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脂肪瘤(renalangiomyolipoma,RAML)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肾血管平滑脂肪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直径小于4cm而无症状的9例采用B超、CT定期随访观察;手术21例,其中肿瘤直径小于4cm的有伴发症状者8例行肿瘤剜除术;肿瘤直径大于4cm者1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7例,肾切除术6例(其中包括肾血管平滑脂肪瘤自发性破裂出血4例)。21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9年,均未见肿瘤复发,肾功能良好。结论肾血管平滑脂肪瘤经B超、cT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大小、并发症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手术应尽可能保留正常肾组织。

  • 标签: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β2-肾上腺素受体是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本文以手性β2-受体药物沙丁胺醇为例综述了药物同分异构体R-和S-异构体对缓解气道炎症、气道狭窄等哮喘病症的不同效果,为深入了解不同同分异构体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此外,通过比较,初步确定左旋体优于消旋药物,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副作用较少,药物的右旋体可能与消旋药物的副作用有关,为临床上合理的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G蛋白偶联受体 手性沙丁胺醇 气道平滑肌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听到EB病毒这个名词,但对于它的了解可能仅停留在名字层面。本文旨在深入浅出地介绍EB病毒,包括其来源、影响、病症与预防措施,帮助你全方位了解并做好防护,避免这个悄无声息的健康威胁。EB病毒,全称Epstein-Barr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疱疹病毒,全球约有95%的成年人体内都携带此病毒。尽管大多数携带者并无明显症状,但对于某些人来说,EB病毒却是潜在的健康隐患。

  • 标签: EB 病毒 策略
  • 简介:血管平滑细胞(VSMC)的增殖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冠状动脉内再狭窄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VSMC增殖的病理作用、信号转导通路VSMC以及增殖的相关调控机制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以进一步认识VSMC增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从而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细胞增殖 血管平滑肌细胞 信号转导通路 生长因子 血管活性物质 细胞生长周期
  • 简介:黄芩苷在各种克氏液中均显著抑制大鼠离体胃平滑条的收缩振幅(P<,5mmol/L的高Ca2+克氏液中离体小肠收缩振幅为169.1%,本实验中黄芩苷拮抗组胺对平滑的收缩作用

  • 标签: 体小肠 大鼠体 小肠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少脂肪性肾血管平滑脂肪瘤(AML)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扣描的少脂肪性肾AMLCT表现,着重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轮廓、密度以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等。结果:12例12个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CT平扫7个病灶呈均匀略高密度,2个病灶足等密度,3个病灶内示散在小结节状低密度影,9例肿块呈类嘲形,3例呈不规则形,全部肿块与肾实质分界清楚,8例肿块突向肾轮廓外1/3~1/2,9例病灶在CT增强扫描肾皮质期明显强化,6例为均匀强化,3例病灶内散在低密度灶未见强化,7例在肾实质期呈相对低密度,2例仍强化明显,3例双期增强均扫描表现为病灶内轻度条片状强化。结论:少脂肪性肾AML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有利于和肾细胞癌相鉴别。

  • 标签: 肾肿瘤 肾错构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的CT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例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为研究对象,同时根据不同病理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瘤型3例,主要为脂肪;肌瘤型2例,主要为平滑成分;血管瘤型2例,主要为血管成分;混合型3例。结论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病理类型不同,CT表现会有不同,充分认识和了解其中的关联,可有利于提升肝脏血管平滑脂肪瘤CT诊断的正确率。

  • 标签: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影像学 病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离体妊娠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平滑收缩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人离体妊娠子宫平滑自主规律收缩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累计给药至不同浓度,控制组给予等容量Krebs液。比较两个组别子宫平滑收缩情况。结果:两个组别子宫平滑收缩持续时间、频率、强度等对比发现试验组在高浓度右美托咪定时均明显优于控制组(P

  • 标签: 人离体妊娠 右美托咪定 子宫平滑肌收缩 影响
  • 简介:摘要EB病毒具有致癌活性,与多种类型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目前,国内鲜见与EB病毒相关的胃原发性淋巴瘤的详细阐述和明确的诊疗指南,现就EB病毒相关的胃原发性淋巴瘤的一般临床特征、免疫表型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胃原发性淋巴瘤 免疫表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确诊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根据疾病病程和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结果共收集到114例(男53例,女61例)病例资料,中位年龄6岁(范围0~17岁),轻症组107例(93.86%),其中EBV感染3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9例;重症组7例(6.14%),以T细胞或NK细胞增殖为主(6例)。重症组反复发热时间明显较长,EBV-DNA的拷贝数较高,与轻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7,P>0.05)。重症组的IgM水平低于轻症组,秩和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1,P<0.05)。重症组IgA水平、CD8+细胞数低于轻症组,IgG水平、CD4+细胞数、IgE水平高于轻症组,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症组患儿经抗病毒等治疗后转归良好。重症组中1例确诊为种痘样水疱病样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HV-like LPD),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经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和硼替佐米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失访;1例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化疗后死亡,另1例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和1例EBV相关淋巴瘤在移植后死亡。结论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EBV感染伴有免疫功能紊乱如免疫球蛋白IgM、IgA降低,高DNA拷贝数和高IgE,或所感染的淋巴细胞类型为NK或T细胞的病例可能进展为重症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应提高警惕。移植和化疗对重症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可能有效,但仍不确切。

  • 标签: 儿童 EB病毒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0名EB病毒感染患儿,结合实验室检查与其临床表现,按诊断结果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39名均诊断为普通EB病毒感染,实验组21名均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与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均出现了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红肿及渗出物、眼睑水肿、肝脾肿大这五类临床症状,且实验组患儿的后四种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实验组患儿中有2名分为转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并发噬血细胞综合征,属于治疗无效,而常规组均治愈,故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不及常规组患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在儿科中屡见不鲜,该病会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产生威胁,因此,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应当高度重视此病,采用正确的诊断方法及早检出病情并加以对症治疗,以帮助患儿脱离病魔。

  • 标签: 儿童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EB病毒(EBV)是一种潜在的致瘤病毒,约95%的健康人感染并终生携带该病毒。EBV可以诱导宿主细胞克隆转化,约2%的肿瘤和EBV感染相关。近年来围绕EBV诱导淋巴细胞克隆转化、EBV相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标签: 疱疹病毒4型,人 淋巴瘤 转化 免疫治疗 细胞治疗
  • 简介:1病历摘要女,34岁,G1P1,因发现外阴肿块5a入院。5a前患者自觉外阴包块.蚕豆大小,无压痛。近0.5a自觉包块略增大,有压痛,偶有下坠胀感。查体:T36.4℃,P86次/min,R18次/min,BP90/60mmHg,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妇科检查示右侧大阴唇中下1/3处可触及指头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轻压痛,向阴道壁内略凸起,宫颈、子宫及附件末及异常。入院后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AFP、CEA、CA125、CA199及盆腔B超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前庭大腺囊肿。完善检查后拟在局麻下行前庭大腺造口术。在小阴唇内侧囊肿突出部薄弱处纵行切开,术中发现包块为实性,表面假包膜完整,钝性分离直至阴阜处完整核出包块。

  • 标签: 外阴肿瘤/病理学 平滑肌瘤/诊断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