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疾病,及时发现并治疗对于保护患者视力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要依靠深度学习技术来辅助 DR 检测及对图像的增强处理。

  • 标签: 深度学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图像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过表达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P)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体质量200~250 g,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RP模型组、AAV-GFP组和AAV-HO-1-GFP组,每组20只。RP模型组、AAV-GFP组和AAV-HO-1-GFP组以剂量50 mg/kg的质量分数1%碘酸钠溶液进行尾静脉注射,制备碘酸钠诱导大鼠RP模型,再分别予以0.9%氯化钠溶液、AAV-GFP病毒、AAV-HO-1-GFP病毒视网膜下腔注射;空白对照组大鼠尾静脉仅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造模后第14天摘出大鼠眼球。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及厚度;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 3)、B淋巴细胞瘤-2(bcl-2)、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正常,RP模型组和AAV-GFP组大鼠视网膜结构破坏明显,外核层呈波浪状改变,厚度变薄,AAV-HO-1-GFP组大鼠视网膜结构轻度破坏,外核层厚度轻度变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P模型组和AAV-GFP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P模型组、AAV-GFP组和AAV-HO-1-GFP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21、0.76±0.16、0.92±0.0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48±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AV-HO-1-GFP组HO-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RP模型组和AAV-GF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细胞凋亡率、bcl-2和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596.333、1 043.806、364.331,均P<0.01);与AAV-HO-1-GFP组比较,RP模型组和AAV-GFP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AV介导HO-1基因过表达对RP模型大鼠的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血红素加氧酶-1 视网膜色素变性 腺相关病毒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时的疼痛反应。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台州市立医院眼科门诊于2019年7─12月进行PRP治疗的DR患者55例,年龄45~72(60.7±7.9)岁,每次PRP治疗后应用数字分级法(NRS)对疼痛反应进行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年龄、性别及各激光部位与疼痛反应程度的相关性。疼痛评分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纳入的患者中,年龄和性别对患者的疼痛反应均没有影响(r=-0.58,P=0.338;r=0.06,P=0.305)。患者周边部(上、下、鼻、颞)4个象限之间的疼痛反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但后极部光凝疼痛评分低于周边部光凝疼痛评分(P<0.001)。结论:在DR患者行PRP术中,后极部的疼痛感轻于周边部,临床医师可优先选择无疼痛或疼痛相对较轻的部位行激光光凝术。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数字分级法 视网膜激光光凝
  • 简介:目的:通过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视网膜功能的了解,判断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6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CD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阻力指数(RI);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分别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检测,并以对侧正常眼作对照组。结果:CDI术前患眼与对照眼的CRA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wk视网膜脱离眼CRA的Vmax,Vmin均较术前降低,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脱离区mfERG的a波、b波振幅密度均明显高于术前,潜伏期比手术前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mfERG,CDI的联合检测能及时了解视网膜脱离术后的视网膜复位情况及硅胶海绵垫压后CRA的血流情况,从而避免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不良,巩膜因缺血引起局部坏死等情况发生。

  • 标签: 多焦视网膜电图 彩色多普勒 视网膜脱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近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周边视网膜血管FFA的图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8例(78只眼)单眼近视眼单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对侧眼的临床资料。根据眼轴长度,将患者分为3组:A组,24例(24只眼)其眼轴长度为24.0~26.0 mm;B组,23例(23只眼)其眼轴长度26.1~28.0 mm;C组,31例(31只眼)其眼轴长度≥28.1 mm。所有患者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周边视网膜血管情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A、B、C 3组均见周边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3组发生率依次20.83%、26.09%、19.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P=0.831)。周边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发生率为21.79%,渗漏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45岁者发生率高于>45岁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14)。不同性别组周边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9,P=0.410)。结论近视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对侧眼部分出现周边视网膜血管荧光渗漏,且年龄越小出现的可能性越大,而与眼轴长度、性别无关。

  • 标签: 近视 视网膜脱离,孔源性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眼底 渗漏,血管,视网膜,周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玻璃体积血时间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早期组患者25例,玻璃体积血时间未超过3个月;晚期组患者25例,玻璃体积血时间超过3个月,两组患者均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观察其效果。结果晚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与6个月后的视力水平均优于晚期组,P<0.05;两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证实,玻璃体积血3个月内行玻璃体切除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时间。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1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中心凹厚度。结果观察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中心凹厚度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分、中心凹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改善中心凹厚度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视网膜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临床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Krüppel样因子7 (KLF7)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小鼠RGC存活及ERG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RIR组、正常-KLF7组、正常-绿色荧光蛋白(GFP)组、RIR-KLF7组、RIR-GFP组。小鼠8周龄时,正常-KLF7组及RIR-KLF7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1.0×1012 vg/ml过表达KLF7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2-KLF7-GFP)1 μl;正常-GFP组及RIR-GFP组小鼠玻璃体腔注射同样滴度的仅带GFP的空白腺相关病毒载体1 μl。小鼠11周龄时,RIR组、RIR-KLF7组、RIR-GFP组小鼠建立RIR模型并测量眼压。玻璃体腔注射AAV2-KLF7-GFP病毒载体4周后,利用视网膜冰冻切片观察病毒转染情况。RIR建模后第7天,利用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定量观察RGC存活率;行全视野ERG检查,观察其暗适应a、b波和振荡电位(Ops )、光负性反应(PhNR)振幅和潜伏期的变化;行视动反应检测,观察其视敏度的变化。玻璃体腔注射病毒4周后,采用Western bolt检测小鼠视网膜中KLF7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RIR组小鼠视网膜RGC存活率,ERG a、b波振幅,Ops、PhNR振幅以及视敏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0、7.157、5.735、8.953、4.744、9.887,P<0.05 )。随着刺激光强的增加,小鼠暗适应ERG a、b波振幅逐渐升高,其潜伏期逐渐缩短。与RIR组比较,RIR-KLF7组小鼠视网膜RGC存活率,ERG a、b波振幅,Ops、PhNR振幅以及视敏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0、3.253、3.695、5.825、5.325、4.591,P<0.05)。Western bol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KLF7组小鼠视网膜中KLF7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5,P<0.01 )。结论KLF7过表达可提高RGC存活率,保护其电生理功能。

