,其中,变形菌门丰度最高,其序列数占总序列数62.4%;ACE指数和Chao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32和233,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4.44,Simps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033,表明潮间带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较高,化工园区南、北端附近潮间带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小;沉积物中绿弯菌门、浮霉菌门物种数量等与多数环境指标显著负相关,装甲菌门、脱铁杆菌门和待定菌群OD2、TM8物种数量则与多种重金属、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化合物含量显著正相关。

  • 标签: 宏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潮间带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椒江口
  • 简介:九龙江流域水环境安全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保障.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污染指数法、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和富营养化评价标准九龙江流域主要4个断面的监测指标进行水质评价和变化特征分析.研究发现九龙江水质状况整体较好,但是上游地区雁石桥断面水质连续几年氨氮、BOD5和总磷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最高,并且趋势分析中发现雁石桥断面的氨氮和总磷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坂、西陂和江东桥断面水质指标多为Ⅱ、Ⅲ类水,水质较好,其中上坂断面水质又稍差于西陂和江东桥.营养程度评价发现江东桥和西陂库区大多处于中营养阶段,但是有向轻度富营养化发展趋势.九龙江水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是畜禽养殖污染、工业和农业面源污染.

  • 标签: 综合指数 季节性肯达尔检验 富营养化 水质 九龙江
  • 简介:针对2014年7月18日12时至2014年7月19日12时"威马逊"台风先后3次在中国华南沿海地区(海南、广东、广西)登陆所带来暴雨过程,以中国气象局提供地面观测站点数据作为参考,使用标准化偏差(NB)、相关系数(CC)、均方根误差(RMSE)、命中率(POD)、误报率(FAR)和关键成功率(CSI)等评价指标,基于2种不同国际主流卫星降水反演算法GSMaP和IMERG5套高分辨率遥感降水产品进行了小时尺度上精度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遥感降水产品在暴雨事件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低估,但地面校正算法较好地修正了遥感降水产品与地面观测数据间整体偏差[GSMaP_GAUGE(-6.8%),IMERG_CAL(-0.5%)];遥感降水产品误差主要来自大于100mm强降水,降水量超过100mm时,5套产品误报率(FAR)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命中率(POD)和关键成功率(CSI)呈现下降趋势;由于校正算法数据来源是低时空分辨率地面观测数据,校正后遥感降水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高分辨率下捕捉到降水变异特征。

  • 标签: “威马逊”台风 华南沿海地区 暴雨 遥感降水
  • 简介:吉林省林业厅,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长春、黑龙江、大兴安岭专员办:《国家林业局关于从严控制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占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地通知》(林资发[2013]4号)下发以来,严格限制了勘查、开采矿藏和风电场项目使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以下简称“重点林区”)林地,有效减少了新增矿山和风电场项目的数量,取得了良好成效。为继续巩固禁限成效,切实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进一步依法严格规范勘查、开采矿藏和风电场项目使用重点林区林地,现提出以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 标签: 重点国有林区 矿产资源开发 内蒙古 林业厅 林地 东北
  • 简介:在福建泉州湾开展了刈割+机耕船方法(机械法)治理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试验,调查了该法治理互花米草效果,并互花米草治理迹地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监测,为互花米草治理迹地再利用提供依据。2006年7月初互花米草进行刈割,待其新萌生株生长至10~15cm后,用机耕船滩涂进行高强度耕作,以充分破坏其根系,其后,如仍有零星新萌生株,则用人工踩踏使其深埋淤泥之中。近一年多治理效果监测表明,该法治理迹地在第二年以后没有发现新萌生植株,治理效果理想;与未治理互花米草草滩相比,治理一个月后,治理迹地土壤容重减小了21.2%~23.5%,之后,土壤容重逐渐增大,但在治理后一年时土壤容重仍小于未治理互花米草滩涂;随着互花米草根系逐渐死亡和分解,治理迹地中根系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在治理后第二年4月开始明显增大,至10月时残存根系基本分解完毕;在治理后13个月,治理迹地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中水解氮比治理前分别提高了16.2%和11.7%,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11.9%和16.7%,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6.4%和17.5%。由此可见,机械法治理互花米草效果十分理想,2006—2007年治理成本约为7500~9000元/hm^2,该方法为红树林等乡土植被恢复及滩涂再利用创造了条件。

  • 标签: 刈割+机耕船方法 互花米草治理 滩涂性状
  • 简介: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林及其转变后杉木林表层(0~10cm)和底层(40~60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总氮(D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呼吸(BR)及呼吸商(qCO2)进行研究,来分析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土壤碳库质量影响。结果显示:同一林分中,表层土壤DOC、DN、MBC、MBN含量和BR均高于底层土壤,土壤表层qCO2却低于底层土壤。同一土层中,天然林转变为杉木林导致土壤DOC、DN、MBC、MBN含量和BR均降低,qCO2却升高了。综上所述,底层土壤土壤有机碳质量低于表层土壤,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较低;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则导致土壤有机碳质量降低,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降低。

  • 标签: 天然林 杉木林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总氮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