  • 标签: Kruppel样转录因子类 再灌注损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网膜电描记术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急性、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脉络膜中大血管容积(CVV)变化。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确诊为CSC的64例患者64只眼(CSC组)及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4名64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CSC组64例64只眼中,急性、慢性CSC分别为34例34只眼和30例30只眼,并据此再分为急性CSC组、慢性CSC组。CSC组、对照组受检者年龄(t=-0.041 )、性别构成比(χ2=0.1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CSC组、慢性CSC组患者年龄(t=-1.872)、性别构成比(χ2=8.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VG200D行黄斑区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12 mm×12 mm,扫描模式512×512。应用设备自带软件(v1.28.6)记录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和黄斑周血管1~ 3、3~ 6、6~ 12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以及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的CVV。组间年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CVV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C组患眼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下降,其中黄斑血管3×3、6×6完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0、-4.040,P<0.001)。CSC组、对照组受检眼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CV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0、12.270、11.250,P<0.05)。与急性CSC组比较,慢性CSC组患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下降,其中黄斑血管3×3、6×6完整(t=3.230、2.330),黄斑周血管1~3完整及其4个象限(t=2.780、2.060、2.140、2.620、3.770),黄斑周血管3~ 6上方(t=2.550 ),黄斑周血管6~12上方、颞侧(t=3.070、2.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CSC组、慢性CSC组患眼黄斑血管3×3、6×6、12×12完整C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0、0.070、-0.110,P>0.05)。结论与急性CSC患眼比较,慢性CSC患眼黄斑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降低,CVV无明显差异。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脉络膜毛细血管层 中大血管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4年4月—2017年1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简单随机化方法分对照组44例和激光治疗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激光治疗组则予以常规方法联合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水肿吸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激光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激光治疗组水肿吸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激光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激光治疗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方法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效果 血流动力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68只眼)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根据不同分期将患者分为三期,分别为增殖期、增殖前期及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收治的40例患者均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三期DR患者的有效率。结果三期DR患者随访一年后临床疗效均较高,增殖期、增殖前期及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率分别为90.00%、90.00%及92.86%。组间有效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不同分期DR患者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不同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33岁,突发视力下降20余天,既往有结缔组织病史,无激素用药史。眼底表现为多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脱离,经肾上腺CT检查发现肾上腺腺瘤,肿瘤切除后,患者视功能及视网膜结构明显改善,术后随访9个月病情稳定,未复发。(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84-786)

  • 标签: 肾上腺皮质腺瘤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视网膜外层形态对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BRVO 57例(57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椭圆体带(EZ)及外界膜(ELM)的完整性,并将其分别分为EZ完整组(21例)、EZ缺损组(36例)、ELM完整组(25例)、ELM缺损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视力、视网膜中心区厚度(CRT)。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视力显著提高(F=130.66,P<0.001),CRT显著降低(F=187.68,P<0.001)。治疗后EZ、ELM完整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χ2=25.81、27.02,均P<0.001)。EZ完整组的视力治疗后均优于EZ缺损组(t=-3.53、-4.74,P=0.001、<0.001);治疗前,EZ完整组的CRT低于EZ缺损组(t=-5.54,P<0.001),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34,P=0.508、0.736)。同样ELM完整组的视力治疗后均优于ELM缺损组(t=-3.86、-5.24,均P<0.001);治疗前,ELM完整组的CRT低于ELM缺损组(t=-5.32,P<0.001),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27,P=0.465、0.78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ME,视力显著提高,CRT显著降低,视网膜外层形态完整性得到改善。EZ、ELM的完整性与治疗后的视力呈正相关,EZ、ELM的完整性对治疗后CRT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椭圆体带 外界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谱域 阻塞,静脉,分支,视网膜 水肿,黄斑 雷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收治的82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黄斑水肿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1例,41眼)和对照组(41例,41眼)。对照组采取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中心视网膜厚度、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P>0.05;治疗4、12周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P>0.05;治疗4、12周后,观察组中心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12周后,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应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改善中心视网膜厚度及眼压,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黄斑水肿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康柏西普